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如何正確使用電子產品

電子產品對孩子的危害

1、電子產品對孩子智力發展的促進有限

事實上, 電子產品並不能如很多家長所預期, 會極大促進孩子的智力發育。 相反, 它反而會降低孩子的主動思考能力和創造力等。 孩子不僅會通過感官來認識和理解事物, 還會在與事物接觸的動作行為中發展自己的思維。 例如, 在現實生活中, 不斷搭與拆真實積木的行為, 會使孩子的空間感和想像力得到很大提高。 而搭建虛擬積木的電子遊戲對這些能力的促進作用卻小得多。 此外, 與現實的社會活動相比, 電子遊戲將孩子的思維局限於一個特定模式,

Advertisiment
不利於孩子主動思考能力與創造力的發展。

2、電子產品會導致孩子注意力難以集中

一項調查顯示, 每天玩兩小時以上電子產品的孩子, 約有67%會出現注意力難以集中的問題。 心理學家指出, 這可能是因為電子遊戲和電視節目對孩子的感官刺激比較大, 使得他們無法長時間將注意力集中在現實世界。 還有人推測, 是因為兒童電視節目的節奏變化過快, 導致孩子注意力的改變也很快, 因此傷害了孩子對學習這樣不怎麼有吸引力的事情上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3、電子產品會阻礙孩子社交能力的發展

對電子產品的依賴減少了孩子與他人接觸的機會。 而與他人接觸, 尤其是傳統的同伴間遊戲,

Advertisiment
是孩子提高社交能力的最主要途徑。 此外, 電子產品也不利於如今家長們所重視的情商教育, 心理學家認為, 孩子通過觀察他人臉部變化, 在得到他人資訊回饋的過程中, 不斷洞察和理解他人的情緒, 從而形成良好溝通, 促成友好關係。 而電子產品中的人物多為表情單一的虛擬人物, 即使有真實人物, 也不會對孩子產生及時有效的回饋, 因此有礙孩子情商的發展。

4、電子產品不利於孩子主動探索生活

當孩子對電子產品產生依賴後, 無事可做時便會去尋求電子產品的陪伴, 而不會自己積極自由地思考, 主動進行探索或創造其他活動。 時間長了, 孩子對生活產生惰性, 不喜歡主動思考, 課餘生活也越來越單一,

Advertisiment
成為潛在的“宅男”“宅女”。 而且, 這種惰性也會導致孩子在其他活動上難以激發濃厚的興趣, 產生被動學習的問題, 從而使孩子庸庸碌碌, 很難達到優異。

孩子該如何正確使用電子產品?

1、學會適度

控制孩子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 首先要做的是教育孩子適度的看電視和玩電腦。 如果孩子平時沒有其他許多活動的話, 讓孩子看一個小時電視或者玩以會兒平板電腦沒有害處。 畢竟, 即使是成年人, 也會看一會兒電視新聞或者電視劇。 因為在這個科技發達的年代, 無數的電子產品已經完全融入到我們的生活裡了, 讓孩子完全不看電視和電腦是不可能的, 所以應該讓孩子適度的接觸電視和電腦, 不能完全限制孩子接觸電視和電腦,

Advertisiment
這只會適得其反。

2、通過電子產品學習

如果電子產品沒有減少孩子和家長的交流時間, 也沒有影響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 那麼說明孩子還沒有完全沉迷於電子產品。 既然父母不可能讓孩子完全脫離電視和電腦, 那麼就儘量讓孩子在娛樂中學習, 受到教育, 讓孩子接觸到電視和電腦中的積極資訊。 從好的方面講, 孩子其實通過電子產品會學到很多知識, 開闊孩子的眼界。 家長可以陪孩子一起看電視, 增加彼此之間相處的機會。 但是記住孩子不會被電子產品佔據自己大量的時間。

3、限制時間

孩子適當的看電視電腦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 家長應該明確的規定, 孩子必須先完成課後作業,做完體育活動,或者家庭相處時間,

Advertisiment
才能去玩電腦或者看電視。 此外, 建議家長設置一個特定的時間, 一旦過了這個時間, 必須要求關閉電腦和電視螢幕上床睡覺, 否則第二天就不能看電視玩電腦了。 孩子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應該控制在每次一個小時之內, 這樣也會保護孩子的視力。 在孩子無聊的時候, 讓他們幫忙做一些家務, 跑腿出去買東西, 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讓他們不要只想著看電視玩電腦。

99熱心醫生溫馨提示, 家長可以增加和孩子的互動活動, 多抽時間陪孩子聊天、運動, 帶孩子去戶外走走, 孩子注意力就會慢慢被轉移。 別為了解放自己, 害了孩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