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在幼稚園受委屈了家長怎辦?

孩子在幼稚園受委屈了家長怎辦?先從父母心態去說, 父母一定知道,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父母把他帶到這個世界上來, 我們永遠是一個支持者的角色, 無論他遇見傷害, 或者挫折, 我們要想一想, 父母是不是能替孩子做所有的事情?肯定不是。

今年有一個入園的小孩的爸爸擔心到什麼程度呢?他的孩子進到幼稚園以後, 他一直在門口站著, 他就說如果我離開這個地方我心裡就擔心, 萬一我們家孩子發生任何事情我不能第一時間到他身邊, 這就是一種病態, 現在很多獨生子女都出現過這樣的問題。

Advertisiment
對於小孩父母應該把心放寬, 小孩受任何的挫折, 都是他成長過程中的必然, 絕不是說偶然。 如果這個小孩從小到大都很順對孩子是一件好事情?毫無疑問他肯定不是。 孩子受挫折過程中父母處理方式決定了孩子將來面對社會的態度。

第二個問題, 孩子出了問題家長不敢跟老師交流太狹隘了, 幼稚園老師是一個特別不容易的職業, 因為班裡有20多個學生, 入園的第一天20多個孩子同時哭, 哭一個星期, 天天聽著孩子的哭聲, 任何一個人去實習都會覺得心煩意亂, 但是老師有老師最起碼的職業道德, 絕不會說傷害孩子, 但是有可能會忽視您的孩子, 老師不可能像孩子的父母, 或者爺爺奶奶那樣, 把孩子的每一個要求都達到了,

Advertisiment
每一個眼神都看得見, 每一個傷心的事情被人欺負的時候都能看得到。 所以父母就要明白, 當你把孩子送到幼稚園的時候, 他就是進入社會了, 為什麼?因為他得承受被別人忽視, 承受被別人誤解, 還得承受別人批評他, 或者別人不正確的批評他, 這些都是他要承受的, 所以家長看到孩子受委屈了我認為第一項任務不是跟老師講, 是跟你的孩子講, 是教給孩子遇見這樣問題的解決辦法和心態, 我認為比跟老師交流有用。

第二件事情才是跟老師交流, 告訴老師:“昨天孩子做什麼事情, 老師你可能誤解了, 但是我回家告訴他你被別人誤解很有可能, 你自己要到溝通, 你幫我看看, 今天跟您溝通了嗎?”這是一種很積極的方式。

Advertisiment
您說的家長心態實際上是一種非常無奈的心態, 實際上就想讓老師關注我的孩子, 對我的孩子好, 包括這種心態延伸出來一系列問題, 包括送禮等等, 這種實際上都是一種很不正常的心態。 家長的這種心態導致了老師也很緊張, 比如他也會覺得我是不是對這個孩子不夠好, 實際上我認為集體生活, 老師照顧孩子就是最起碼的職業道德, 然後他應該給孩子的東西就一定要給, 是這樣一種標準, 可能跟孩子父母所要求的完全不是一種標準。

實際上我覺得父母對現在的老師要求有點高, 因為他就是要關注我的孩子今天中午是不是沒睡好覺, 我覺得把這種過於大的責任怪到老師頭上,

Advertisiment
老師實際上是做不到的, 老師的任務是保證孩子的安全, 另外教給孩子應該教給他的事, 比如做人最起碼的交往方式, 在群體中大家應該有的交往生活等。

父母跟老師交流的過程當中, 一定不要想老師應該為我孩子做什麼。 我說一個非常實在話, 如果老師跟家長的交往很難受, 一定會影響到帶孩子的情緒, 老師會有情緒, 作為父母自我保護很好的方式, 應該用一種很溫和的方式去把這種情緒調解好。 所以父母如果怕別人對你孩子不好的時候, 通過你自己的行為都能做到, 這種配合是人與人的尊重, 你先不要想說別人對你不好, 別人對你的孩子不好, 你得想他為什麼會對我的孩子不好?我用什麼樣的方式改變這種現狀。

Advertisiment

所以我認為你先不能想說他肯定對我孩子不好, 就這麼簡單的一個道理, 因為老師也都是人, 我認為一旦你是很真誠的態度, 或者你是一種很好的角度去跟大家溝通, 人和人溝通就是這麼一回事, 你去溝通的話我相信這種問題決不會發生的, 因為老師最敏感, 孩子是最無辜的, 而且幼稚園的小孩, 那麼點的小孩一轉眼就忘了, 所以父母不能都鑽入這個誤區, 而且父母和父母之間也會有影響, 越說越覺得這個老師對這個孩子不好, 這種心態對自己真的特別不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