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什麼時候可以看電視

很多家長都會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問一個問題, 該不該讓自己的孩子看電視呢?什麼時候看電視更好呢?這話題引起的分歧很多, 各有各的說法, 一起來關注下吧。

給電視一個更公平的評價

在電視已經被互聯網邊緣化的時代, 還有人熱衷於無根據的“莫須有”批判它, 挺悲哀的。 作為“電視兒童”一代, 現在為人父母的我們, 其實可以給童年記憶中最好的夥伴之一——電視一個更公平的評價。

電視和我們大部分的工具一樣, 本身無所謂善惡好壞, 只在於它的主人是否能正確合理的使用。 用得好就對兒童成長有幫助,

Advertisiment
用得不好就會有害。

電視的優勢在於它擁有更完整、直觀、豐富的展現能力, 它可以更有效率也更完整地傳達資訊。 這是電視能夠迅速戰勝讀書和其他傳統家庭娛樂活動的主要原因之一。

2歲是個分水嶺

對於0~2歲的兒童來說, 並沒有好處, 因為他們還不能系統地接受這樣完整的資訊。 兒童還在通過色彩、形狀、味道、觸覺這些基本的來感知世界, 這個時候扔給他們一台電視, 不過是一個會發音發光畫面會動的盒子而已。 非但無法接受電視上的有益資訊, 反而減少了運動、遊戲、玩玩具等等更適合其年齡段的活動時間。

就好比你跑去小學思想品德課上講古希臘哲學史, 東西是好東西, 但對於受眾來說,

Advertisiment
只是浪費時間罷了。 這是最重要的負面因素。

隨著孩子慢慢成長, 到2歲以後, 電視和其他視頻節目就可以成為孩子學習和接觸世界的一個重要管道, 它的優勢開始逐漸顯示出來, 孩子會越來越喜歡電視裡的動畫和其他少兒節目, 他們可以開始更系統地接受資訊, 電視不再只是發光盒子, 而是一個能瞭解全世界的視窗。

利用電視, 而非一味規避

從2~3歲開始, 家長就不需要一味擔心電視會如何傷害孩子, 而是要想如何利用好這一媒體形式。

控制時長, 每次看電視的時間控制在20~30分鐘以內(一集動畫片), 每天不應該超過2小時。

保證戶外運動、遊戲、動手活動的時間, 同時應該引入多種媒體形式:紙質圖書、親子講故事、音訊廣播、互動新媒體等等,

Advertisiment
將孩子的娛樂時間多樣化。

家長和孩子一起看電視, 聊聊電視動畫片的人物情節, 你可以更瞭解孩子的想法, 一部優秀動畫片的親子時間品質會比讀一本三流繪本好很多。

選擇好內容, 這也是能讓家長一起和孩子看電視的竅門。 假如你認為孩子看的動畫片太幼稚不好看, 八成是因為你選擇了一部爛片, 好的動畫片會讓大人也很喜歡, 爛的動畫對孩子也不會有好影響, 選擇一部你認為好看的動畫片, 而不是隨便打開電視遇到什麼是什麼。

想像力不是電視抹殺的

忍不住提一下在關於電視對兒童負面影響的諸多觀點中最無趣的一種:電視會抹殺孩子的想像力。 持這種意見的“教育專家”認為電視上的動畫片太具體形象了,

Advertisiment
不如靠語言文字描述出來的故事更能引發孩子的想像力。

其實這是把想像力混同於無知, 如果從這樣的視角來看世界的話, 那所有的知識都不過是讓我們喪失想像力的黑手:我們知道雷電的原因, 因此沒辦法想像出神奇的雷公電母;我們發現宇宙的奧妙, 因此星星不再是構成神話中的人物的一部分。

培養孩子的想像力不是蒙上他的雙眼, 等他畫出來7條腿的大象或者綠眼睛的兔子, 然後說:“好可愛, 好有想像力!”這只說明孩子還沒有機會瞭解自然, 沒見過真實的大象和兔子而已。

相反, 偉大的想像力是要基於對世界越來越多的認知, 我們的確不再會想像星星是主宰我們命運的神仙,

Advertisiment
但我們卻開始想像在星辰大海中航行。 這才是我們的下一代需要的想像力, 合理使用電視會更好地培養這樣的想像力。

我們總糾結於某種媒體形式的好壞:書、報紙、電視、廣播、互聯網……但媒體本身只是載體, 它傳送的內容的好壞才具有決定意義。 選擇適合兒童的內容標準中最重要的是減少暴力和性內容, 以及良好的教育意義。 好的教育意義不是說就要學英語、學數學、學古詩, 而是要“三觀正確”, 並將知識通過有趣的形式帶給孩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