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歎氣當心患“心肌炎”

若孩子患了感冒, 除了有呼吸道感染常見的發熱、咳嗽、咽痛、流涕等症狀外, 還有心悸、胸悶、心前區隱痛、氣促等跡象, 甚至無緣無故地出現歎氣樣呼吸, 家長就要特別注意了。 因為, 這類患兒有可能合併有病毒性的心肌損害, 嚴重的就是病毒性心肌炎。

●有些孩子會無緣無故地出現歎氣樣呼吸, 這可能是小兒心肌炎特有的早期症狀, 家長應特別留意。

●心肌炎臨床表現輕重懸殊, 輕者可無症狀, 有時會突然加重危及生命。 所以, 早期排查、診斷及干預是治療的關鍵。

現象

初春病毒性☆禁☆感冒患兒增多

近期患上病毒性☆禁☆感冒的小朋友逐漸增多,

Advertisiment
有些患兒會出現歎氣樣呼吸, 即中醫所謂的“善太息” , 若孩子患了感冒, 除了有呼吸道感染常見的發熱、咳嗽、咽痛、流涕等症狀外, 若無緣無故出現歎氣樣呼吸, 家長就要特別注意了, 因為這可能是小兒心肌炎特有的早期症狀。 中醫認為, “善太息”多由於氣機不暢所致, 在早期心肌炎患兒中, 往往可能表現出通過深吸氣來緩解胸悶的症狀。 這類患兒有可能合併有病毒性的心肌損害, 嚴重的就是病毒性心肌炎。

一般來說, 病毒性心肌炎在冬春季節發病率較高, 約有半數患兒在發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史。 部分患者由於症狀不典型, 僅表現出類似感冒的症狀, 所以容易造成漏診。

Advertisiment
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表現為心悸、胸悶、心前區隱痛氣促等。 因為年齡較小的幼兒或嬰兒自己不會說胸悶、胸痛, 家長要注意觀察, 如果孩子感冒後出現面色蒼白、疲倦乏力、頭暈、嘔吐、甚至昏厥, 心跳過快, 需馬上到醫院就診, 排查是否患上病毒性心肌炎。

治療

黃芪雖養心, 入藥需慎重

病毒性心肌炎屬於中醫“心悸”、“胸痹”等範疇, 治療上應根據患兒的不同症狀及不同病程辨證論治。 益氣養心的黃芪一向是治療病毒性心肌炎最為人所知的中藥。 有些對中醫藥常識一知半解的家長會提出要給小兒用此味藥, 但他認為不應提倡不加辨證對所有病人都加用黃芪, 尤其是兒童。 因為黃芪是甘溫補氣的藥物, 而小兒體質多偏熱,

Advertisiment
有可能造成“火上加油”的反效果。 但對於虛證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 如使用得當, 確能起到養心扶正的特殊功效。 而西醫在治療上則常用抗氧化劑及各種營養心肌藥, 如大劑量維生素C、輔酶Q10、肌苷、能量合劑(三磷酸腺苷、輔酶A)、磷酸肌酸等。

對於患上病毒性心肌炎的小兒, 休息是相當重要的, 而劇烈運動和疲勞可使病毒更加有機可乘。 一般來說, 多數心肌炎患兒的預後良好, 若治療及時, 數周或數月後可痊癒。 但對於心臟增大者, 應該臥床6個月左右, 有心功能不全者, 應絕對臥床休息, 以減輕心臟負擔。 恢復期間, 也應繼續限制過度活動, 待病情穩定, 再逐步增加活動量。
解讀

嗜心性病毒最愛侵犯心臟

心肌炎是由於病毒、細菌、其他病原體、自身免疫反應以及毒物反應等多種因素引起的心肌炎性改變,

Advertisiment
在各種導致心肌炎的因素中, 以病毒所致的心肌炎即病毒性心肌炎發病率最高。

部分病毒像腸道病毒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屬於“嗜心性病毒”, 特別喜歡侵犯心臟, 可直接損害或引起免疫反應損傷心臟。 另外, 像黏病毒、腺病毒以及麻疹、腮腺炎、巨細胞病毒等都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 但在小兒當中, 也有因細菌毒素、肺炎支原體感染等引起的心肌炎。 心肌炎臨床表現輕重懸殊, 輕者可無症狀, 有時會突然加重暴發心源性休克或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 所以, 早期排查、診斷及干預是治療的關鍵。

預防

積極治療慢性呼吸道疾病

Advertisiment

家長可從以下幾方面來説明小兒預防病毒性心肌炎:

一、根據氣溫變化給小兒增減衣物, 預防感冒, 同時加強身體鍛煉, 增強抗病能力, 中醫所謂“正氣存內, 邪不可幹”。

二、根據臨床觀察, 80%的心肌炎復發患兒有慢性咽炎、慢性扁桃體炎、慢性鼻炎病史。 因此, 積極治療上述多種慢性呼吸道疾病, 是防止心肌炎復發的重要措施。

三、對於上學的小朋友來說, 平時要注意勞逸結合、生活規律, 避免功課過勞, 因為心臟是最怕勞累的器官之一。

四、在飲食調理方面, 要合理飲食, 不暴飲暴食, 少吃燒、烤、煎、炸食品, 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日常也可根據個人的體質用中藥湯水調養身體, 但最好經過中醫師望聞問切後辨證指導食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