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孕期用藥應掌握12大原則

從懷孕開始, 長達280天的孕期, 孕媽媽難免會有生病或身體不適而需要吃藥的情況。 但多數孕媽媽擔心服用藥物會對腹中的胎兒造成影響, 因而對孕期用藥存在許多疑惑和恐懼!

寶寶能夠平安地成長與出生是所有孕媽媽們共同的心願。 如果真的需要孕期服藥, 那麼怎樣做才是最安全的呢?

應該如何建立正確的孕期用藥觀念呢?

此篇文章將為孕媽媽們一一說明, 讓孕媽媽們再也不用為了吃藥而感到惶恐不安了。

在產科門診裡, 經常看到一些孕媽媽或準備懷孕的女性, 因擔心所服用的藥物會對胎兒造成不良的影響而向專業的醫生諮詢。

Advertisiment
尤其在懷孕早期, 有些孕媽媽在不知道懷孕的情況下吃了一些藥, 整個孕期都在擔心胎兒會不會受影響, 直到寶寶平安地出生孕媽媽才真正地放心。

孕期用藥的重要性

在產科用藥歷史上, 有兩件震撼世人的大事。 其一是在1956~1960年沙利度胺(Thalidomide)被廣泛應用於孕期止吐。 後來證實, 孕婦在懷孕27~30天服用, 易使胎兒上肢發育缺陷, 在30~33天服用則易使胎兒下肢缺陷, 其致畸胎率高達20%, 這也是有名的“豹型肢嬰兒事件”。

其二是在1940~1971年, 約有三百萬孕婦通過服用乙烯雌酚(Diethylstilbestrol)來治療高危妊娠, 如流產、早產、子癇前症。 後來卻發現, 服藥孕婦的女兒中約25%的有子宮頸、陰☆禁☆道、子宮發育不全的情況, 這些影響大部分發生在懷孕十八周前服藥。

Advertisiment

婦產科主治醫生陳芳怡表示, 孕期用藥對胎兒的影響主要取決於服藥時間、藥物種類及劑量, 所以醫生會評估孕媽媽的病情及懷孕周數, 以此作為孕期用藥的依據。

孕期3階段用藥影響

陳芳怡醫生表示, 一般來說, 在懷孕的不同周數和胎兒發育的不同階段, 藥物對胎兒的影響程度各不一樣, 這也是醫生對孕媽媽開藥的重要參考依據之一。

階段1:著床前期(2周內)

受精後2周以內的受精卵尚未著床, 此時服用藥物一般會有兩種極端的可能性, 也就是所謂的“全有或全無”。 其中“全無”的情形是因為受精卵無法承受藥物的刺激而自行死亡(流產), 另一種相對的“全有”狀態, 則是受精卵能夠抵抗藥物的侵襲而存活。

Advertisiment
若孕媽媽們不再服用其他危險的藥物或遭受外力的影響, 那麼受精卵一般都能順利著床並發育成胎兒至足月生產。

孕媽媽分享

姓名:李然

年齡:29歲

職業:教師

分享:我和老公結婚快3年了, 由於我的子宮有問題一直沒懷孕。 後來身體不適到醫院檢查說我已經懷孕了, 真的好興奮啊!可興奮之餘, 我也好擔心, 算算剛懷孕那會兒我感冒了, 還吃了幾次感冒藥, 不知會不會對胎兒有影響。 很多朋友都說懷孕期吃藥會導致胎兒畸形要打掉, 可是我捨不得, 打掉後要是懷不上怎麼辦?真的好糾結。 後來, 我和老公諮詢了幾家大醫院的醫生, 醫生說一般會建議孕婦在懷孕期間慎用藥物, 因為很多藥物雖然對孕婦無害,

Advertisiment
但會對胎兒產生影響。 不過像我這樣, 在受孕兩周內用藥, 至今也沒流產, 對胎兒應該是沒影響的。 我聽了也就放心了。

專家建議 孕媽媽如果真的遇到以上情況時, 除了聽取醫生建議、考慮胎兒的狀況外, 也要考慮自身的實際情況, 儘量作出正確又有利於家庭的建議。 此外, 孕媽媽不要對醫生心存抵觸, 如果對醫生的意見有疑義, 可以多諮詢幾個醫生, 再作出正確的決定。

階段2:胚胎時期(2~8周)

受精卵著床以後, 便進入了所謂的胚胎時期, 這時最為重要, 是器官形成的關鍵時期, 如中樞神經系統、心臟、耳朵、眼睛、四肢等都在此時形成, 所以一旦服用了致畸藥物, 便容易導致胎兒產生先天異常或構造上的重大缺陷。

Advertisiment

階段3:胎兒時期(8周後)

受精8周以後, 胚胎的器官發育已到一定的程度, 胎兒對致畸藥物的敏感性明顯減弱, 不會造成明顯的畸形。 因此, 這時候若受到致畸藥物的影響, 多半也是功能上的缺陷(例如聽力缺損)或輕微的構造異常, 不會像第2階段的影響那麼大。 值得提醒的是, 生殖系統尚在此階段未完全分化, 要注意藥物對生殖系統的影響。

醫生叮嚀

陳芳怡醫生叮嚀, 若孕媽媽必須用藥時, 醫生會仔細評估, 給予最安全、最適當劑量的藥物來控制病情, 也會將藥物對胎兒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 其實, 只要掌握原則, 孕期的用藥可以是很安全的, 孕媽媽不需過於緊張和擔心。

藥品分類5等級?孕期用藥安全有保障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根據藥物對胎兒的危險性將藥物分為5個等級:

A級:在有對照組的情形下發現藥物對胎兒並無害處,對於人類不會引起胎兒畸型,屬於安全藥物,如孕期專用維生素即屬此類。

B級:動物實驗證實對其胎兒無害或無不良的影響,但因無法在人體做相對應的實驗,所以目前依舊無法證實對人類胎兒有不良影響。

C級:動物實驗證明對動物胎兒有影響,但是缺乏對人類的相應研究,或在人類與動物實驗中都無適當研究。這類藥物在使用上須謹慎小心,同時要諮詢醫生。

D級:已證實對人類胎兒有明確的危險性,但用藥後對孕婦有絕對的好處。除非母體有生命危險或嚴重疾病,且尚無其他安全性的替代藥物時才能使用,以維持生命或減少對生命的威脅。

X級:已證實會造成人類胎兒的異常,在一般孕期中及臨床上已禁用。

醫生叮嚀

陳芳怡醫生表示,一般給孕媽媽用藥時都會儘量選用A級或B級的藥物,慎重選用C級的藥物。

諮詢醫生?慎用藥物

藥物的種類很多,不但能作用于孕媽媽自身,還會通過胎盤直接進入胎兒體內,也可以通過母體代謝間接地影響胎兒。藥物的影響程度,取決於藥物的性質、劑量和服用時間長短、藥物毒性強弱、胎盤的通透性以及胎兒自身對藥物的敏感性等因素。有些藥品雖然對母體的危害性不大,但對胎兒卻有損害作用,陳芳怡醫生提醒,孕媽媽在服用任何藥物前,應先諮詢專業的醫生,慎用藥物,才能確保孕媽媽自身安全及健康,並避免胎兒受影響。

謹慎用藥≠不能用藥

很多孕媽媽都會有錯誤的觀念,認為孕期用藥一定會影響到胎兒,因而對於用藥感到恐懼。陳芳怡醫生強調,孕期應該“謹慎用藥,但並非完全不能用藥!”只要諮詢醫生、慎用藥物,孕期用藥不一定會影響到胎兒,也不是所有藥物都會有危害胎兒的可能。有的孕媽媽因為擔心用藥會影響胎兒,因而不管生什麼病都不敢吃藥,結果延誤病情,對自己和胎兒的發育都不利。例如孕期合併尿路感染,需使用抗生素治療,若不遵從醫囑,拒絕抗生素使用,則有可能會發展成腎盂腎炎或敗血症,危險性很大。所以孕媽媽既不能一有病就忙於用藥,也不能把藥物拒之千里,最重要的是“在醫生的指導下正確用藥”。

孕期用藥原則

陳芳怡醫生表示,多數孕媽媽在孕期用藥時,往往不是過於恐懼,就是過於大意。其實,只要清楚地瞭解用藥的原則,藥物對孕媽媽自身及胎兒來說,也可以是安全、有保障的。

原則1:任何藥物的應用,均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切勿自行購買服用。

原則2:若有服藥,應養成記錄用藥(藥名)的習慣,以便需要時能明確地提供所服的藥物名稱,以評估藥物對胎兒是否造成影響及影響程度。

原則3:若因患甲狀腺、癲癇、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特殊疾病而需要長期服藥者,應先告知醫生,並向醫生諮詢,切勿因為計畫懷孕或已懷孕而自行停藥,以免影響原有的疾病致病情惡化。

原則4:定期做產前檢查,以瞭解胎兒的狀況。

原則5:服用藥物時,應注意包裝上的“孕婦慎用、忌用、禁用”等字樣。

原則6:切忌聽信偏方、秘方而濫用藥物。

原則7:能少用的藥物絕不多用;可用可不用的藥物,則不要用。

原則8:當兩種以上的藥物有相同或相似的療效時,就考慮選用對胎兒危害較小的藥物。

原則9:能單獨用藥就避免聯合用藥,能用結論比較肯定的藥物就不用比較新的藥。

原則10:禁止在孕期用試驗性用藥,包括妊娠試驗用藥。

原則11:用藥必須注意孕周,嚴格掌握劑量、持續時間。堅持合理用藥,病情控制後及時停藥。

原則12:懷孕前或孕期,若遇任何用藥的問題,都應向專業的醫生或藥師做諮詢。

孕期用藥Q&A

孕媽媽Q:若孕媽媽在不知道自己已懷孕的情況下服藥,或在長期服藥的過程中懷孕了,需要中止妊娠嗎?

醫生A:陳芳怡醫生表示,孕期用藥是否會對胎兒造成影響,主要和懷孕周數、藥物、用藥劑量及用藥時間長短有關。一般用藥B級、C級占多數(感冒藥多屬此類),也是在產科用藥可接受的範圍內。但由於大多數的孕媽媽對於藥物的分級與定義並不熟悉,所以建議孕媽媽將近期或長期服用的藥物做詳細的記錄(如藥名、已服用的天數、服用的方式與時間等),並帶上藥物到門診向醫生做進一步的諮詢。醫生會分析服藥時機及藥物的相對危險性,並根據孕媽媽的年齡及胎次等問題,提供給孕媽媽最適當的建議,孕媽媽不需過於擔憂。

孕媽媽Q:孕期中常見的不適為何?需要用藥嗎?

醫生A:孕期常見的不適有:孕吐、頭痛、牙痛、胃痛、便秘、感冒、泌尿道或陰☆禁☆道感染、失眠、皮膚騷癢等。陳芳怡醫生表示,若孕媽媽身上出現任何不適時,都應該尋求專業醫生的協助,由醫生根據孕媽媽的情況決定是否需要用藥,而絕非自行買藥服用,或因為擔心服藥會影響胎兒,而拒絕就醫或服藥。同時,也建議孕媽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心情的愉快與輕鬆,適當地進行運動等,以保持良好的的身體及精神狀態。

A級:在有對照組的情形下發現藥物對胎兒並無害處,對於人類不會引起胎兒畸型,屬於安全藥物,如孕期專用維生素即屬此類。

B級:動物實驗證實對其胎兒無害或無不良的影響,但因無法在人體做相對應的實驗,所以目前依舊無法證實對人類胎兒有不良影響。

C級:動物實驗證明對動物胎兒有影響,但是缺乏對人類的相應研究,或在人類與動物實驗中都無適當研究。這類藥物在使用上須謹慎小心,同時要諮詢醫生。

D級:已證實對人類胎兒有明確的危險性,但用藥後對孕婦有絕對的好處。除非母體有生命危險或嚴重疾病,且尚無其他安全性的替代藥物時才能使用,以維持生命或減少對生命的威脅。

X級:已證實會造成人類胎兒的異常,在一般孕期中及臨床上已禁用。

醫生叮嚀

陳芳怡醫生表示,一般給孕媽媽用藥時都會儘量選用A級或B級的藥物,慎重選用C級的藥物。

諮詢醫生?慎用藥物

藥物的種類很多,不但能作用于孕媽媽自身,還會通過胎盤直接進入胎兒體內,也可以通過母體代謝間接地影響胎兒。藥物的影響程度,取決於藥物的性質、劑量和服用時間長短、藥物毒性強弱、胎盤的通透性以及胎兒自身對藥物的敏感性等因素。有些藥品雖然對母體的危害性不大,但對胎兒卻有損害作用,陳芳怡醫生提醒,孕媽媽在服用任何藥物前,應先諮詢專業的醫生,慎用藥物,才能確保孕媽媽自身安全及健康,並避免胎兒受影響。

謹慎用藥≠不能用藥

很多孕媽媽都會有錯誤的觀念,認為孕期用藥一定會影響到胎兒,因而對於用藥感到恐懼。陳芳怡醫生強調,孕期應該“謹慎用藥,但並非完全不能用藥!”只要諮詢醫生、慎用藥物,孕期用藥不一定會影響到胎兒,也不是所有藥物都會有危害胎兒的可能。有的孕媽媽因為擔心用藥會影響胎兒,因而不管生什麼病都不敢吃藥,結果延誤病情,對自己和胎兒的發育都不利。例如孕期合併尿路感染,需使用抗生素治療,若不遵從醫囑,拒絕抗生素使用,則有可能會發展成腎盂腎炎或敗血症,危險性很大。所以孕媽媽既不能一有病就忙於用藥,也不能把藥物拒之千里,最重要的是“在醫生的指導下正確用藥”。

孕期用藥原則

陳芳怡醫生表示,多數孕媽媽在孕期用藥時,往往不是過於恐懼,就是過於大意。其實,只要清楚地瞭解用藥的原則,藥物對孕媽媽自身及胎兒來說,也可以是安全、有保障的。

原則1:任何藥物的應用,均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切勿自行購買服用。

原則2:若有服藥,應養成記錄用藥(藥名)的習慣,以便需要時能明確地提供所服的藥物名稱,以評估藥物對胎兒是否造成影響及影響程度。

原則3:若因患甲狀腺、癲癇、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特殊疾病而需要長期服藥者,應先告知醫生,並向醫生諮詢,切勿因為計畫懷孕或已懷孕而自行停藥,以免影響原有的疾病致病情惡化。

原則4:定期做產前檢查,以瞭解胎兒的狀況。

原則5:服用藥物時,應注意包裝上的“孕婦慎用、忌用、禁用”等字樣。

原則6:切忌聽信偏方、秘方而濫用藥物。

原則7:能少用的藥物絕不多用;可用可不用的藥物,則不要用。

原則8:當兩種以上的藥物有相同或相似的療效時,就考慮選用對胎兒危害較小的藥物。

原則9:能單獨用藥就避免聯合用藥,能用結論比較肯定的藥物就不用比較新的藥。

原則10:禁止在孕期用試驗性用藥,包括妊娠試驗用藥。

原則11:用藥必須注意孕周,嚴格掌握劑量、持續時間。堅持合理用藥,病情控制後及時停藥。

原則12:懷孕前或孕期,若遇任何用藥的問題,都應向專業的醫生或藥師做諮詢。

孕期用藥Q&A

孕媽媽Q:若孕媽媽在不知道自己已懷孕的情況下服藥,或在長期服藥的過程中懷孕了,需要中止妊娠嗎?

醫生A:陳芳怡醫生表示,孕期用藥是否會對胎兒造成影響,主要和懷孕周數、藥物、用藥劑量及用藥時間長短有關。一般用藥B級、C級占多數(感冒藥多屬此類),也是在產科用藥可接受的範圍內。但由於大多數的孕媽媽對於藥物的分級與定義並不熟悉,所以建議孕媽媽將近期或長期服用的藥物做詳細的記錄(如藥名、已服用的天數、服用的方式與時間等),並帶上藥物到門診向醫生做進一步的諮詢。醫生會分析服藥時機及藥物的相對危險性,並根據孕媽媽的年齡及胎次等問題,提供給孕媽媽最適當的建議,孕媽媽不需過於擔憂。

孕媽媽Q:孕期中常見的不適為何?需要用藥嗎?

醫生A:孕期常見的不適有:孕吐、頭痛、牙痛、胃痛、便秘、感冒、泌尿道或陰☆禁☆道感染、失眠、皮膚騷癢等。陳芳怡醫生表示,若孕媽媽身上出現任何不適時,都應該尋求專業醫生的協助,由醫生根據孕媽媽的情況決定是否需要用藥,而絕非自行買藥服用,或因為擔心服藥會影響胎兒,而拒絕就醫或服藥。同時,也建議孕媽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心情的愉快與輕鬆,適當地進行運動等,以保持良好的的身體及精神狀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