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受欺負怎麼辦?

支招:孩子受欺負了怎麼辦

如今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 誰家不拿著跟寶貝疙瘩一樣疼著, 若發現自家寶貝被欺負, 作為家長的, 肯定都心疼又難過。 有的家長可能會找老師告家長, 有的家長可能會教孩子“以牙還牙”, 脾氣火爆點的甚至會沖上去把欺負人的小子揍一頓……怎樣才是完美的解決方案, 專家建議家長應引導孩子冷靜認識糾紛, 在保護自己的同時培養與他人相處的能力。

“我女兒就是個小受氣包。 ”唐女士最近很苦惱, 5歲的寶貝女兒芸芸從小性格內向, 上幼稚園後常被幾個大孩子欺負,

Advertisiment
不是被扯辮子就是被搶了玩具, 好幾次都鬧著不願意去上學了。 “這孩子吃了虧也不敢聲張, 就知道哭, 教她還手教她躲都沒用, 我心裡那個氣呀。 ”

其實, 類似唐女士的煩惱很有普遍性。 尤紅顧問說, 有部分家長在孩子受到欺負時會氣自己的孩子沒用, 鼓勵孩子以牙還牙。 甚至訓斥孩子:“你怎麼這麼笨, 你為什麼不揍他! ”實際上斥責非但不能讓孩子免受欺負, 反而會產生非常危險的後果:一方面習慣成自然, 孩子可能因此漸漸變成施暴者;另一方面若孩子沒有能力反擊, 他可能會因此變得更加自卑。

還有的家長習慣不問青紅皂白, 直接插手去警告對方或實施懲罰, 這樣一來只會讓事態擴大, 不利於解決問題。 同時, 如果事件中孩子本身也有錯,

Advertisiment
容易養成他是非不分的習慣。 另外, 小孩之間難免有點摩擦, 可能今天和小夥伴吵架打鬧, 明天又一起玩。 父母過分介入, 會讓孩子習慣于依賴父母解決與同伴的衝突, 不利於培養孩子與他人的相處能力。

那麼, 究竟應怎麼去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呢?

家長首先要引導孩子找出被欺負的原因, 在瞭解具體情況之後, 再採取具體可行的措施。

如果只是孩子間普通的打鬧, 家長無須大驚小怪。 由於兒童的語言能力比較有限, 往往無法正確的表達自己的需求, 在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就容易與他人發生矛盾, 在家裡被寵慣了的孩子更是如此。 因此, 當孩子受了委屈或遇到難題時, 家長首先要引導孩子說清自己的問題,

Advertisiment
在幫助他們正確面對問題後, 適當地給孩子“出謀劃策”。 比如告訴孩子:“亮亮為什麼揪會芸芸的小辮子啊, 是不是芸芸要搶他的小球呢?如果芸芸想玩小球的話可以換種方式跟亮亮說哦, 比如拿你的小鴨子跟亮亮換著玩……”

若是超出了普通打鬧的範圍, 一味限制孩子的反應, 是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 受欺負的孩子過份忍讓, 可能會助長對方的攻擊行為, 造成惡性循環。 在這種情況下, 家長應及時和老師溝通, 讓老師瞭解情況。 老師一般會採取一些保護孩子的措施, 避免他再次受到傷害。

同時, 家長必須著手培養孩子一些自我保護能力, 教孩子學會自衛, 必要時就可躲避危險。 比如:在講故事、看電視時,

Advertisiment
給孩子講如何對待別人的欺負及怎樣處理等, 為孩子提供模仿的物件。 其次, 鼓勵孩子大聲拒絕欺淩, 發出求援。 如教會孩子大聲說“不許你們欺負我”, 一般的小孩子都是欺軟怕硬, 看到人家都這樣說話了, 就不敢怎麼樣了。

另外, 家長發現孩子被欺負之後, 應該給予恰當的安慰。 孩子的心理素質較差, 受欺負後, 心理容易受到傷害, 此時父母的安慰是彌補心靈創傷的良藥。

孩子受到欺負, 有可能是對方孩子的問題, 也有可能是自己孩子存在著問題, 一般容易被同學欺負的孩子, 大多比較內向膽小, 同時寬容心不夠強, 或在言語上易激惹他人生氣, 遇到事情不懂得如何處理。

因此, 做家長的也應該對自己的言行進行反思,

Advertisiment
是否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不夠寬容, 要求過嚴, 經常責備他。 身教大於言傳, 孩子不夠寬容大多是受家庭的影響。 家長在對待孩子的過程中, 應多些理解多些寬容, 逐步調整孩子對他人的態度, 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 同時引導孩子多參與社會性活動, 多為孩子創造成功的機會, 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 克服自卑、膽怯的心理, 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