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多動 “五大療法”來幫忙

多動症的孩子, 往往學習困難、自卑、人際關係不良、無法控制自我情緒等。 是兒童最常見的神經行為障礙之一。 而這也是學齡前兒童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精神疾病之一。

補鋅治療

多動症的兒童, 大部分都嚴重缺鋅、體內血鉛含量過高。 鋅不僅可以維持體內物質代謝所需酶的活性, 還可以維持酸堿代謝平衡和人體的正常生殖功能。 同時缺鋅對細胞免疫功能有明顯影響, 可造成淋巴細胞總數減少, 從而使病人容易併發病毒或細菌感染, 不利於疾病的恢復。 補鋅硒, 還可以幫助降低體內鉛的含量,

Advertisiment
微量元素鋅硒可以拮抗重金屬元素。 因此, 補鋅是很重要的一步。 平時家長要讓孩子多吃含鋅、硒豐富的食品, 如魚、瘦肉、花生、芝麻、乳製品、蘑菇、雞蛋、大蒜等可以達到有效補鋅排鉛, 治療小兒多動症的目的。

藥物治療

除了在平時的膳食中, 補充鋅, 必要的還可借助藥物進行治療。 藥物在改善兒童的多動症上具有一定的療效。 藥物治療的好處在於通過控制症狀, 使心理治療和教育訓練得以實施。 目前常用的藥物有兩大類, 一類是興奮劑類如呱甲酯, 通過提高突觸內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的利用率而發生作用, 起效較快, 能在短期內改善症狀, 療效較短, 約75%的患兒效果較好。 另一類是選擇性去甲腎上腺素重攝取抑制劑托莫西汀,

Advertisiment
該藥是第一個被批准用於治療多動症的非興奮劑藥物, 療效與呱甲酯相當, 起效較溫和, 其療效持久、無藥物依賴性、尤其適合於有共患病如抽動、對立違抗、情緒問題等患者。

物理治療

藥物治療, 多少還會伴有部分的副作用。 而相對物理治療, 其則以無副作用、無依賴性、療效顯著的特點著稱。 經顱微電流刺激療法, 這種物理療法是通過微電流刺激大腦, 能夠直接調節大腦分泌, 有助於改善多動症和抽動症症狀的神經遞質和激素, 如內啡肽、乙醯膽鹼, 這些激素參與調節人體多項生理和心理活動, 能夠全面改善多動和抽動症, 患兒情緒不穩、易激惹、活動過度等表現。

精神治療

藥物治療是針對某些神經中樞進行對症下藥,

Advertisiment
但是我們都知道, 多動症還與心理因素有關。 因此, 精神方面的治療也是不容忽視的。 對患兒的態度要以耐心、關懷和愛護的態度加以處理, 對患兒的不良行為及違法舉動要正面地給以紀律教育, 多予啟發和鼓勵。 遇到行為治療有成績時給予獎勵, 不應在精神上施加壓力, 更不能現罵或體罰。 對有不良習慣和學習困難的患兒, 應多給具體指導, 執行有規律的生活制度, 培養良好習慣, 幫助他們克服學習的困難, 不斷增強信心。 文獻資料指出藥物有效, 但藥物與教育、行為上的指導相結合更為有效。

運動療法

運動療法, 主要是針對小孩小腦發育遲緩, 也為了加強孩子的身體協調性。 通過運動刺激小腦, 改善腦部管理閱讀、書寫、注意力、動作協調等特定區域的效率。

Advertisiment
這種腦部生理特性改變的可能性, 稱為“腦神經細胞的可塑性。 ”可以嘗試以下幾種運動, 但運動的過程必須要有大人在旁邊守著, 謹防出現意外。

滑板遊戲。 由一塊木板和四個輪子組成的滑板, 可向任意方向自由轉動, 讓兒童俯臥在滑板上, 當滑板滑過地板或滑向斜坡時, 利用身體來對抗阻力。 滑板運動促成的感覺刺激和運動反應是多動症兒童的坐下或站立時所不能達到的。 做完滑板運動後, 孩子通常感到心神集中。

平衡木站立、爬行、走動。 在老師的保護下, 讓兒童在平衡木上站立, 向前爬行, 來回走動, 重複數次。

爬樓梯。 讓兒童小跑上樓(三層樓為宜), 然後走下來,

Advertisiment
反復多次。

跳蹦床。 讓兒童在蹦床上跳躍, 20分鐘左右。

袋鼠跳。 讓兒童站在布袋內半蹲著, 雙腳合攏, 像袋鼠一樣一步一步地向前跳動, 重複多次。

滾輪胎。 讓兒童在1米寬的跑道上滾輪胎, 控制輪胎不能滾出道路外。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