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不是我們的玩物,請不要“逗”他

每逢節假日親戚朋友聚在一起, 星媽就會擔心有人要“逗”星星。 “逗” 孩子, 以孩子作樂, 星媽向來都是很反感的。 很多人可能覺得“逗” 孩子挺好玩的, 卻完全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對於這些行為, 星媽想說的是, 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 如果你自己是“逗” 的那一個, 希望你看完這篇文章之後能明白到和孩子相處不一定只有“逗” ;如果你家孩子是被“逗” 的, 希望你能站出來保護他。

“我在逗你玩呢”

“大人逗孩子, 實際是一種戲弄。 他們把孩子逗得出錯, 或者驚慌甚至哭泣, 大人們便笑了。 大人並沒有惡意, 或者是因為喜歡孩子;但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殘忍的行為,

Advertisiment
往往會讓孩子們感到憤怒、驚恐、不安、被欺騙、不被尊重, 讓他們的心靈受到傷害。 ”

最常聽到的估計就是:

“媽媽不要你了”

“媽媽不愛你了”

“你是撿回來的”

......

作為一個合格的爸爸媽媽, 遇到這種情況應該直接打斷並告訴對方:“不要和我孩子說這些話”, 然後告訴自己家孩子媽媽是愛他的, 會和在一起, 他是媽媽親生的。

別覺得這是小事, 大人“逗” 孩子大多是出於開玩笑的心理, 因此這時候他們大都帶著笑容, 可是孩子確是很困惑的, 這種反差, 你能受得了嗎?將心比心, 舉個偏激一點的例子, 別人告訴你“你家孩子不是你”, “你家孩子不喜歡你”, 你是怎樣的感受?不要說小孩子還小, 什麼都不懂。

Advertisiment
當我們經常這樣“逗” 孩子, 尤其是如果我們作為父母還不出來保護他, 長久下來, 我們的孩子心理就會有“覺得自己是撿回來的、媽媽不愛我”的心理, 孩子慢慢地就會和我們產生隔閡、變得孤僻, 所以希望各位爸爸媽媽遇到這種情況能及時地制止並且安慰孩子。

當別人“逗” 得孩子哭、害怕甚至打人的時候, 各位爸爸媽媽千萬不要礙於面子, 覺得不好意思得罪熟人或者朋友, 然後就不阻止、不拒絕, 甚至會幫對方解釋或者勸說自己的孩子。 此時, 爸爸媽媽的態度比親友的“逗”更容易讓孩子感到憤怒和傷心。

當然, 等到孩子會說話了, 爸爸媽媽就要教會孩子學會拒絕, 對於大一點懂得表達的孩子, 爸爸媽媽就可以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Advertisiment
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勇敢地拒絕別人“逗”他——“我不喜歡你這樣逗我”。

孩子始終是要面對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的, 如果爸爸媽媽能夠理性而得體地處理逗孩子的問題, 孩子會潛移默化地效仿爸爸媽媽, 學習如何應對自己不喜歡的場景, 學習如何為人處世。

孩子不是我們的玩物, 尊重孩子、保護孩子, 雖然你“逗”孩子是出於好意, 但假如你嘗試用別的方式跟他玩, 他一定會更喜歡你。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