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愿意接受把尿咋辦?

網友:我們家孩子, 你把他的時候他絕對不尿, 你擱下他就是尿。 我原來上他帶尿不濕。 后來我實在耗不了了, 我一晚上就是屬于超級緊張的狀態。

劉春陽:把尿白天先把, 晚上讓他用尿不濕。 所有尿床的孩子, 包括遺尿癥的孩子, 這種人最大的特點就是, 睡眠排尿, 人就是分無意識排尿和條件反射排尿, 低位神經中樞進化到意識性排尿, 要找地方、找時間, 這叫意識性排尿, 這跟大腦發育的成熟度有關系, 有一些孩子的成熟度就是晚了一些, 但是他大腦沒有成熟, 成熟中的排尿要清醒, 一定要有尿以后,

Advertisiment
尿刺激神經中樞, 大腦清醒了, 這叫意識性排尿。

國外不是一刀切、國內一刀切, 我們做臨床的都不主張。 都說帶尿不濕, 習慣的成熟性方面, 我有能力去做, 但是做不做是另一方面。 很多行為習慣的培養, 第一是有能力, 第二是要習慣。 有能力靠孩子的發育成熟度, 過去說不根據孩子的發育成熟度, 一味的給他該學這個學這個, 該學那個學那個, 到時候來看病的五花八門。

孩子一旦達到生理成熟了, 開始培養習慣。 生理成熟還不培養習慣, 最后就是一塌糊涂。 孩子能做不能做的原則就是, 這樣做有好處, 你把這個好處展示給他, 他自己體會好, 自然就去做了。

孩子和家長, 其實就是誰生得孩子像誰, 一樣一樣的。 這個孩子就不尿,

Advertisiment
家長就偏要讓你尿。 這樣就出問題了。 這是個性品質和氣質類型。 都可以養出很好的孩子。 但是母親一定要處于警覺的狀態, 孩子是一個個體的人, 我去幫助他, 不能替代他, 我不能讓他怎么樣。 在你需要的時候我幫助你。 你一定不要搞錯位, 所以出大問題的都錯位了。 我覺得你應該怎么著。

舉例說一下來看病的孩子心理狀態, 一個小孩就喜歡坐便盆上睡。 很聰明一個孩子, 突然一次尿床, 家長就罵他:“你怎么那么笨呢, 還尿床”。 孩子心理受傷害了, 下次小孩就坐便盆上睡, 怕自己尿床。 一站起來就不行了, 害怕被罵, 就覺也不睡了。

網友:孩子要多大可以不用尿不濕?

劉春陽:在原則基礎上一定看這個孩子的個性特點, 沒有規定死的時間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