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天生就擁有一些數量直覺

事實上, 一些發展學家主張, 早在出生之前, 大腦就透過基因的控制, 發展出一個專門用來辨別數量的模組;也就是說, 演化早就為新生兒的大腦裝配了啟動數量分辨的系統, 而且這個系統已經配備給任何一種文化的新生兒。

一等他出生, 只要有一些相關的刺激, 就能啟動這個裝置, 進行更複雜的學習, 畢竟在我們所處的世界裡, 分辨食物、敵人數量的多少對生存是很重要的, 很難想像如果大自然沒有先配備這些能力給每個孩子, 我們要如何在這個充滿數字的環境中生存。

數量感、次序、3以下的數量是天生直覺

Advertisiment

很神奇, 是不是?!研究還發現5個月大的嬰兒就對加法和減法有一些理解, 他們能分辨「加入」會讓東西變多, 「拿走」會讓東西變少。 不過, 這些都是在實驗室裡作的研究, 而且數量都不超過3。

但是爸爸媽媽們如果仔細觀察, 還是會發現, 這些孩子還真是不得了, 給他糖果的時候他會伸出長長的手, 向你要求「好少, 我還要!」「多一點!」不過這只是對數量的認知, 一種籠統的多、少概念, 不是對數量的精確概念(例如5個), 這種精確的數量概念要經過學習才會。

精確數量、大於3的數字或計算需學習

即使演化已經給孩子學數學的大腦, 那也只是一種對數字的直覺瞭解, 其他動物也有這種能力, 因為它來自演化, 而且也不需要使用語言或透過教學,

Advertisiment
像是數量感(分辨多、少)、次序(大小關係)、數量(3個以下物體)、加減概念。

但是另外一些數位能力需要使用「符號」, 來自于文化, 就要透過學習而來, 因此還是要經過成人的教導才會。 像是精確的數量、念數字、點數(4個以上物體)、計算等。 因此, 學習數學的大腦也需要有環境裡的經驗才能啟動它, 支持它運作, 所以環境、成人的支持還是很重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