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性格內向就是沒出息?我們真的錯得太離譜了

朵朵屬於比較安靜的孩子, 尤其是在不熟悉的人面前, 前兩年帶她出去, 甚至會把臉埋在我懷裡, 任憑大家怎麼逗她、跟她說話、把手, 她都不太願意搭理你。 除非跟你很熟, 你才能看到她活潑的一面, 否則你會覺得:“咦, 這個孩子怎麼這麼高冷?”

我媽對此比較擔憂:“孩子這麼內向害羞, 上學以後肯定要被人欺負了!你得多帶孩子出去練練膽!”

這個困惑估計很多媽媽都曾有過, 看到自己的娃不如別人家的開朗外向, 就擔心孩子以後會不會很難適應複雜的社會環境, 總想著“有沒有辦法可以讓孩子更外向?”

Advertisiment

逼著孩子變得外向, 其實是一條彎路

一開始, 我也試圖著去“改造”朵朵, 總鼓勵她自己去問別的小朋友要玩具, 鼓勵她去和陌生的鄰居打招呼。 不管孩子願不願意, 我都堅持鼓勵她, 當時想只有當媽的能狠得下這份心, 孩子就一定會被我改造成功。

然而那段時間裡, 每次出門前朵朵都高興地哼著小調小曲, 一旦看到對面有陌生人走過來, 就覺察到媽媽要開始逼她打招呼了, 表情慢慢開始緊張起來, 怯怯地看著我, 腳步也開始變慢, 恨不得前面這個陌生人瞬間就消失。

後來朵爸問了我一句“你不覺得朵朵很像我嗎?的確沒有那麼外向, 但是冷靜專注認真?”

一瞬間被他問得啞口無言, 從來沒見過誰可以把自己誇得這麼清新脫俗的,

Advertisiment
但又覺得確實有道理。 前一刻我還在擔憂孩子這麼內向怎麼辦, 後一秒就頓悟了:朵朵雖然不如別的孩子外向, 但其他能力方面的表現並不比別的孩子差。 孩子性格內向怎麼了?內向的人一樣可以很優秀。 逼著孩子變得外向, 其實是一條彎路, 大人辛苦, 孩子更辛苦。

優秀, 並不是外向性格孩子的專屬

很多人認為, 外向的人更佔優勢, 他們善於言辭和交際, 更能成為人群中的焦點, 自然也能獲得更多的資源和幫助, 他們的人生無疑要比其他人的更順遂。

但是, 這或許只是人們一廂情願這麼認為而已。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 世界上約有 1/3~1/2 的人是內向性格。 人的性格天生就有外向、內向之別, 但並無優劣之分。

Advertisiment

一個性格外向的人, 要是不學無術、人品不佳、不勤勉、不積極向上, 那麼即使他性格外向, 也不能成為他成功的籌碼;一個性格內向的人, 儘管不善於言辭, 但如果他們具備了善於思考、堅毅、果敢、勤奮、樂觀等特質, 一樣可以成為一個很出色的人。

所以說, 決定孩子優秀與否的, 並不是性格的內向或外向, 而是孩子身上的其他品質。

※ 哈佛大學神經科教授卡爾·施瓦茲教授研究發現, 2歲時表現出靦腆內向的孩子, 即使他們到了18歲, 他們的性格還是內向的。

當媽的要是逼著自家內向的娃變得外向, 無疑是逼著孩子成為另一個性格相反的“自己”, 只會讓孩子的內心更焦慮, 倒不如在尊重孩子這種天性的基礎上, 讓他成為最好的自己!

Advertisiment

內向的孩子, 也可以很陽光

人們常常會不自覺地把內向和憂鬱、消極、悲觀等詞彙聯繫在一起, 實際上這也是對內向人群的一種偏見, 用心觀察你的孩子——

你是否發現ta:

能專注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 一沉醉在其中, 就會被深深被吸引;

善於觀察, 善於思考, 心思縝密, 能察覺到大人常常忽略的細節;

雖然不是“人來瘋”, 但也有自己的知心好夥伴, 懂得關心他們, 喜歡跟他們玩鬧、追逐、嬉戲;

不喜歡麻煩別人, 獨立能力強, 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

以上提到的, 都是一個內向的孩子身上常有的閃光點, 為什麼我們常常只看到孩子不善於社交、不夠外向這一面呢?

他們或許比較慢熱, 只是因為不想把自己的經歷浪費在不必要的社交上;他們話不多,

Advertisiment
但句句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後才講出來的;他們性子比較內斂, 但是你可曾知道他們的內心有多豐富?

永遠不要小看一個內向的孩子, 也不要逼著他們變得外向, 那不是他們的存在方式!更不要主觀地擔憂他們的社交會有問題, 無法適應複雜的社會環境, 當你能接受你的孩子是一個內向的孩子時, 你便接受了最真實的ta。 一個父母無條件接納、關愛的孩子, 內心就是充滿陽光和力量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