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家庭教育>正文

孩子受委屈別講大道理

孩子在學校受了委屈, 家長該如何做?首要的是讓孩子把委屈說出來。 許多孩子在學校受了委屈, 由于年齡小, 不會表達或者不敢表達, 傾向于不說, 或者是想說又不知道怎么說, 這就可能造成孩子長期的心理壓力。 這時候, 家長如果不細心, 忽略孩子的情緒, 那么這種委屈很可能會造成孩子的心理創傷, 對孩子以后健康人格造成影響。 所以, 家長需要傾聽孩子的委屈, 引導孩子表達出來, 千萬不要用講道理壓抑孩子的情緒。

家長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 很容易犯“講道理”的錯誤, 其實那些道理對孩子的表達有壓制作用,

Advertisiment
孩子會覺得自己本來應該那樣做, 而不應該這樣做, 于是更加覺得自己錯了。 其實如果換位思考, 成人遇到這樣的事也難免處理不好, 也可能犯不應該犯的錯誤。 孩子還小, 即使做得不好, 也是情理之中的。 家長不要把成人的要求用于孩子, 更要少講“你本來應該那樣做”或者“你以后應該那樣做”。

在情緒處理上, 家長尤其要引導孩子表達對這件事的憤怒。 憤怒是一種最容易被壓制的情緒, 而壓制憤怒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 家長為了避免孩子對學校老師有意見, 將來影響老師對孩子的態度, 往往會將孩子對老師的憤怒情緒加以化解或者壓制, 不鼓勵孩子表達憤怒, 這其實是一個誤區。 如果走入這個誤區,

Advertisiment
孩子即使表面上聽話了, 也會傾向于把憤怒情緒轉向內心深處積累起來, 把“老師錯了”變成“我錯了”, 自我評價降低, 導致退縮和消極怠工, 不專心學習。

如果客觀上真是老師傷害了孩子, 媽媽就需要站到孩子一邊, 做孩子強大的支撐, 而不是顧忌太多, 回避接觸校方。 因為, 家長找學校說明情況是對孩子尊嚴的一種保護。 但家長不一定要采取“討理”的方式, 而是要有冷靜的態度, 尤其要讓孩子清楚解決的情況, 消除老師、同學的誤會對孩子心靈的影響。 使孩子感到自己不是孤單的, 并在化解“委屈”的過程中慢慢學會自己判斷思考, 培養遇事冷靜的健康心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