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不愛動腦 家長先要自檢討

如何培育一個聰明的寶寶, 可以說是天底下所有父母最大的一個心願。 然而如果一個孩子平時就不愛動腦筋, 什麼事情都要等到別人來幫他出主意, 說想法, 想變聰明又談何容易。

我家就有一位這樣的小寶貝, 已經6歲半了, 今年剛剛上幼稚園。 為了讓她多些快樂和時間, 我們從不給孩子附加的課業, 希望她自己去發現生活的奧妙。 但我們現在發現, 她很少思考問題, 老師留的作業稍有不明白就等著大人講解。 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觀察, 做事也寥寥草草。 我經常會訓她, 但是責駡完她之後, 又覺得自己在教導孩子方面存在著欠缺,

Advertisiment
希望能找到好的辦法去幫她改正錯誤。

對於這種寶寶, 專家給出的意見是:你對你家寶寶採取的是“放養”態度, 平時沒給孩子佈置什麼附加作業, 當然, 也沒有去刻意培養孩子的觀察與思考能力, 而是讓她“自己去發現生活的奧妙”。 這種教育方式, 看似民主與自由, 其實卻是家長在偷懶的體現。

家長偷懶, 孩子就跟著偷懶了。 遇到問題, 孩子不會主動尋求解決方法, 而是產生依賴心理, 一味指望著父母的幫助。 這樣, 不利於孩子的智力水準和思考能力的提高。

要改變孩子不愛動腦筋的壞毛病, 首先需要家長糾正錯誤觀念:讓孩子快樂成長, 並不是意味著不管不問, 而是在給予一定自由的同時,

Advertisiment
對孩子進行適當的約束和指導。

讓孩子學會動腦, 合適的環境大有裨益。 不妨帶上你的孩子出去走走, 無論是去參加社區活動, 還是去郊外走一圈, 或者去和小朋友們玩玩遊戲, 遠離讓人思維憊懶的電視, 讓孩子多接觸新鮮事物, 有助於啟動她的好奇心。

當然, 有了合適的環境, 孩子卻不一定願意去思考。 這時候, 家長可以主動提出問題和孩子一起探討。 比如, 去到郊外旅遊的時候, 可以問孩子“路邊的花草樹木有什麼特點”、“不同的季節氣候有什麼區別”等問題;在與其他小朋友互動的時候, 也可以和孩子討論一下, 她的小夥伴們各有什麼樣的特點。 假如需要她來帶領小朋友們玩耍, 又該怎麼做呢?

這種啟發式的問題,

Advertisiment
可以讓孩子大腦處於活躍狀態;而孩子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 觀察能力與思考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面對感興趣的事物, 孩子學習起來更來勁, 鑽研興趣也會更大。 那麼, 你家閨女對什麼最感興趣呢?不妨和孩子好好溝通下, 看看她的興趣所在。 給孩子報個興趣班, 或者與孩子一起鑽研這些問題, 也有助於孩子多動腦筋。

此外, 多與孩子一起讀幼兒刊物, 玩一些益智類遊戲, 鼓勵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 讓她自己多動手, 比如學會把東西整理得井井有條, 嘗試用一種新方法來解決數學問題, 也是培養她思考能力的重要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 孩子一旦有了進步, 家長需要及時表揚和鼓勵她, 只有嘗到了甜果獲得了肯定,

Advertisiment
孩子才會更加願意去動腦筋。

總之一句話, 世上沒有教不好的孩子, 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如果你想做一個偷的父母, 那麼就不要總是怪罪孩子不愛學習, 不愛動腦, 達不到你心中的要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