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大喊“壞媽媽”,大多數家長都回應錯了(給焦慮媽媽的心靈解藥)

如果你曾因為孩子吼你“壞媽媽”而痛心, 因為孩子的指責、反叛而焦慮, 甚至花了很多精力卻找不到和孩子融洽相處的方法, 那麼這篇文章就是寫給你的。

那天, 在餐館吃飯的時候, 見到一位年輕的母親帶著一個2歲左右的小男孩吃飯。 母親出於安全考慮, 不允許男孩玩筷子。 可是她講了一堆道理, 孩子就是不肯放手。 最後, 母親用力把孩子手裡的筷子奪了下來。 小男孩大怒, 尖聲喊道:不要媽媽, 壞媽媽!

暫且不討論這位母親對一個2歲小孩“講道理”的辦法如何不妥。 我關心的不是這個。 當時, 可以清晰看到那年輕的母親聽到孩子口中“壞媽媽”的說法後,

Advertisiment
臉上有些掛不住。 一部分源於身處公共場合的尷尬, 一部分源自對孩子的失望。

如果遇到這樣的情形, 你會怎麼辦?會不會表現得更好一些?據我觀察, 面對孩子的指責, 最常見的有兩類回應方式:

第一類, 就是孩子氣式的, 跟孩子對吼。

應該說, 這類媽媽內心裡還住著一個小孩, 這個內在小孩需要被肯定, 害怕被指責。 一旦孩子喊“你是壞媽媽”, 做媽媽的, 就很容易本能地捍衛自己脆弱的自信自尊。

對這樣的媽媽, 只能說她的心理還欠成熟, 或者由於成長過程中某些經歷的影響, 讓自我封閉在小時候的狀態。

這類媽媽最需要的是自我成長, 比如通過閱讀一些相關女性、自我成長、心理等方面的書籍,

Advertisiment
或者參加成長團體或課程, 讓心裡的“小孩”快快長大。

第二類, 就是自我催眠, 內心告訴自己, “我就是個好媽媽, 你再怎麼說我反正都不怕。 ”

有這種想法的媽媽, 在面對孩子發脾氣的時候, 往往會一面安慰自己, 一面在孩子面前表現出略帶虛假的克制, 甚至某種程度的情感隔離。

之所以說是虛假/隔離, 因為他們並未真正能夠去想一想, 孩子為何會那麼說, 沒有聽到孩子的言外之意, 而是沉醉在自己的“好媽媽”的形象裡。

譬如一位媽媽說:

我孩子每次沖我發脾氣, 都愛大吼大叫道:你是個壞媽媽!擱以前, 我肯定會忍不住發怒。 現在通過自己的調節, 我搞明白了, 我很好, 不需要為了孩子的氣話而失控。

Advertisiment
所以, 我一般都能靜靜地看著他發火。

這是位完美媽媽, 為孩子竭心盡力, 事無巨細。 可是, 儘管這位媽媽自認為自己很努力的控制自己了, 卻仍感困惑, 為何孩子脾氣還是很壞?答案是, 她的孩子非常聰明。

那孩子知道自己的媽媽最在乎什麼(媽媽執著于自己是好媽媽), 所以就拿媽媽最在乎的東西說事(孩子就故意說媽媽壞), 以此去刺激媽媽、叫醒媽媽——希望媽媽能夠少執著些自己的完美, 少些控制, 再柔軟一些, 真實一些, 聽聽孩子的需要。

所以, 當時我給這位媽媽的建議就是, 去跟孩子承認, 媽媽肯定會有些地方做得不好, 媽媽不是完人, 很多時候猜不到你的心, 你可以告訴我, 你希望媽媽怎麼做嗎?

若太執著于“好媽媽”、“壞媽媽”的話,

Advertisiment
也許你還需要自查以下幾點:

◆ 我是否在用犧牲自我的方式去討好身邊的人;在犧牲自我的同時, 期待著對方能有同樣的犧牲回報自己。

◆ 我是否得不到期待中的回報, 便會感到害怕、痛苦、憤怒?

◆ 我是否有了孩子, 就把上面的關係模式放到孩子身上。 我需要不斷付出, 同時希望孩子予以相應的回報?

如果媽媽持續用這樣的狀態對待孩子, 孩子就等同于在媽媽的控制下成長。 這個孩子一方面會有被控制的憤怒, 憤怒的同時, 內心還會充斥著奇怪的內疚感。 就好像他的確欠了母親很多, 必須都要一一還回去。 長大後, 這個孩子內心會如同困獸, 充滿掙扎, 無法自由前行, 真正做自己。

除了反思自己對完美的執著, 媽媽們還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

Advertisiment
聽聽孩子的內心需求到底是什麼。 一般而言, 孩子們在喊出“壞媽媽”的時候, 有以下兩種原因:

第一種, 孩子說的是真的。 不論你自己如何評價自己, 孩子才最具有發言權。 我常在社區裡見到這樣的親子互動鏡頭:媽媽帶孩子出來玩, 孩子玩孩子的, 媽媽玩自己的(手機)。 孩子有需要喊媽媽, 媽媽不回應。 於是, 孩子喊媽媽的聲音越來越高, 越來越急, 直至跑到媽媽身邊又抓又撓到失控。

也許你並不是這麼不專心, 自認為一直陪著孩子呢。 但若孩子總是纏著你、沖你發脾氣、對你大吼大叫, 很有可能是你在陪孩子的時候, 耳朵是關閉的, 你的人有一部分也是睡著了。 孩子很聰明, 為了叫醒你, 他們不得不更大聲些, 甚至不惜用“壞媽媽”這樣的詞去刺激你。

第二種,跟媽媽的好壞並無關係,那是孩子自己的需要。孩子為了長大,不得不用推開媽媽的方式,以避免跟媽媽太過親密。

就像有心理學家在談及青春期男孩的時候曾經這麼說過:

青春期,媽媽對兒子來說是毒藥。兒子遠離媽媽,不跟媽媽說話,或者說嫌棄、指責媽媽等,其實他反抗的是內心裡的女性特質,他希望自己看起來更像個男人。媽媽的正確做法是,隨他去吧。

最後,分享一本名叫《我討厭媽媽》的漫畫。如果你曾因為孩子的“壞媽媽”而痛心,因為孩子的指責而焦慮,甚至花了很多精力卻找不到和孩子融洽相處的方法,那麼這本繪本就是送給你的。

我討厭媽媽

有時我覺得媽媽……

好討厭!

哼,她呀,就喜歡睡懶覺。星期天的早上睡呀、睡呀、睡。睡也睡不醒,睡也睡不醒。

就知道自己看電視,不讓我看動畫片。

說生氣就生氣。

就知道催我快點,快點。可她自己卻慢吞吞。

還有,來幼稚園接我總遲到。還忘記洗衣服,我今天穿的襪子就是昨天那雙。還有

還有、還有、還有

還說不能跟我結婚,

說就是等我長得再大,也沒有辦法跟我結婚,可是我只想跟媽媽結婚啊。

所以,我討厭媽媽,我不要這樣的媽媽了。我要走了,一個人,走得遠遠的,走得遠遠的。

再見了,媽媽。砰!


“咦,怎麼啦,忘記拿什麼東西了嗎?”

“忘了拿球,我要帶走的”“對了,媽媽。”

“什麼?”

“又見到我,媽媽高興嗎?”

“當然高興了!”

這個漫畫最經典之處在於,生動描繪出了一個自我意識覺醒的孩子,一面非常依賴媽媽,一面又在通過指責媽媽、反抗媽媽的方式,去試探著尋求獨立、尋找自由。

所以,看到藏著“壞媽媽”一詞背後的成長需求很重要。不管出於何種原因,孩子指責我們是“壞媽媽”,最好的應對辦法,就是給予真正的傾聽、包容和接納。接納我們永遠不可能完美的現實,同樣接納孩子會發脾氣、需要遠離我們的現實。

孩子如果愛說髒話怎麼辦?羅靜博士認為,最好的方式就是忽略。

甚至不惜用“壞媽媽”這樣的詞去刺激你。

第二種,跟媽媽的好壞並無關係,那是孩子自己的需要。孩子為了長大,不得不用推開媽媽的方式,以避免跟媽媽太過親密。

就像有心理學家在談及青春期男孩的時候曾經這麼說過:

青春期,媽媽對兒子來說是毒藥。兒子遠離媽媽,不跟媽媽說話,或者說嫌棄、指責媽媽等,其實他反抗的是內心裡的女性特質,他希望自己看起來更像個男人。媽媽的正確做法是,隨他去吧。

最後,分享一本名叫《我討厭媽媽》的漫畫。如果你曾因為孩子的“壞媽媽”而痛心,因為孩子的指責而焦慮,甚至花了很多精力卻找不到和孩子融洽相處的方法,那麼這本繪本就是送給你的。

我討厭媽媽

有時我覺得媽媽……

好討厭!

哼,她呀,就喜歡睡懶覺。星期天的早上睡呀、睡呀、睡。睡也睡不醒,睡也睡不醒。

就知道自己看電視,不讓我看動畫片。

說生氣就生氣。

就知道催我快點,快點。可她自己卻慢吞吞。

還有,來幼稚園接我總遲到。還忘記洗衣服,我今天穿的襪子就是昨天那雙。還有

還有、還有、還有

還說不能跟我結婚,

說就是等我長得再大,也沒有辦法跟我結婚,可是我只想跟媽媽結婚啊。

所以,我討厭媽媽,我不要這樣的媽媽了。我要走了,一個人,走得遠遠的,走得遠遠的。

再見了,媽媽。砰!


“咦,怎麼啦,忘記拿什麼東西了嗎?”

“忘了拿球,我要帶走的”“對了,媽媽。”

“什麼?”

“又見到我,媽媽高興嗎?”

“當然高興了!”

這個漫畫最經典之處在於,生動描繪出了一個自我意識覺醒的孩子,一面非常依賴媽媽,一面又在通過指責媽媽、反抗媽媽的方式,去試探著尋求獨立、尋找自由。

所以,看到藏著“壞媽媽”一詞背後的成長需求很重要。不管出於何種原因,孩子指責我們是“壞媽媽”,最好的應對辦法,就是給予真正的傾聽、包容和接納。接納我們永遠不可能完美的現實,同樣接納孩子會發脾氣、需要遠離我們的現實。

孩子如果愛說髒話怎麼辦?羅靜博士認為,最好的方式就是忽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