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3歲以後特別適合慢跑

要問孩子三歲以後最適合做什麼運動, 我的回答是慢跑。 首先, 慢跑相對於另外的運動方式, 它比較平穩和緩慢。 第二, 孩子三歲的時候, 肢體動作還是不太協調, 四肢的力量還是比較微弱, 平衡能力較差, 慢跑的時候步幅小、步頻大, 能夠讓孩子的平衡能力和肢體力量得到鍛煉。

不過, 孩子跑步和學習走路一樣, 不可能一下子就學得會, 所以爸爸媽媽要扮演好教練員的角色。 可以嘗試從以下幾點做起:

1、走跑交替

孩子剛剛開始學習跑步的時候都會採用走跑交替的方式, 爸爸媽媽可以通過和孩子玩遊戲來激發孩子的興趣,

Advertisiment
比如在學習跑步的時候讓孩子模仿鵝、企鵝等動物的走路姿勢。 讓孩子明白正確的慢跑姿勢, 慢慢地把步子邁大、使跑步動作更加熟練。

2、幫助孩子學會用鼻子呼吸

年齡越小越難學會用鼻子呼吸, 所以首先可以讓孩子學會用口鼻呼吸, 呼吸時嘴不要張太大, 接著把嘴巴閉上, 然後完全用鼻呼吸。

3、根據孩子的體質強弱與氣候變化, 安排跑步的強度與持續時間

剛開始可以讓寶寶只跑幾分鐘, 接著把時間延長。 因為幼兒期各方面功能還不完善, 所以孩子剛剛練習跑步的時候最好不要超過20分鐘。 同時考慮到環境對孩子的影響, 在夏天的時候最好是在早上, 冬季可適當晚一點。

4、慢跑前不要吃得過飽,

Advertisiment
忌進食後馬上跑步

當然, 空腹時也不宜跑步, 否則會給孩子身體帶來消極影響。

慢跑前一定要讓寶寶做一些準備活動, 避免受傷。 比如讓孩子做體操、跳躍等。 慢跑結束後, 也不要立刻休息, 最好是做些放鬆活動, 讓身體逐步恢復到平靜狀態。

孩子的平衡能力現在還不是非常好, 因此, 你會發現孩子在跑步的時候步子很小, 頻率卻較快, 很多時候跑步姿勢會很彆扭, 容易摔倒, 讓爸爸媽媽非常擔心, 有一些爸爸媽媽因為擔心孩子受傷所以會限制孩子學習跑步, 保證孩子的安全。 事實上, “因噎廢食”是一種錯誤的做法, 爸爸媽媽教會了孩子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 讓孩子知道應該怎麼跑步, 就能化險為夷。

溫馨提示:

跑步前告知孩子千萬要注意安全。

Advertisiment
可以跟孩子說, 不要在馬路邊或人多的地方跑步, 避免別人撞到你;跑步時不能把眼睛閉起來, 遠離土堆、碎石等障礙物, 以免跌傷。

教孩子學會控制跑步的速度和時間。 通常情況下, 孩子對時間不是非常敏感, 都是依靠興趣來決定運動時間。 所以, 爸爸媽媽可以先跟孩子一起跑步, 讓孩子慢慢熟悉並掌握跑步的節奏與速度, 然後看孩子跑步的情況再確定跑步的時間, 如用同一種速度跑幾分鐘, 也可以在社區的花園裡面跑步。 在孩子有了一定的時間概念並且熟悉跑步的節奏後, 就不會發生呼吸困難、氣喘吁吁等情況了。

孩子特別是學齡前的幼兒最好不要長跑鍛煉。 長跑是指女子800米以上、男子1500米以上的跑步,

Advertisiment
對孩子的體力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平時會看到四五歲的孩子跟在大人身後作遠距離跑步, 這樣其實是不好的。 四五歲的孩子身體還在發育當中, 特別是和運動直接有關的骨骼、肌肉還很稚嫩, 比如骨骼彈性大, 硬度小, 容易發生變形, 肌肉的纖維較細, 易疲勞和受傷;同時孩子的肺活量現在還比較小, 心臟壁薄, 每次搏動輸出的血量少, 所以長跑對孩子來說是不適合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