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常吃零食小心易過敏

現在零食文化盛行, 孩童的父母、爺爺奶奶、甚至是幼稚園老師, 都有意無意將零食當作是一種獎勵, 所以沒吃過零食的孩童比例實在不高。 但過量攝取零食, 除了讓孩童血糖上升, 不想吃正餐, 其中的添加物更可能會造成小孩產生過敏症狀。

此外, 由於五歲前的孩童吞咽及呼吸功能的協調尚未成熟, 如果吃得太急, 或邊吃邊玩, 甚至進食時受到驚嚇, 就容易把嘴巴裡尚未嚼碎的食物吸進氣管內。 加上孩童的呼吸道較成人細窄, 體積較大的異物也許就會造成立即窒息, 而小異物在肺部則可能導致肺炎、肺氣腫或肺塌陷。

Advertisiment

呼吸道異物吸入在美國, 一年造成兒童17000次急診求診, 其中80%發生在3歲以下。 林口長庚兒童胸腔科黃健燊主任發現, 在兒童呼吸道異物吸入的案例中, 花生的比例占將近三成, 所以巧克力或糖果中的花生最需要注意。

阿包醫生以前在醫院時, 還看過糖果包裝的錫箔紙卡在支氣管裡的狀況, 所以不單單是零食本身, 其他小東西, 如外包裝等等, 都是要留意的!

異物吸入一開始的表現可能只是咳嗽, 之後也會有呼吸聲喘鳴、發燒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狀, 如果家長沒有察覺, 可能易被誤診為感冒、支氣管炎、肺炎或是氣喘, 而無法得到正確治療, 所以父母目擊孩童嗆到的印象, 是幫助醫師做出診斷的關鍵。

Advertisiment

如果不幸意外發生異物吸入的狀況, 首先應注意孩童之呼吸狀況, 如果當時咳嗽厲害, 但無發紺(臉部出現充血, 嘴唇發黑)現象, 應鼓勵繼續咳嗽, 並立即送醫診治。

若當時孩童已無法呼吸或講話, 手在喉部亂抓, 臉部出現充血, 嘴唇發黑, 應馬上進行急救, 掌握第一時間急救, 否則一旦缺氧時間過久, 將造成腦部的損傷, 甚至死亡。

所以父母應該讓年紀較小的孩子, 遠離可能造成異物吸入的零食、食物或物品;建立用餐規矩, 包括吃飯時應細嚼慢嚥、不可一口吞入食物, 不可躺著吃, 也別讓孩童邊吃邊玩, 以避免發生危險。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