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發熱、咳嗽、嘔吐、腹瀉,可能是病毒性☆禁☆感冒

入夏以來, 小兒病毒性☆禁☆感冒患者不斷增多, 來醫院就診者絡繹不絕, 部分患兒高熱不退, 甚至出現高熱抽風, 或發展為病毒性心肌炎及腦炎, 令家長異常擔心。 那麼, 什麼是病毒性☆禁☆感冒?有什麼臨床表現?如何防治?下面做一一說明。

認識病毒性☆禁☆感冒

病毒性☆禁☆感冒屬於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人們俗稱的"傷風"、"感冒"就是指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簡稱上感。 引起上感的病原菌主要是病毒,占90%以上,其它為細菌、支原體等, 病毒引起的上感即為病毒性☆禁☆感冒。

1. 引起病毒性☆禁☆感冒的常見病毒為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冠狀病毒、單純皰疹病毒、EB病毒等。

Advertisiment

2. 夏季病毒性☆禁☆感冒的誘因多為過度貪涼, 孩子在戶外運動後沖頭洗澡後受風寒, 或居室內電扇開得過大或空調溫度調得過低著涼。 睡眠不足, 過度疲勞, 喝水少, 營養不良亦為常見誘因。

3. 主要症狀:局部症狀為噴嚏、鼻塞、流鼻涕、咽幹、咽痛、咳嗽、聲音嘶啞等, 全身症狀多表現為發熱、煩躁不安、頭痛、渾身酸痛、疲乏無力、食欲不振等。 病程一般為3天~7天。

4. 查體可見咽部充血, 扁桃體腫大, 部分可見下頜及頸部淋巴結腫大, 肺部聽診一般正常。

5. 傳播途徑:通過打噴嚏、咳嗽、說話將病毒散播入空氣中, 感染他人。 健康人也可由於使用患者的毛巾、臉盆或餐具等感染病毒而得病。

Advertisiment

夏天小兒病毒性☆禁☆感冒的三種特殊類型

1. 皰疹性咽峽炎

由柯薩奇病毒A組引起, 夏秋季發病率高, 可散發或流行, 傳染性強, 潛伏期約4天。 常突然發熱, 熱型多變, 咽痛明顯以致不敢吞咽, 流涎, 有時嘔吐、腹痛。 主要體征為咽部充血, 在咽弓、軟齶、懸雍垂的粘膜上可見數個至十數個灰白色小皰疹, 直徑1~3毫米, 周圍有紅暈, 1~2日破潰形成潰瘍。 病程約1周, 很少有併發症。

2. 急性咽結合膜熱

由腺病毒3, 7, 11型引起, 春夏季多見, 可造成小流行。 臨床以發熱、咽炎與濾泡性結合膜炎三聯征同時存在為特徵, 但不必都具有, 流行時有的只有咽炎或結膜炎。 枕部、耳後、頜下等處淋巴結呈無痛性腫大。 有人報告20%有鼻衄, 病程約1周左右。

3. 胃腸型感冒

Advertisiment

中醫稱為感冒夾滯, 它除了感冒的常見症狀外, 還可表現為腹脹、不思飲食以及嘔吐、腹瀉等胃腸症狀, 由於小兒的胃腸功能還未發育成熟, 因此會經常患胃腸型感冒。

病毒性☆禁☆感冒應與以下疾病鑒別

1. 手足口病:入夏以來, 小兒本病發病迅速增多, 極易誤診為感冒, 手足口病是一種由數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 主要侵犯5歲以下兒童。 其症狀為患兒口腔內頰部、舌、軟齶、硬齶、口唇內側、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陰等部位, 出現小米粒或綠豆大小、周圍發紅的灰白色小皰疹或紅色丘疹。 疹子不像蚊蟲咬、不像藥物疹、不像口唇牙齦皰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稱"四不像";而臨床上更有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結疤的"四不"特徵。 掌握了以上特徵不難鑒別。

Advertisiment
 

2. 小兒流感:它是由流感病毒所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 流感發病有一定的季節性, 主要集中在冬春季, 可在托幼機構或學校、社區裡傳播。 流感比較典型的是發熱較為突然, 出現高熱不退、怕冷無汗或出汗後體溫仍不下降, 並伴有全身乏力、肌肉酸痛、舌苔黃膩等。 當然確診還要靠病原學檢查。

小兒病毒性☆禁☆感冒的治療及護理

1. 感冒發熱患者需臥床休息, 衣著冷暖適宜, 減少活動。 住所要經常通風, 保持一定溫度和濕度。

2. 多飲開水, 吃清淡和稀軟的食物, 忌食油膩、煎炸的食物, 少吃或不吃魚、肉、葷、腥食物。

3. 發熱較高時可用冷水擦身或溫水擦身(水溫以32~34℃為宜), 或30%~50%酒精擦拭頸部、腋窩、腹股溝等處, 或頭枕冰袋。

4. 藥物治療:儘量選用副作用較小的中藥製劑。

Advertisiment
常用的抗病毒藥中藥有金銀花、板籃根、清開靈、抗病毒口服液等及一些感冒沖劑, 西藥有病毒唑;還有抗病毒滴鼻液, 滴眼液等;高熱者可口服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製劑;咽痛者可服咽喉片;高熱驚厥者鎮靜止驚。 重症或嘔吐、腹瀉重者應考慮輸液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