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早教 多問問孩子的想法

孩子早教, 家長應注意什麼?專家給父母們提出四點建議:

1, 和諧的親子關係更重要

正確的早教課程應該帶給寶寶更多的快樂, 讓你們的親子關係更加和諧。 如果因為 上了親子班, 你反而變得緊張、焦慮, 埋怨孩子不爭氣、不愛"學習”, 甚至覺得丟臉, 間接影響到孩子每次去參加時的情緒也不是很好, 都會和早教的初衷南轅北轍。

孩子愉快的情緒、對事物探索的熱情和認知發展同樣重要。 在早教課上, 多觀察而不是多干預, 關注孩子真正想體驗的事情, 在那些能讓孩子興奮的事情上多加互動。

2, 不要把親子課變成家長的競賽

Advertisiment

經常聽到父母問早教班的老師, 你們能教孩子學什麼?其實, 他們更需要注意的應該是自己能學什麼。 0 ~ 3歲的早教課程更大的意義是協助父母更好地養育孩子, 而非直接教孩子。 如果無法擺正心態, 就很容易讓親子課變成家長的"競賽’’——老師說用 5分鐘完成一個串珠遊戲, 別的家庭已經穿完了, 父母就著急催孩子或者替孩子完成。

另外, 在選擇早教班的時候, 也要注意考察機構的課程能不能立足于孩子綜合、長期的發展, 而不是片面灌輸知識技能, 讓寶寶身心疲憊的訓練。

3, 尊重和回應

對嬰兒成長的尊重是我們成人必須重新認識的問題。 過去人們往往認為嬰兒是一張幼稚的白紙, 近年來的研究卻表明,

Advertisiment
從一出生, 孩子就是情感豐富、感覺敏銳、渴望學習、追求成長 的“人”。 用尊重的心態跟寶寶遊戲或照料寶寶, 及時回應孩子發出的每一個信號, 這種互動本身就包含了大量‘‘早教”的內容。

比如, 你給寶寶穿衣餵奶時輕柔的態度, 跟他說話時的耐心的語調, 在他哭泣的時候能及時抱起他查找並排除不舒服的原因, 而不僅僅是扔過去一個安撫奶嘴……都在給寶寶傳遞積極的資訊, 而寶寶也就在與我們的交往中學到大量的生活常識, 形成了不同的性格與行事方式, 學會了管理自己的情緒與行為。

4, 孩子會告訴你如何去做

很多父母習慣性考慮“我想給孩子做什麼", 不經意間忽略了 “孩子需要什麼”。 就像有的媽媽給剛出生的小嬰兒準備花裡胡哨的床掛,

Advertisiment
孩子肯定不會感興趣, 因為那時候他的視力尚不能分辨清楚這些複雜的顏色。

我們經常說”到什麼時間做什麼事”, 孩子是帶著先天的成熟時間表降生的, 他會循著一定的生理規律自然發展。 在不同的階段裡, 孩子需要的環境刺激也是不一樣的。 當孩子有爬的需要時, 他需要你給他提供爬的空間;當你發現孩子開始牙牙學語時, 一定要多和他互動, 提供語言的刺激;當孩子雙手開始主動抓夠玩具時, 給他各種供擺弄 的玩具……

注意觀察孩子的眼睛看什麼, 手的指向是什麼, 以此提供相應的互動和刺激, 讓他的興趣點能夠有所延伸。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