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在幼稚園被打後常用幾種處理方法

孩子在幼稚園被打後常用幾種處理方法

 案例:

敏敏小朋友是個老實乖巧的孩子, 在上幼稚園後經常說被××小朋友打了。 家長我們聽後非常難過說:“孩子在家都沒挨過一個手指, 反到幼稚園讓別人打。 ”他爸爸告訴他, 以後誰再打你, 你就打他。 做母親的覺得這樣教育也不對, 應讓孩子寬容點, 但又怕他太懦弱, 以後怎麼辦?

分析:

這樣的問題在諮詢中經常遇到。 有的家長甚至含著眼淚敘述這些事。 家長的心疼、氣憤我們都能理解, 但我們勸家長要把這事看開, 一分為二地去分析。 孩子挨打固然不是好事,

Advertisiment
但是引導得當, 卻能豐富孩子的人生經歷和處事經驗, 讓他學會與人相處解決矛盾的方法。

現代家庭孩子缺少同伴, 習慣于全家都維護著他。 可是來到群體中, 由於每個孩子個性和家教影響的差異, 使其行為表現各有不同。 我們先分析一下孩子的特點及打人的原因:

1.小年齡和語言發展慢的孩子, 由於語言發展滯後于行為, 往往與人交往出現用肢體代替口頭語言。 如:想要他人玩具, 話還沒想說出口, 就先去動手拿, 正在玩玩具的孩子就不幹了, 你搶我的玩具不行, 我也要動手還擊, 導致打人現象出現。

2.有些孩子用語言溝通無效時, 就用打人來解決問題。 這類孩子往往缺少解決矛盾衝突的有效辦法而使矛盾升級。

Advertisiment

3.個別孩子屬於攻擊性強, 經常用打人的方法解決問題或招惹他人。

建議:

瞭解上述情況後, 我們不妨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教育孩子。

●注意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讓其學會用語言與人溝通。 如想要別人的東西時, 先要與人商量:你的玩具還玩嗎?能不能給我玩玩。 別人答應了再去拿。 平日裡, 家長就要從這些小事上教孩子學會表達、交流。

●引導孩子尋求解決矛盾衝突的最佳辦法。 家長可以結合孩子反映的情況, 説明他分析事情的起因, 使其明辨是非, 然後啟發他從多角度尋找解決矛盾的方法, 並進行比較、優選。

我在幼稚園曾見到孩子被打後常用的幾種處理方法:一是“我告訴老師(或家長), 讓他批評你。 ”二是“你別打我了,

Advertisiment
明天我給你帶好吃的來。 ”三是“你打我, 我就打你。 ”四是“你為什麼不用嘴說, 打人是錯誤的, 你必須給我賠禮道歉。 要不我就……”

以上方法可以啟發孩子自己發現後說出, 也可以由家長提供, 然後幫孩子分析利弊。 例如:“求助成人法”對小年齡的孩子發生衝突或大年齡孩子自行解決不了時適用, 使用“贈物求和法”的孩子, 說明他善於動腦筋想辦法, 但是一定讓他明白, 這樣做會使對方貪圖便宜, 帶來負面影響, 對“以打還打者”, 要讓他明白:你知道他打你是錯誤的, 你再去打他是知錯犯錯, 雙方都動手會越打越凶, 容易出現傷害, 而第四種方法即“據理力爭”, 是個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允許孩子自己嘗試, 之後要幫助他總結經驗。 為孩子提供多種方法後,

Advertisiment
要給孩子自己去嘗試解決問題的空間, 即便孩子被挨打了, 您也一定要冷靜, 不要急於包辦代替他解決, 但在事情發生後要與他一起總結經驗。 要相信孩子能在多次的交往衝突中長大、提高。

●是家園共育。 家長要及時與老師溝通, 反映孩子的情況, 引起老師的關注, 並向老師請教方法, 特別是遇到攻擊性強的孩子屢次打人時, 您千萬不要親自出馬對其訓斥、恐嚇, 最好也不要直接找對方家長交涉, 這樣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 此時應求得教師的協助, 家園配合, 三方合力進行教育, 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