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喜歡“過家家”的真相

從一兩歲到五六歲甚至更大的孩子, 很少有人不喜歡玩“過家家”的遊戲。 但是我們對孩子們的這一喜好, 有很多誤解。

“過家家”是釋放, 不是吸收

孩子玩“過家家”遊戲, 不是在瞎玩, 也主要不是在吸收新的東西, 而是將已經吸收到的東西進行釋放, 即把自己日常生活中接收到的各種印象深刻的資訊進行再加工, 通過遊戲表達出來。

我們成人很大程度上誤把它當成了一個吸收的過程, 所以就會犯一個錯誤:在孩子拿起一個東西準備玩時, 就迫不及待地教他這是什麼。 一些機構設立“兒童職業體驗館”這麼豪華的“過家家”場所,

Advertisiment
打的是同一個如意算盤:讓他們體驗不同的職業, 讓他們學習、吸收新的東西。

為什麼說在“過家家”遊戲中, 孩子不是吸收呢?讓我們來看一些案例和現象。

大部分孩子“過家家”, 是從“做飯”“賣東西”“看病吃藥”開始的。 他們喜歡洗菜、切菜、倒茶、做蛋糕等;或者假裝給你看病, 讓你躺著、喂你吃藥;或者用“磚頭”搭建商店(很多時候他們搭建的都是禮物店, 或者停車場), 然後開賣……不斷重複, 樂此不疲。

遊戲室內“過家家”器具裡, 有一個道具雖然也就放在邊上, 但是從未被使用過, 那就是一個迪士尼的電熨斗——大概是因為多數孩子沒怎麼見過熨衣服, 沒留下什麼印象;加之, 電熨斗的造型也不漂亮(真要是美麗的東西,

Advertisiment
很快就會被孩子發現的, 即使它沒什麼用)。

有個1歲多的女孩, “過家家”時最喜歡玩的就是“開鍋”“燙”, 簡單地說就是一邊把鍋蓋打開, 一邊說“燙”。 就這兩個動作, 她能玩很久, 其樂無窮的樣子。 我們一直好奇原因, 直到有次跟她媽媽聊天才知道, 她在家裡多數時候是由姥姥帶的, 姥姥做好飯菜的時候, 女孩最想幹的事情就是去開鍋, 但是每次都會被姥姥嚇住說“燙”。 最後留給她印象的就只剩下“開鍋”“燙”“開鍋”“燙”……經過內在加工, 就成了她的遊戲。

還有個孩子在“過家家”的時候, 經常會牽扯到墨西哥。 他爸爸解釋說, 是因為孩子的祖父母曾在墨西哥生活過, 家裡有很多墨西哥的工藝品擺件, 以及給他講過他祖父母在墨西哥的一些經歷。

Advertisiment

所有被拿來“過家家”的這些東西, 對孩子來說, 都是每天接觸得最多、最熟悉的。 所以說, 他們玩“過家家”, 不是為了學習和吸收, 而是釋放。

遊戲水準受年齡和人數的影響

不同的孩子玩“過家家”, 複雜程度有很大的差異, 尤其是不同年齡段的孩子。 低齡的孩子通常玩得比較簡單, 但是一些大點的孩子能將“過家家”玩得非常複雜, 具體表現是:故事比較長, 規則比較複雜, 用到的道具較多。 而且他們每次玩的都不同, 簡直就是天生的編劇+導演+演員。

所以, 孩子“過家家”的過程實際上是對已獲得的知識、資訊再創造和應用, 有的真的已經是在進行較高級的創造, 從元素重新組合後展示出來的效果看, 早已不是對原有資訊場景的簡單copy了。

Advertisiment

如果是幾個旗鼓相當的孩子一起玩, 則一個人玩又不同:他們會根據另一方的建議, 不停地修改遊戲規則。 當然這個過程的發生很自然, 並不需要像成年人一樣停下來商量, 他們採納或否定一個建議也很快, 邊玩邊商量, 效率奇高。

從一個孩子玩“過家家”的方式, 能看出這個孩子大概的一些生活背景、喜好和特長、思維能力(如果他的思維能力還沒起來, 是建構不出太複雜的遊戲規則的)。

遊戲條件:安全空間和不被打斷的時間

扔掉你想通過“過家家”來給孩子灌輸知識的想法吧!你需要做的只是:準備一個安全的空間、一段不被打斷的時間和各種他能搬得動的道具, 越多越好。 萬物皆備, 只等他上場。

如果沒有其他夥伴,

Advertisiment
大人就留下來做觀眾、配角甚至道具吧。 放心, 他會給你分派任務的, 不會讓你閑著。 如果他已經有同伴一起玩了, 則儘量讓他們自己玩, 因為大人知道的比孩子多, 總是忍不住想到孩子前頭去, 不知不覺主導遊戲規則, 這樣孩子就比較被動, 沒有機會自己想。

當然, 這也不是絕對的, 具體要看孩子的情況及當時的處境, 要根據你自己的感覺。 總之, 有一點你需要銘記:這是他的場子, 要讓他來行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