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的“怕生”是在怕什麼?

大多數嬰兒到了7、8個月的時候會開始出現明顯的“陌生人焦慮”——即我們常說的“認生”或“怕生”, 這個時期的寶寶怕見陌生人或陌生環境, 或者在陌生人或陌生環境中無法表現平時正常的水準。 作為爸媽的我們, 如何做能夠幫助孩子平穩地度過這一敏感期呢?

場景1:媽媽抱著7個月大的元元在社區裡散步, 碰見了媽媽的同事, 同事想和元元打招呼, 元元卻直往後躲, 把頭鑽到媽媽懷裡不肯出來, 弄得媽媽很尷尬。

場景2:9個月大的豆豆, 正坐在家裡地板上玩。 這時, 媽媽領進來一個陌生人。 這個人走到孩子面前,

Advertisiment
彎下身子說:“喂, 豆豆, 你好嗎?”豆豆瞪起眼注視著陌生人, 然後轉身抽泣著向媽媽身邊爬去。

場景3:爸爸媽媽帶12個月大的牛牛去餐廳吃飯, 牛牛進了餐廳就開始大哭, 吵著要回家。

相信爸媽們對以上場景並不陌生, 很多爸媽都提過他們的孩子長到6、7個月時, 忽然一反常態。 原來誰都讓抱的TA, 忽然表現出退縮、躲藏、哭泣, 想離開他面前的陌生人。 陌生人愈是想接近TA, TA就愈退縮, 也排斥進入陌生的房間, 這種情況一般在8~10個月時最為明顯, 過了1歲會慢慢變弱。 也就是孩子進入了我們常說的“認生”或“怕生”的階段。

特別的依戀給獨一無二的媽媽

“認生”或“怕生”在心理學上叫陌生人焦慮, 心理學理論並認為, 陌生人焦慮是兒童心理發展的一個里程碑,

Advertisiment
它表明嬰兒已經對養育者(尤其是媽媽)形成了依戀。

現在讓我們用小寶寶的視角來看看, TA的依戀是如何建立起來的:“在我離開媽媽子宮的前幾周裡, 我還沒有搞清楚發生了什麼事情, 我只是覺得身邊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溫度不像原來那麼舒適了, 食物不像原來隨時都有了。 這個時候, 我只想睡覺, 有時候也會哭是因為餓了;”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 慢慢地發現:我的身邊有了一些會移動, 還能發出聲音的物體, 他們有特有的氣息、溫度。 當他們抱起我的時候, 感覺到好溫暖、好安全, 仿佛又回到了在媽媽子宮裡的感覺, 很多時候他們還會帶來食物。 我喜歡看他們的臉, 因為那裡有情緒的表達, 我好開心;”

“當我長到7個多月的時候,

Advertisiment
我已經能夠在眾多的人中分辨出最常在我身邊的那個人, 因為她總是在我最需要的時候出現, 抱我、給我食物、幫我清洗, 她特有的聲音與氣味、她的懷抱與心跳都讓我覺得安全。 她在, 世界就在。 沒有她的世界, 感覺好可怕。 所以, 我多麼希望她時時都在, 永不消失。 有時候, 會有一些與她不同的面容出現, 這讓我發現她可能不在, 我好害怕呀。 我不希望這些不同面容的人離我太近, 因為我不知道他們會如何對待我, 而且我知道他們不是我的媽媽;”

“在1歲左右的時候, 我開始學習走路, 我會把媽媽當成安全的基地, 從她身邊出發去探索新奇的世界, 但我還是會時常回到媽媽的身邊, 確認她的存在;在1歲半之前,

Advertisiment
我已經可以區分家庭中的其他成員, 他們也可以讓我有安全感, 雖然他們也不同于媽媽, 但是也不是陌生人, 我瞭解他們……”

這段萌寶的自述, 讓我們理解了嬰兒在7~10個月建立真正的依戀時產生陌生人焦慮是正常的現象。 一旦嬰兒有能力將熟悉的事物和不熟悉的事物加以區分, 嬰兒就會本能地對陌生的面孔、陌生的環境感到恐懼。

降低孩子“陌生人焦慮”的好方法

我們瞭解到“陌生人焦慮”在孩子成長中是很正常的, 爸媽們也就可以放下自己的擔心與焦慮。 在這個敏感時期, 爸媽們需要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和安全感。 孩子內在的安全感一旦給予充足, 這種對外在世界的恐懼感會自然慢慢消除。 當然, 爸媽們也可以採用一些方法,

Advertisiment
幫助孩子更好地處理TA的恐懼, 更容易地度過這個階段。

1.建立多重依戀。 家庭中每一個成員都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依戀關係, 多與孩子進行互動和交流。 這樣孩子就會有更多與他人交往的經驗, 對TA克服陌生人焦慮很有好處。

2.熟悉的人在場。 心理學實驗表明, 當嬰兒與媽媽或其他親人分離時, 會對陌生人產生更多的消極反應。 所以在讓孩子接觸陌生人或到陌生環境時, 如果有重要親人的陪伴, 情況就會好很多。

3.在熟悉的環境。 嬰幼兒會覺得家是屬於自己的安全領地, 在家中更容易面對陌生人。 所以爸媽們可以多邀請親友或其他小朋友來家裡做客, 這將説明孩子逐漸認識到陌生人是安全的。

4.給孩子時間。對見到的陌生人說,孩子正處在認生期,請不要馬上接近孩子。先與孩子保持一定的距離,對TA微笑,表示友好,再慢慢靠近,讓孩子的警惕與不安全感減弱。

5.多去公共場所。多帶孩子到街上、超市、公園、遊樂場等公共場所去,給孩子更多機會見到不同的人與場景,會增強TA對陌生人與陌生環境的適應性。

在遊戲中釋放孩子的恐懼與焦慮

練習說“再見”和“你好”當與親友告別時,爸媽可輕抓著孩子的小手向對方左右揮舞,同時說“再見”,讓TA瞭解這樣的動作所代表的含義。如果孩子能夠順利做出揮手表示“再見”的動作,那麼在帶著孩子與親友見面時,爸媽還可加上“你好”的打招呼動作,讓孩子熟悉社會交往的方式,增加TA的掌控感,降低TA的焦慮。

藏貓貓遊戲讓孩子學習“物體恒存”的概念(就是即便暫時看不到某些東西,但是那些東西依舊存在)也有助於降低陌生人焦慮。讓孩子坐起來,媽媽與TA面對面,一邊用雙手掩蓋住自己的臉一邊問:“媽媽在哪裡?”稍過幾秒再放開雙手,並說:“媽媽在這裡!”。也可用毛巾蓋在孩子的頭上,並問:“寶寶在哪裡?”然後掀開毛巾,並說:“寶寶在這裡!”

4.給孩子時間。對見到的陌生人說,孩子正處在認生期,請不要馬上接近孩子。先與孩子保持一定的距離,對TA微笑,表示友好,再慢慢靠近,讓孩子的警惕與不安全感減弱。

5.多去公共場所。多帶孩子到街上、超市、公園、遊樂場等公共場所去,給孩子更多機會見到不同的人與場景,會增強TA對陌生人與陌生環境的適應性。

在遊戲中釋放孩子的恐懼與焦慮

練習說“再見”和“你好”當與親友告別時,爸媽可輕抓著孩子的小手向對方左右揮舞,同時說“再見”,讓TA瞭解這樣的動作所代表的含義。如果孩子能夠順利做出揮手表示“再見”的動作,那麼在帶著孩子與親友見面時,爸媽還可加上“你好”的打招呼動作,讓孩子熟悉社會交往的方式,增加TA的掌控感,降低TA的焦慮。

藏貓貓遊戲讓孩子學習“物體恒存”的概念(就是即便暫時看不到某些東西,但是那些東西依舊存在)也有助於降低陌生人焦慮。讓孩子坐起來,媽媽與TA面對面,一邊用雙手掩蓋住自己的臉一邊問:“媽媽在哪裡?”稍過幾秒再放開雙手,並說:“媽媽在這裡!”。也可用毛巾蓋在孩子的頭上,並問:“寶寶在哪裡?”然後掀開毛巾,並說:“寶寶在這裡!”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