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愛打人怎麼辦 不同年齡需不同對待

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教養、善溝通, 可是“理想很豐滿, 現實很骨感”, 偏偏有一些 “熊孩子”不聽話, 遇到不如意的時候就揮舞起了自己的小手。 寶寶愛打人, 這個行為習慣讓家長們感到糾結無奈。 沒有誰想教育出來一個到處打人、讓人討厭的寶寶, 但是那些寶寶喜歡打人的行為是怎麼來的, 又該如何引導呢?日前, 萊山區實驗幼稚園的薑翠青園長在與記者進行交流時表示, 要幫助寶寶改掉這個“壞習慣”, 關鍵要看方法。 針對不同的寶寶, 要有的放矢, 讓他們意識到這種習慣可能帶來的不良後果。

1歲寶寶:“什麼是打人,

Advertisiment
我不懂。 ”

姜園長告訴記者, 0—1歲的小寶寶剛開始學著運用雙手, 無論是技巧還是力度都是一個慢慢提高的過程。 在TA還搞不清楚摸、拍、打的區別的時候, 就會發生本來是想去摸別人, 卻變成了“打”人的行為這樣的動作;有時候他不知道怎麼準確表達自己的感情和要求, 往往會把意願轉化成肢體語言, 比如寶寶被擋住了路, 不知道怎麼讓別人讓開, 就會揮起小手拍打或推開別人。

這個時候, 家長的反應不必強烈, 無需用批評、警告等方式來阻止孩子, 這樣反而會讓孩子覺得這個動作很好玩, 能夠引起意外的關注, 進而反復實踐。

當然也不要支持和強化這個動作, 比如有家長說:“在家裡, 爺爺寵愛孫子, 總是拿孩子的小手來拍自己的頭和臉,

Advertisiment
然後哈哈大笑。 結果現在一歲多的孩子見到別的小朋友總會直接去拍人家的頭和臉, 已經不止一次跟別人解釋甚至道歉了, 真窘!”

家長應該怎樣做

薑翠青園長建議, 大人們首先是多做正面示範, 當注意到寶寶有動手的傾向時, 家長一般都比較清楚TA的意圖, 可以及時幫TA用語言表達出來:“寶寶是想說:請讓一下, 我要過去!謝謝!”

如果一時沒有看管好寶寶對別人動手了, 也儘量避免說“不能打人!”“打人不是好寶寶!”之類的話, 家長應該握住寶寶的手, 簡單果斷地說:“不可以!”然後替寶寶向對方道個歉。 要弱化“打人”這個詞, 避免在寶寶心裡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閒暇的時候, 可以和寶寶一起進行情景體驗,

Advertisiment
比如問:寶寶喜不喜歡媽媽?寶寶一般都會說:喜歡。 那麼就可以順勢抓住寶寶的小手, 輕輕在自己臉上或手上撫摸, 然後說:“真舒服, 我喜歡寶寶這樣喜歡我。 ”, 隨後再讓寶寶摸摸最愛的玩具, 並幫TA配上臺詞:“寶寶喜歡你, 輕輕摸摸你。 ”寶寶這些做完了, 媽媽可以重一點打一下這個玩具, 問寶寶:這樣喜歡它, 可以嗎?當寶寶不一定會回答時, 就可以讓寶寶試一試適當用力打玩具後的感覺。 這時寶寶也許手會疼一點, 媽媽馬上告訴寶寶:喜歡可以輕輕摸一摸, 不要用力打, 否則玩具就可能打壞了, 小手還會很疼哦;喜歡小朋友、喜歡媽媽也都不要用力拍打啊。 寶寶明白了嗎?

2歲寶寶:“我喜歡, 為什麼不能屬於我?”

2歲左右的小傢伙,

Advertisiment
開始具有比較清晰的自我意識, 常出現所謂的“反叛”現象。 他們的身體發育和思維能力都在快速進步, 但語言能力還不足以表達豐富充沛的感情, 情緒來了也不懂得如何操控和忍耐, 所以他們高興的時候就又蹦又跳, 生氣的時候就又打又鬧, 而且, 他們還分不清楚我的你的, 看到喜歡的玩具就要去搶, 搶不到或者被搶去就會不自覺地揮起小手。

面對孩子讓人頭疼的種種行為時, 家長們比較容易採取兩個極端的方法:

一是認為孩子小不懂事, 打了人也不捨得批評教育, 聽之任之;或者用利誘的方式要求孩子不打人。 這樣容易縱容出來無法無天的“熊孩子”。

二是板著臉把孩子教訓一頓, 甚至打一頓, 以警告TA不能再給自己惹麻煩。

Advertisiment
這種邏輯, 實在讓人哭笑不得。 另外, 還有些家長認為只要自己孩子動了手就是不對的, 哪怕他們知道孩子打人是因為玩具被搶了, 或者先被別人打了才還手。 這樣的家長道德感很強, 但是原則性一般, 孩子受了委屈無處傾訴, 會變本加厲地用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來發洩的。

家長應該怎樣做

薑園長表示, 在這個年齡段, 孩子的這種行為再正常不過, 家長首先要承認這些行為都是符合寶寶天性的, 不必過於焦急, 關鍵在於如何引導。 姜園長建議, 發生孩子“打人”現象, 要先搞清楚原因。 如果事出有因, 不妨先站在孩子的立場, 替TA用語言表達出憤怒、生氣、委屈等情緒, 表示非常理解TA的心情, 然後再和寶寶一起回憶或再現當時的情景, 幫寶寶分析出比打人更能解決問題的其他辦法。

如果錯在自己孩子,要帶著TA鄭重地向被打的孩子道歉,讓寶寶學會說對不起,學會承擔責任,用淺顯易懂的話或生動鮮活的事例,告訴孩子什麼是規則、物權以及交往的界限等。

假如孩子哭鬧不休,仍要去繼續堅持相互衝突的行為,那就果斷把TA抱離現場,並轉移注意力。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的態度應該一直是溫和而堅定的,既不要和孩子一起失控,也不要放棄原則。當然,很重要但又比較容易被忽視的一點是,有一些工作是要做在平時的,家長有耐心和能力讀懂孩子,明白他的心理欲求,引導他建立合適、恰當的表達方式,比如在家裡要尊重自己孩子的物權和人權,拿孩子的東西要先經過寶寶同意並說謝謝;大人做錯了事情也要認真地向孩子說對不起,使孩子感覺到足夠的被尊重。

3歲寶寶:“我不知道怎樣面對生活的環境。”

老話說“三歲看大”,3歲寶寶的個性、氣質、性格裡,已經比較深刻地烙下了原生家庭的印記。如果之前父母引導得當,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就已經有一定的規則意識、自律能力和交際能力,可以較好地融入群體生活了。但是也有一些孩子,還是把握不好在群體中生活的尺度和方法,當語言難以完成目標時,常常會將心裡的對立直接轉化為的簡單的肢體行為,表現出來的是經常招惹別人甚至打人,成為老師和同學頭疼的“問題孩子”。

通過對各種案例的追蹤可以看出,如果在孩子生活的環境中,家庭成員之間特別是父母之間關係不和諧,總是吵架、甚至打罵對方或者孩子;如果在孩子遇到問題、受到委屈的時候,不問青紅皂白就粗暴批評,甚至用打罵方式來對待孩子;如果疏于管教,任由孩子看一些有暴力情節的動畫片,玩一些帶暴力色彩的遊戲,不耐心勸誡,不加以引導;如果孩子被欺負了就責駡孩子無能,要求孩子下次必須加倍報復;如果孩子傷害了別人,家長不是耐心教導而是沾沾自喜;如果家中大人與鄰里之間相處總是想著佔便宜、占上風,稍吃點虧就暴怒……在這樣的背景下薰陶的孩子,簡單粗暴地處理事情、動輒揮拳打人就不足為奇了。

家長應該怎樣做

薑園長表示,孩子出現的問題,都是給我們大人們出的考題。當孩子經常出現粗暴對待環境甚至動手打人的行為時,不要急著發火、責駡、處罰,要試著控制好情緒,在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基礎上跟TA一起解決問題,這樣不僅能使孩子受到教益,也能使我們逐漸成長為更好的父母。遇到令自己“棘手”的事情時,孩子動手打人固然不對,但是如果在家中沒有人向他示範過正確的解決方法,一個幾歲的孩子自己又如何能自發正確面對身邊那麼複雜的“世界”呢?下一次遇到被拿走玩具、被無意冒犯、言語不和等事件時,他還會習慣性地啟動揮舞拳頭的方式去解決。

所以,當大人們看著孩子出現問題,頭疼該如何解決的時候,不妨回過眼光投向我們給孩子提供的生活環境,看看如何規範我們做大人的言行舉止,如何改善跟孩子的關係,逐步建立最基本的信任,然後探索雙方都能接受的糾偏措施,最終讓孩子明白用揮舞拳頭的方式並不一定使問題得到最好的解決,相反可能帶來更多的麻煩;如果需要贏得他人的關注,不可以採用打人這種方式來實現。

一旦發生孩子打人的情況,家長要嚴肅地告訴孩子:“這種行為不被人接受,是不對的。你是一個好孩子,但這種行為不好,媽媽希望你能夠改正。”家長要強調這種“行為”不能接受,不要因此而上升到對他本人的不喜歡,不要說“媽媽不喜歡你”、“媽媽不要你了”,這可能會加深孩子的不安全感,使他們更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

幫寶寶分析出比打人更能解決問題的其他辦法。

如果錯在自己孩子,要帶著TA鄭重地向被打的孩子道歉,讓寶寶學會說對不起,學會承擔責任,用淺顯易懂的話或生動鮮活的事例,告訴孩子什麼是規則、物權以及交往的界限等。

假如孩子哭鬧不休,仍要去繼續堅持相互衝突的行為,那就果斷把TA抱離現場,並轉移注意力。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的態度應該一直是溫和而堅定的,既不要和孩子一起失控,也不要放棄原則。當然,很重要但又比較容易被忽視的一點是,有一些工作是要做在平時的,家長有耐心和能力讀懂孩子,明白他的心理欲求,引導他建立合適、恰當的表達方式,比如在家裡要尊重自己孩子的物權和人權,拿孩子的東西要先經過寶寶同意並說謝謝;大人做錯了事情也要認真地向孩子說對不起,使孩子感覺到足夠的被尊重。

3歲寶寶:“我不知道怎樣面對生活的環境。”

老話說“三歲看大”,3歲寶寶的個性、氣質、性格裡,已經比較深刻地烙下了原生家庭的印記。如果之前父母引導得當,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就已經有一定的規則意識、自律能力和交際能力,可以較好地融入群體生活了。但是也有一些孩子,還是把握不好在群體中生活的尺度和方法,當語言難以完成目標時,常常會將心裡的對立直接轉化為的簡單的肢體行為,表現出來的是經常招惹別人甚至打人,成為老師和同學頭疼的“問題孩子”。

通過對各種案例的追蹤可以看出,如果在孩子生活的環境中,家庭成員之間特別是父母之間關係不和諧,總是吵架、甚至打罵對方或者孩子;如果在孩子遇到問題、受到委屈的時候,不問青紅皂白就粗暴批評,甚至用打罵方式來對待孩子;如果疏于管教,任由孩子看一些有暴力情節的動畫片,玩一些帶暴力色彩的遊戲,不耐心勸誡,不加以引導;如果孩子被欺負了就責駡孩子無能,要求孩子下次必須加倍報復;如果孩子傷害了別人,家長不是耐心教導而是沾沾自喜;如果家中大人與鄰里之間相處總是想著佔便宜、占上風,稍吃點虧就暴怒……在這樣的背景下薰陶的孩子,簡單粗暴地處理事情、動輒揮拳打人就不足為奇了。

家長應該怎樣做

薑園長表示,孩子出現的問題,都是給我們大人們出的考題。當孩子經常出現粗暴對待環境甚至動手打人的行為時,不要急著發火、責駡、處罰,要試著控制好情緒,在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基礎上跟TA一起解決問題,這樣不僅能使孩子受到教益,也能使我們逐漸成長為更好的父母。遇到令自己“棘手”的事情時,孩子動手打人固然不對,但是如果在家中沒有人向他示範過正確的解決方法,一個幾歲的孩子自己又如何能自發正確面對身邊那麼複雜的“世界”呢?下一次遇到被拿走玩具、被無意冒犯、言語不和等事件時,他還會習慣性地啟動揮舞拳頭的方式去解決。

所以,當大人們看著孩子出現問題,頭疼該如何解決的時候,不妨回過眼光投向我們給孩子提供的生活環境,看看如何規範我們做大人的言行舉止,如何改善跟孩子的關係,逐步建立最基本的信任,然後探索雙方都能接受的糾偏措施,最終讓孩子明白用揮舞拳頭的方式並不一定使問題得到最好的解決,相反可能帶來更多的麻煩;如果需要贏得他人的關注,不可以採用打人這種方式來實現。

一旦發生孩子打人的情況,家長要嚴肅地告訴孩子:“這種行為不被人接受,是不對的。你是一個好孩子,但這種行為不好,媽媽希望你能夠改正。”家長要強調這種“行為”不能接受,不要因此而上升到對他本人的不喜歡,不要說“媽媽不喜歡你”、“媽媽不要你了”,這可能會加深孩子的不安全感,使他們更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

相關用戶問答
  • 3回答

    快一歲半孩子愛打人,該怎麼教

    親,慢慢的教,這個階段的寶寶都喜歡打人,這是一個過程。對孩子來說,感覺就是自我保護。如果寶寶在打人,你可以對寶寶說,“不要打人,打人的寶寶不是乖寶寶,如果你不喜歡這樣,你可以說。但是不要打人。”寶寶... [詳細答案]

  • 3回答

    孩子老是喜歡打人怎麼辦?

    親,慢慢的教,這個階段的寶寶都喜歡打人,這是一個過程。對孩子來說,感覺就是自我保護。如果寶寶在打人,你可以對寶寶說,“不要打人,打人的寶寶不是乖寶寶,如果你不喜歡這樣,你可以說。但是不要打人。”寶寶... [詳細答案]

  • 3回答

    我家寶貝現在在上早教班,但是這段時間寶寶打人怎麼辦?

    親,慢慢的教,這個階段的寶寶都喜歡打人,這是一個過程。對孩子來說,感覺就是自我保護。如果寶寶在打人,你可以對寶寶說,“不要打人,打人的寶寶不是乖寶寶,如果你不喜歡這樣,你可以說。但是不要打人。”寶寶... [詳細答案]

  • 2回答

    寶寶愛打人怎麼辦?

    首先您要明白寶寶出手拍打小朋友,並不是成人理解的“打人”。寶寶喜歡與他人交往,可還沒學會與人交往的方式,所以會用拍打的方式“招呼”小朋友。家長不要過於緊張更不可以斥責寶寶。寶寶出現拍打的動作,家長可... [詳細答案]

  • 3回答

    孩子不叫人怎麼辦?沒什麼禮貌

    他的想法:為什麼要叫,你讓我叫我就得叫。哼。 這個時候,小傢伙最喜歡你要左他偏要右了。 注意: 1、不逼迫他叫。不點評他。更不當著別人面說孩子不叫人沒禮貌。 2、家長仍然要主動和鄰居朋友打招呼。主動...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