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髒”一些更健康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作者 | B. Brett Finlay / Marie-Claire Arrieta

翻譯 | 李曉

我們的朋友朱麗亞(Julia)搬到一個散養豬和家禽的小農場居住時, 她的大兒子傑德(Jedd)還沒到上學的年齡。 她的第二個孩子出生後, 她每天早晨把傑德拴在背上, 以便自己能去雞舍撿雞蛋。 傑德會追著雞玩, 騎到它們背上, 有時甚至會品嘗一下雞飼料並摸一摸新鮮雞蛋。 有那麼幾次, 朱麗亞逮到傑德正在咀嚼從地上撿來的東西。

起初, 這些讓朱麗亞緊張不已。 但當她意識到傑德並沒有因為與雞的接觸而生病時, 她松了口氣。 她的第二個孩子雅各(Jacob)比哥哥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農場裡總是二話不說就把自己弄得髒兮兮。

Advertisiment
有一次, 她發現雅各竟然在糞堆裡玩, 豬糞沒到了他膝蓋。 她起初擔心自己的孩子會因為這些不衛生的行為而生病, 但她很欣慰地看到, 他們一直很健康。

朱麗亞是個不負責的家長嗎?或者說, 我們從這個例子中能學到些什麼?

過度抗菌的代價

在過去一個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 我們都有著充分的理由把微生物視作壞東西:它們會導致疾病、瘟疫和死亡。 大多數人類群體都體驗過抗生素、疫苗和殺菌劑等醫學進步產物帶來的好處。 正是這些產物, 從根本上減少了我們遭受感染的次數和嚴重程度。 在如今的西方國家, 死於細菌感染的病例變得十分少見。 在美國, 平均壽命從1915年的30多歲大幅提升,

Advertisiment
這很大程度得益於人們在對抗傳染病方面取得的成功。

不幸的是, 這一進步另有代價, 正如近年來新聞報導所告訴我們的那樣。 在工業化國家, 伴隨我們抗菌進程而來的是非傳染性慢性疾病和失調症的流行。 糖尿病、過敏症、哮喘、腸道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自閉症、肥胖以及一些特定種類癌症的發病率空前高漲。 上述失調症中一些的發病率每過10年都翻一番, 而且發病年齡呈降低趨勢, 在兒童中也不再少見。

這些疾病全都帶有遺傳成分, 但它們驚人的增長速度是無法單單以遺傳學來解釋的。 最近的研究發現, 上述全部慢性疾病與某種特定細菌的存在與否有著直接聯繫。 這證明我們體內的微生物不是毫無用處的,

Advertisiment
它們是我們生理機能的固有組成, 其改變會導致疾病。

我們自己2015年的研究(發表於《科學?轉化醫學》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發現, 舉例來說, 三個月大的嬰兒如果排泄物有四種特定的微生物, 其後來患哮喘的幾率就低得多。 當把這四種微生物引入老鼠體內, 它們能幫助老鼠抵禦以實驗手段誘發的哮喘。 這是首次證明腸道微生物的改變能影響哮喘的發展。 實驗室研究還發現, 將苗條老鼠腸道的微生物引入肥胖老鼠體內能幫助後者減重(反之亦然, 將胖老鼠的腸道微生物引入瘦老鼠體內會讓瘦老鼠增重)。

這些研究的現實意義十分明顯:我們的健康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體內是否有一個穩健而多樣化的微生物群落,

Advertisiment
並且, 在兒童時期便奠定腸道健康尤其重要。

在出生後的前幾個月, 我們體內的微生物群落不那麼健全和穩定。 在這個時期, 它們發生的任何劇烈改變將有更大幾率產生永久效應, 並影響我們的長期健康。

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 細菌便開始進駐我們體內, 拉開了一系列基礎生物進程的序幕, 包括我們免疫系統的發育。 出生之前, 我們腸道粘膜滿是不成熟的免疫細胞。 當細菌住進來, 免疫細胞產生反應, 開始變化和倍增。 它們甚至進入身體其它部位, 將它們從“入侵者”那裡獲得的資訊教給別的細胞。 如果缺少這樣的交互, 我們的免疫系統會一直稚嫩而脆弱, 無力正確抵禦疾病。


圖片來源:Gallery Stock

人類歷史上沒有哪個時期的孩子在像現在一樣乾淨的環境中成長。

Advertisiment

科學家尚未弄清微生物究竟如何在分子水準完成了上述工作, 但我們知道, 大多數細菌會調教免疫細胞去忍受它們, 然而一些細菌——會導致疾病的病原體——會觸發強烈抵抗。 其結果就是, 腸道內部建立起相對可控及和諧的環境。

微生物的另一個基本功能是輔助調節新陳代謝。 跟其它動物一樣, 人類通過在腸道中消化和吸收食物來獲取能量。 除了幫助我們消化那些我們的腸道自身無法處理的食物, 細菌生產的化合物影響著我們如何使用或儲存體內的能量。 新的研究還顯示, 我們體內的微生物群落在促進神經發育、甚至在維持血管健康方面都扮演著重要角色。

這樣的發現促使科學家們將微生物群落稱作一個“新器官”,這可能是現代醫學發現的最後一個人體器官。其大部分知識都相對較新,許多方面至今尚是未解謎題。但非常清楚的是,保護我們微生物群落的最初形成階段對我們的健康有著重大影響。

炎症性疾病(諸如哮喘、過敏症和腸道炎症)以及代謝性疾病(如肥胖症和糖尿病)的共同特徵都是,我們免疫系統以及代謝調節發生了改變。在瞭解微生物群落的作用之後,我們不再驚奇現在有越來越多兒童被診斷出上述疾病。這很大程度上是我們生活方式相對改變的後果——現代飲食、過度清潔、過度的抗生素使用——這些改變了那些原來影響著我們新陳代謝的特定微生物。我們迫切地需要找到調整我們行為習慣的途徑,以讓我們體內的微生物正常運轉。

如何幫孩子建立健康的腸道菌群?

人類歷史上沒有哪個時期的孩子在像現在一樣乾淨的環境中成長,而且我們的日常飲食中缺失了許多對腸道健康最為關鍵的元素。作為微生物宿主,我們變得極不友好。

圖片來源: iStock

父母可以通過改變孩子的飲食結構來促進他們的腸道健康。

那得怎麼做?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本月早些時候邁出的一步有所幫助——該機構禁止了抗菌香皂中使用的某些化學成分,但最重要的改變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去實踐。

更自由地在戶外玩耍

父母可以通過鼓勵孩子多在戶外玩耍來讓孩子接觸到多種微生物,就像我們的朋友朱麗亞在她的農場中做的那樣(但不必接觸雞和豬的排泄物)。如今的孩子比20年前的同齡人在戶外玩耍的時間要少得多。

嬰兒和幼兒常常不被允許在泥地或沙地裡玩耍,如果他們沾上了泥沙,大人會馬上幫他們擦乾淨。“天哪,別在泥裡玩!”或者“別去碰那個臭蟲,它髒得很!”之類的提醒幾乎成了家長的第二天性。

我們需要忘掉這樣的習慣。阻止嬰兒和兒童聽從他們的天生衝動把自己弄髒,就是阻止了他們與微生物的接觸,而這種接觸原本對形成健康的免疫系統至關重要。

調整飲食結構

父母還可以通過調整飲食結構來促進孩子的腸道健康。現在我們已經很明確地知道,西方飲食——高脂、高糖和極為精細的穀物——與多種疾病有著強關聯,尤其是肥胖症和與之密切相關的2型糖尿病。

圖片來源:iStock

試試那些西方飲食傳統中不太常吃的含澱粉蔬菜,如紅薯、歐防風或木薯。

我們的祖先食用多種多樣的食物,這確保了他們的腸道中有著多種多樣的微生物:食用一系列不同的食物為一系列不同的微生物提供了寄宿環境。今天,世界上75%的食物僅僅來自於12種植物和5種動物。令人驚奇的是,僅僅三種食物——大米、玉米和小麥——就占了人類從植物獲取卡路里總量的60%。除了經濟欠發達地區還保留著較古老的農作方式和飲食習慣,更多的人食用的是精製白糖、白麵粉和加工而成的食用油脂,而非我們祖先所吃的蔬菜、纖維、水果和堅果。

2010年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項研究比較了居住在西非布吉納法索農村的孩子和居住在義大利城市裡的孩子體內的微生物群落。非洲孩子常吃包括蔬菜、穀物和豆類在內的高纖維食物,幾乎不吃加工食品,而歐洲孩子的飲食中有很大部分是糖、動物脂肪和精加工穀物。布吉納法索孩子腸道中的微生物與義大利孩子的大不相同,而前者的微生物群落多樣化程度要高得多。

我們不會想要說布吉納法索孩子的生活方式比義大利孩子更健康。他們更可能患上嚴重的傳染病以及營養不良,而且他們的壽命預期比出生在西歐的孩子要短。但他們患上西方國家流行的免疫疾病的風險較低。

圖片來源:iStock

我們應該在食物中加入各種穀物,包括燕麥、大米、大麥和藜麥。

理想情況下,孩子們應該在不受嚴重傳染病威脅的情況下攝入豐富而多樣化的微生物,但我們目前的實際情況往往只能顧及其一。考慮到腸道細菌對飲食的良好回應,吃多種多樣的食物可能是提升微生物多樣性的最佳途徑,而且沒有哪個時期比出生後的頭幾年更適合建立多樣化的腸道菌群。

從實踐上來說,這意味著我們不該連續數周只給寶寶吃米糊。我們應該給寶寶提供多種穀物,包括燕麥、大米、大麥和藜麥。以全穀物食物代替精製穀物也十分重要。西方飲食中的纖維含量極低,精製穀物所含的纖維微乎其微。

富含蛋白質的豆類,如扁豆、蠶豆和豌豆,含有大量纖維,而且易於搗碎供嬰兒食用。也可以試試那些西方飲食傳統中不太常吃的含澱粉蔬菜,如紅薯、歐防風或木薯,而不僅僅吃諸如土豆這樣的低纖維素食。對於大一點的孩子,可以添加一些發酵食物,如優酪乳、克非爾(俄國酸乳飲品)、德國泡菜或其它醃制蔬菜。


圖片來源:iStock

富含蛋白質的豆類,如扁豆、蠶豆和豌豆,含有大量纖維,而且易於搗碎供嬰兒食用。

多數生活在發達國家的人不會像他們追求通心粉、乳酪等食物的口感那樣追求這些健康食物,但嬰兒期是培養良好飲食習慣的最佳時期。對孩子來說,形成吃健康食物的習慣就跟養成打掃他們房間的習慣一樣:不斷這樣做才能習以為常。

嚴格地限制兒童的抗生素使用

然而,飲食也不是我們改變體內微生物群落的唯一途徑。我們體內微生物遭受的最嚴重打擊可能來自人類有史以來的最佳發明之一:抗生素。這些絕妙的藥物拯救了數百萬人的性命,在將來還會繼續廣泛用於醫療救治。

但抗生素不是目標精准的制導導彈,僅僅殺傷那些引發傳染病的壞細菌;它們總是採取地毯式轟炸,不加選擇地殺死壞細菌也殺死好細菌。如今研究已經找到了幼兒時期的抗生素使用與肥胖病、糖尿病、哮喘、過敏症、自閉症和慢性腸道炎症等疾病之間的聯繫。


圖片來源:ROBERTO MACHADO NOA/LIGHTROCKET/GETTY IMAGES

我們應該更加嚴格地限制在兒童中的抗生素使用。

我們應該更加嚴格地限制在兒童中的抗生素使用。家長們不應該假設所有的傳染病都得用這樣的藥物來治療。上呼吸道感染和感冒通常是由病毒引起的,因此抗菌藥物並不能治癒它們。孩子的大多數咽喉疼痛,尤其伴隨著流鼻涕和咳嗽症狀,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不需要以抗生素類藥物治療。如果孩子的耳部有輕微感染,合理的方法是在使用抗生素藥物前先等上幾天,看看會不會自己好轉。此外,如果孩子在服用抗生素,父母應該為其補充益生菌(含活細菌和酵母菌)製劑。

現在有了科學的資訊,父母們可以做出更明智的選擇來幫助孩子建立強健的微生物群落。要完整地弄清微生物對我們身體健康的貢獻還需要許多年,但我們今天已有相當充分的證據表明,它們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在孩子出生後的頭幾年。

在過去一個世紀裡,我們不但忽略、而且常常破壞了維繫我們健康的微生物。現在是糾正這一錯誤的時候了。

本文作者佈雷特?芬利博士(Dr. Brett Finlay)是一位專攻細菌感染的微生物學家,也是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Peter Wall高級研究學院的特聘教授。另一位作者瑪麗-克雷爾?阿列塔博士(Dr. Marie-Claire Arrieta)是卡爾加里大學生理學和藥理學系副教授。本文摘選自他們的新書《讓孩子吃得髒一些:救救在過度清潔環境中長大的一代》(Let Them Eat Dirt: Saving Your Child From an Oversanitized World)。該書由Algonquin Books of Chapel Hill出版社出版。

這樣的發現促使科學家們將微生物群落稱作一個“新器官”,這可能是現代醫學發現的最後一個人體器官。其大部分知識都相對較新,許多方面至今尚是未解謎題。但非常清楚的是,保護我們微生物群落的最初形成階段對我們的健康有著重大影響。

炎症性疾病(諸如哮喘、過敏症和腸道炎症)以及代謝性疾病(如肥胖症和糖尿病)的共同特徵都是,我們免疫系統以及代謝調節發生了改變。在瞭解微生物群落的作用之後,我們不再驚奇現在有越來越多兒童被診斷出上述疾病。這很大程度上是我們生活方式相對改變的後果——現代飲食、過度清潔、過度的抗生素使用——這些改變了那些原來影響著我們新陳代謝的特定微生物。我們迫切地需要找到調整我們行為習慣的途徑,以讓我們體內的微生物正常運轉。

如何幫孩子建立健康的腸道菌群?

人類歷史上沒有哪個時期的孩子在像現在一樣乾淨的環境中成長,而且我們的日常飲食中缺失了許多對腸道健康最為關鍵的元素。作為微生物宿主,我們變得極不友好。

圖片來源: iStock

父母可以通過改變孩子的飲食結構來促進他們的腸道健康。

那得怎麼做?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本月早些時候邁出的一步有所幫助——該機構禁止了抗菌香皂中使用的某些化學成分,但最重要的改變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去實踐。

更自由地在戶外玩耍

父母可以通過鼓勵孩子多在戶外玩耍來讓孩子接觸到多種微生物,就像我們的朋友朱麗亞在她的農場中做的那樣(但不必接觸雞和豬的排泄物)。如今的孩子比20年前的同齡人在戶外玩耍的時間要少得多。

嬰兒和幼兒常常不被允許在泥地或沙地裡玩耍,如果他們沾上了泥沙,大人會馬上幫他們擦乾淨。“天哪,別在泥裡玩!”或者“別去碰那個臭蟲,它髒得很!”之類的提醒幾乎成了家長的第二天性。

我們需要忘掉這樣的習慣。阻止嬰兒和兒童聽從他們的天生衝動把自己弄髒,就是阻止了他們與微生物的接觸,而這種接觸原本對形成健康的免疫系統至關重要。

調整飲食結構

父母還可以通過調整飲食結構來促進孩子的腸道健康。現在我們已經很明確地知道,西方飲食——高脂、高糖和極為精細的穀物——與多種疾病有著強關聯,尤其是肥胖症和與之密切相關的2型糖尿病。

圖片來源:iStock

試試那些西方飲食傳統中不太常吃的含澱粉蔬菜,如紅薯、歐防風或木薯。

我們的祖先食用多種多樣的食物,這確保了他們的腸道中有著多種多樣的微生物:食用一系列不同的食物為一系列不同的微生物提供了寄宿環境。今天,世界上75%的食物僅僅來自於12種植物和5種動物。令人驚奇的是,僅僅三種食物——大米、玉米和小麥——就占了人類從植物獲取卡路里總量的60%。除了經濟欠發達地區還保留著較古老的農作方式和飲食習慣,更多的人食用的是精製白糖、白麵粉和加工而成的食用油脂,而非我們祖先所吃的蔬菜、纖維、水果和堅果。

2010年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項研究比較了居住在西非布吉納法索農村的孩子和居住在義大利城市裡的孩子體內的微生物群落。非洲孩子常吃包括蔬菜、穀物和豆類在內的高纖維食物,幾乎不吃加工食品,而歐洲孩子的飲食中有很大部分是糖、動物脂肪和精加工穀物。布吉納法索孩子腸道中的微生物與義大利孩子的大不相同,而前者的微生物群落多樣化程度要高得多。

我們不會想要說布吉納法索孩子的生活方式比義大利孩子更健康。他們更可能患上嚴重的傳染病以及營養不良,而且他們的壽命預期比出生在西歐的孩子要短。但他們患上西方國家流行的免疫疾病的風險較低。

圖片來源:iStock

我們應該在食物中加入各種穀物,包括燕麥、大米、大麥和藜麥。

理想情況下,孩子們應該在不受嚴重傳染病威脅的情況下攝入豐富而多樣化的微生物,但我們目前的實際情況往往只能顧及其一。考慮到腸道細菌對飲食的良好回應,吃多種多樣的食物可能是提升微生物多樣性的最佳途徑,而且沒有哪個時期比出生後的頭幾年更適合建立多樣化的腸道菌群。

從實踐上來說,這意味著我們不該連續數周只給寶寶吃米糊。我們應該給寶寶提供多種穀物,包括燕麥、大米、大麥和藜麥。以全穀物食物代替精製穀物也十分重要。西方飲食中的纖維含量極低,精製穀物所含的纖維微乎其微。

富含蛋白質的豆類,如扁豆、蠶豆和豌豆,含有大量纖維,而且易於搗碎供嬰兒食用。也可以試試那些西方飲食傳統中不太常吃的含澱粉蔬菜,如紅薯、歐防風或木薯,而不僅僅吃諸如土豆這樣的低纖維素食。對於大一點的孩子,可以添加一些發酵食物,如優酪乳、克非爾(俄國酸乳飲品)、德國泡菜或其它醃制蔬菜。


圖片來源:iStock

富含蛋白質的豆類,如扁豆、蠶豆和豌豆,含有大量纖維,而且易於搗碎供嬰兒食用。

多數生活在發達國家的人不會像他們追求通心粉、乳酪等食物的口感那樣追求這些健康食物,但嬰兒期是培養良好飲食習慣的最佳時期。對孩子來說,形成吃健康食物的習慣就跟養成打掃他們房間的習慣一樣:不斷這樣做才能習以為常。

嚴格地限制兒童的抗生素使用

然而,飲食也不是我們改變體內微生物群落的唯一途徑。我們體內微生物遭受的最嚴重打擊可能來自人類有史以來的最佳發明之一:抗生素。這些絕妙的藥物拯救了數百萬人的性命,在將來還會繼續廣泛用於醫療救治。

但抗生素不是目標精准的制導導彈,僅僅殺傷那些引發傳染病的壞細菌;它們總是採取地毯式轟炸,不加選擇地殺死壞細菌也殺死好細菌。如今研究已經找到了幼兒時期的抗生素使用與肥胖病、糖尿病、哮喘、過敏症、自閉症和慢性腸道炎症等疾病之間的聯繫。


圖片來源:ROBERTO MACHADO NOA/LIGHTROCKET/GETTY IMAGES

我們應該更加嚴格地限制在兒童中的抗生素使用。

我們應該更加嚴格地限制在兒童中的抗生素使用。家長們不應該假設所有的傳染病都得用這樣的藥物來治療。上呼吸道感染和感冒通常是由病毒引起的,因此抗菌藥物並不能治癒它們。孩子的大多數咽喉疼痛,尤其伴隨著流鼻涕和咳嗽症狀,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不需要以抗生素類藥物治療。如果孩子的耳部有輕微感染,合理的方法是在使用抗生素藥物前先等上幾天,看看會不會自己好轉。此外,如果孩子在服用抗生素,父母應該為其補充益生菌(含活細菌和酵母菌)製劑。

現在有了科學的資訊,父母們可以做出更明智的選擇來幫助孩子建立強健的微生物群落。要完整地弄清微生物對我們身體健康的貢獻還需要許多年,但我們今天已有相當充分的證據表明,它們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在孩子出生後的頭幾年。

在過去一個世紀裡,我們不但忽略、而且常常破壞了維繫我們健康的微生物。現在是糾正這一錯誤的時候了。

本文作者佈雷特?芬利博士(Dr. Brett Finlay)是一位專攻細菌感染的微生物學家,也是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Peter Wall高級研究學院的特聘教授。另一位作者瑪麗-克雷爾?阿列塔博士(Dr. Marie-Claire Arrieta)是卡爾加里大學生理學和藥理學系副教授。本文摘選自他們的新書《讓孩子吃得髒一些:救救在過度清潔環境中長大的一代》(Let Them Eat Dirt: Saving Your Child From an Oversanitized World)。該書由Algonquin Books of Chapel Hill出版社出版。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