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心理年齡小怎麼辦?原來父母這些方面做的不足

1 促進孩子心理年齡發育方法一:給予孩子更多的愛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需要安全感。 尤其在嬰幼兒階段, 如果此時缺失足夠的愛, 孩子會對分離產生焦慮, 而影響心理的發育。

2 促進孩子心理年齡發育方法二:給予更多讚揚

孩子的成長需要信心的建立, 需要父母對他的肯定、讚美和認同。 特別是父親的鼓勵還要遠大于母親。 讓孩子充滿自信, 讓他製造他是一個有價值的人, 能增強孩子往後的受挫能力。

3 促進孩子心理年齡發育方法三:常陪伴孩子, 做孩子行為的榜樣

愛能伴隨人的一生。 童年時代主要是父母之愛,

Advertisiment
這個階段若得不到充足和正確的父母之愛, 將影響其一生的心理健康發育。 孩子好模仿, 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深遠。 在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 他會產生焦慮, 思考應該怎麼辦, 而父母的榜樣可以幫助孩子管理他的情緒, 學會處理生活中的問題。

4 促進孩子心理年齡發育方法四:帶孩子做遊戲

遊戲對兒童發育極為重要。 兒童在遊戲中鍛煉了自己的大腦和身體, 更多刺激孩子學習和吸收這個世界的經驗。 讓孩子在遊戲中多鍛煉語言的表達, 延長孩子注意力的集中, 並能習得遊戲中的規則和人際交往, 促進孩子心理年齡的發育。

5 促進孩子心理年齡發育方法五:補充大腦營養

孩子的心理發育遲緩可能與大腦發育不良有關。

Advertisiment
應保證孩子合理營養、全面均衡飲食, 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促進孩子食欲。 常見促進大腦發育的食物有:南瓜、核桃、雞蛋、海帶、香蕉、牛奶、魚、葵花子、芝麻等。

6 3-6歲孩子心理年齡發育特徵

1.學前初期(3~4歲)

生活範圍擴大:幼兒3歲以後, 開始進入幼稚園。 從只和親人接觸的小範圍, 擴大到有老師、更多同伴的新環境。 生活範圍的擴大, 引起了幼兒心理上的許多變化, 使幼兒的認識能力、生活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得到了迅速發展。

認識依靠行動:3~4歲兒童的認識活動往往依靠動作和行動來進行。 3~4歲幼兒的認識特點是先做再想, 而不能想好了再做。 3~4歲的孩子在聽別人說話或自己說話時, 也往往離不開具體動作,

Advertisiment
他們的注意也與動作聯繫在一起。

情緒作用大:在幼兒期, 情緒對幼兒的作用比較大。 3~4歲的幼兒情緒作用更大, 他們常常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哭起來。 這時期幼兒情緒很不穩定, 很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 他們的情緒還很容易受周圍人感染。

愛模仿:3~4歲的幼兒模仿性很強, 對成人的依賴性也很大。 幼兒還常常模仿老師, 對老師說話的聲調、坐的姿勢等都會模仿。 所以老師的言傳身教非常重要。

2.學前中期(4~5歲)

活潑好動:活潑好動是幼兒的天性, 這一特點在幼兒中期表現尤為突出。

思維具體形象:具體形象思維是幼兒思維的主要特點。 這一特點在幼兒中期表現最為典型。 這時期的孩子主要依靠頭腦中的表像進行思維。

Advertisiment
他們的思維是很形象的和很具體的。

開始能夠遵守規則:4~5歲的幼兒已經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一定的行為規範和生活規則。 在進行集體活動時, 能初步遵守集體活動規則。 幼兒規則意識的建立, 有助於幼兒合作遊戲的開展和遊戲水準的提高, 也有助於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開始自己組織遊戲:遊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形式, 他們已經能夠理解和遵守遊戲規則, 能夠自己組織遊戲, 自己確定遊戲主題。 由於幼兒中期能夠遵守一定的規則, 所以, 這個時期幼兒的合作水準也開始提高。

3.學前晚期(5~6歲)

好問好學:幼兒在這一時期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 好奇心比以前更強。

抽象思維能力開始萌芽:大班幼兒思維仍是具體形象思維,

Advertisiment
但明顯有抽象邏輯思維萌芽。

開始掌握認識方法:出現有意地自覺控制和調節自己心理活動的能力, 認知方面有了方法, 開始運用集中注意的方法和有意記憶。

個性初具雛形:有較穩定的態度、興趣、情緒、心理活動, 思想活動不那麼外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