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正文

孩子小氣其實是父母的原因

在日常生活中, 我們經常會發現有些孩子性格上是個小氣鬼, 不允許其他小朋友碰自己的東西, 不願意與其他孩子分享玩具, 不愛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甚至不和其他小朋友交談, 這往往讓家長感到十分難堪。 家長就想把孩子的這些小毛病改掉, 於是想採取一些積極的措施來讓孩子長大後變成一個大人物。 孩子在交往過程中的小氣舉措等等的幾種原因需要我們加以克服、改正, 大體上有以下幾種原因:

1、自我為中心的心理特徵

小氣是孩子發展過程中的自然現象, 是自我意識的本能體現。

Advertisiment
孩子對心目中一切物品常理解為是自己的, 從來沒有感受到別人還有需要。 如“我的小床”、“我的玩具”、“我的書”、 “我的畫筆”……

2、父母行為的影響

父母從小到大一直是孩子的榜樣, 父母做什麼孩子就學什麼。 還有父母的一些好的言傳身教將會對孩子平時的學習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 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他們的好的作風和習慣將會映射到孩子的一切日常的活動當中去, 並且將會有好的效果。 所以, 要教導孩子學習自己的優點, 不要學習自己的缺點。

3、教育上的問題

交往時, 孩子看中了同伴的玩具卻遭到對方拒絕, 因此, 當別的小夥伴向自己借玩具時也表現出小氣行為, 父母看見後, 不給批評返給讚賞。 這樣, 孩子的小氣行為便愈演愈烈。

Advertisiment
還有家長貫孩子的壞毛病, 如:好吃的可孩子吃, 好玩的可孩子玩……這在很大程度上助長了孩子的自私心理, 而一旦孩子小氣出現時, 家長往往不管三七二十一便找出一個說法:“一家只有一個孩子, 哪怕是有兩三個孩子也知道分享了, 長大了就好了。 ”用此種辦法掩蓋自己教育的失誤。

怎麼改掉小氣的毛病呢?

針對孩子小氣的特點, 家長可以經常邀請朋友或鄰居的孩子來家裡玩。 引導並鼓勵孩子拿出玩具、食品與小朋友們分享。 一開始, 可以讓孩子拿出他玩膩了的玩具, 以後便逐漸鼓勵孩子拿出最好的東西與好朋友分享。

自己的同桌, 平時家裡有好吃的, 不要歸自己吃。 一定要按家人的糧食多少分出幾份出來,

Advertisiment
千萬不要讓他多得幾份。 否則, 他就會越來越變得自私、小氣。 在他明確了這一點規矩後, 可以有意把爺爺、奶奶或其他人的那份讓他給送到位。 鼓勵他經常這樣做。 並且做這樣的事情一回叫表揚一回。 孩子是十分喜歡聽好聽的的。 孩子因批評會進步的, 卻是因表揚而進步。 表揚可以令孩子有明顯的進步。

如果你能堅持這樣做, 可以相信孩子就一定會變得越來越聰明, 小氣鬼也會變成大人物。 所以, 當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小氣時, 先檢查自己的行為吧, 看看自己哪些小氣的地方是否需要改正, 並且哪些優點可以發揚光大。 切記不要把自己變為小氣鬼, 要把自己變成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