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智力發育與基因遺傳的秘密?

根據人類遺傳學原理, 人的智力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遺傳的。 但是, 一個人的智力是否能夠充分發揮出來, 僅僅依靠天生的高智商, 是不行的。 然而, 世界著 名的大科學家居里夫人兩次獲得諾貝爾獎, 第一次是物理獎, 第二次是化學獎。 而她的聰明的女兒伊雷娜·居裡後來也獲得了她母親曾經得到的諾貝爾化學獎。 於 是, 人們便產生疑問:母親獲得了諾貝爾獎, 女兒也得到了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是否也可以“遺傳”?西班牙《世界報》10月23日發表文章, 題目是“智力遺傳 的秘密”, 對此進行了有趣的解說。 文章摘要如下:

Advertisiment

羅傑·科恩伯格睜開迷糊的雙眼, 他看到父親異常興奮。 他12歲的頭腦一片混亂, 因為自己很少在半夜被叫醒。 父親亞瑟是個內斂而深沉的人, 科恩伯 格經常看到他在洛杉磯家裡的書房中深夜研讀。 但這一次父親沒有保持一貫的嚴肅, 他剛剛得到來自瑞典的通知, 告知他獲得了1959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 獎。 科恩伯格回去繼續睡覺, 心想這是大人的事情, 但父親為此表現出的興奮之情令他無法入眠。 數十年之後, 當他接到同樣的電話, 事實上是在同一天:10月4 日, 幾乎在同一時間:淩晨兩點。

科恩伯格不禁感到震驚。 “我只能用震驚來形容。 ”他說。 他剛剛獲得了進入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這個精英俱樂部的機會。 但與此同時科恩伯格進入的是另 一個範圍更為狹窄的俱樂部:諾貝爾獎父子(母女)得主的俱樂部,

Advertisiment
而他是該團體中的第七位成員。 科恩伯格的事例向科學界提出了一個問題, 即智力是可以遺傳的 嗎?如果以現有的證據來看, 回答應該是肯定的。 “但事情並非這麼簡單。 ”西班牙神經系統研究專家何塞·馬斯德烏說。

父子諾貝爾獎得主

西班牙那瓦勒大學神經科學院院長馬斯德烏是國際知名的神經學研究專家, 現在他陪伴我們一起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 解開智力是否可以遺傳這一謎團首 先要定義何為智力。 人們對智力的理解各不相同, 僅西班牙皇家科學院就有7種完全不同的定義, 從“理解和領悟能力”到“純粹的精神物質”不一而同。

Advertisiment
馬斯德烏 認為“智力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種能力可以遺傳嗎?科恩伯格可以作為一個例子。

父親獲得諾貝爾獎的那一刻改變了他。 在學校中科恩伯格是個出色的孩子, 儘管有點羞澀, 但在社交上並無障礙。 亞瑟帶他來到斯德哥爾摩, 讓他發現了 一個全新的科學世界。 科恩伯格耳邊經常聽到的一句話是:“你和你爸爸太像了……你太像他了。 ”外貌上的相似卻讓科恩伯格理解成應該追尋父親的腳步。 而當他 獲得諾貝爾獎時, 也像他父親一樣, 正是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教授。 但父子倆並不只在這一點上相同。

是純粹的偶然嗎?科恩伯格是否天生就能獲得諾貝爾獎?馬斯德烏說:“不能這麼說。 諾貝爾獎並不只是無與倫比的天才的結果,

Advertisiment
它更是努力、學習和技巧, 尤其是堅持的成果。 ”堅持和外界刺激更為重要。

智力遺傳的表像

波蘭科學家居里夫人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 1903年10月, 她和丈夫皮埃爾·居裡因為在輻射現象方面的研究成就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1911年, 在她的長女伊雷娜11歲的時候, 居里夫人再次獲得諾貝爾獎, 這一次是化學獎。

1935年, 伊雷娜獲得了與母親同樣的殊榮, 也是因為在放射性元素研究上的傑出貢獻而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伊雷娜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她是兩 位諾貝爾獎得主的女兒, 她的家庭有4枚諾貝爾獎章。 僅僅是激勵和堅持促成了伊雷娜的成就嗎?好像不只是這些。 她的父母是光芒璀璨的人物,

Advertisiment
具有很高的智商, 她的外祖父是物理學教授, 高智商是否在她身上有一定的遺傳?“沒錯。 加利福尼亞大學的一項研究指出, 神經系統的某些特徵是可以遺傳的。 可以說一個人出生時 的基因遺傳自父母, 但這並不能決定他最終的智力。 ”馬斯德烏說。

人的神經系統存在著一種基礎機構, 但並非固定的結構, 神經系統是後天成形的。 馬斯德烏說:“我們可以將神經系統與手做比較。 如果一個人的雙手用 來打鐵, 那麼必定是手指粗壯卻不靈活, 相反, 如果雙手被用來彈鋼琴, 那手指必定修長而靈活。 ”因此, 教育子女的方式比基因遺傳更加重要。

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的一份研究顯示, 基因與智力的聯繫是20%。 這項研究利用神經圖像技術(該技術分析神經元活動在特定思想過程中的變化情 況)對雙胞胎進行研究, 發現智力高低與父母DNA的聯繫率為20%,其餘的智力發展是變化的,根據個人的生活改變和定型。特別的激勵可以使神經結構改變和 發展。

有7名諾貝爾獎得主的子女同樣獲得了諾貝爾獎。所有這些人的生活都對他們的職業發展起到推動作用。科恩伯格從12歲開始就生活在父親的影子和激 勵作用下。伊雷娜·約裡奧-居裡18歲開始給母親當助手。197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奧格·玻爾,是同樣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尼爾斯·玻爾的兒子,從 小在物理天才沃爾夫岡·泡利、維爾納·海森堡等人的影響下長大。

也許最能說明在培育天才方面外部激勵比基因遺傳更重要的例子是J.J。湯姆森,他在1906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但這並非是湯姆森最大的功績。不僅他的兒子喬治·佩吉特·湯姆森在1937年獲得了諾貝爾獎,與他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7名學生也獲得了諾貝爾獎。

這是一個後人無法超越的成就:同一位導師培養了8名諾貝爾獎得主。

發現智力高低與父母DNA的聯繫率為20%,其餘的智力發展是變化的,根據個人的生活改變和定型。特別的激勵可以使神經結構改變和 發展。

有7名諾貝爾獎得主的子女同樣獲得了諾貝爾獎。所有這些人的生活都對他們的職業發展起到推動作用。科恩伯格從12歲開始就生活在父親的影子和激 勵作用下。伊雷娜·約裡奧-居裡18歲開始給母親當助手。197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奧格·玻爾,是同樣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尼爾斯·玻爾的兒子,從 小在物理天才沃爾夫岡·泡利、維爾納·海森堡等人的影響下長大。

也許最能說明在培育天才方面外部激勵比基因遺傳更重要的例子是J.J。湯姆森,他在1906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但這並非是湯姆森最大的功績。不僅他的兒子喬治·佩吉特·湯姆森在1937年獲得了諾貝爾獎,與他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7名學生也獲得了諾貝爾獎。

這是一個後人無法超越的成就:同一位導師培養了8名諾貝爾獎得主。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