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孕期口腔疾病竟會造成胎兒流產 如何預防孕期口腔疾病

對於孕媽媽以及備孕媽媽而言, 他們的健康都是備受關注的。 備孕媽是因為要創造一個健康的環境迎接寶寶的到來。 而孕媽媽是因為她是兩個身體, 所以孕媽媽的健康更加重要。

但是, 我們的孕媽媽卻在孕期總是會忽略一些問題。 其中, 口腔問題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可能大家都覺得這個沒有直接對寶寶有任何接觸了影響, 才會忽略。 但是, 小編需要提醒大家, 就是這個大家認為“沒有影響的”健康問題, 可是會鬧出“人命”的。

是的, 如果不注意口腔健康, 孕期口腔疾病是會造成胎兒流產的。 不要以為小編在嚇唬大家,

Advertisiment
不信, 咱們一起來看看, 看看到底為何小編會說這樣的事情。

孕期口腔疾病會引起哪些不良後果?

流產

有牙周病的女性切勿以為它只侵害牙齒的健康, 而忽略了其他的後果。 口腔內的細菌可隨血運通過胎盤, 對胎兒的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已有研究發現, 罹患牙周炎的孕婦, 在羊水中可培養出牙周炎的致病菌。

早產

早產是牙周疾病對妊娠婦女最重要的危害。 美國和匈牙利學者的調查研究都表明母親發生牙周炎, 早產的可能性明顯增加。

低出生體重

孕婦早產會造成新生兒體重過輕, 新生兒體重

先天性疾病

相關研究表明, 母親牙齦疾病感染胎兒, 會使嬰兒罹患先天性心臟病, 還可能影響嬰兒大腦發育。

Advertisiment
除此之外還可能造成新生兒死亡以及嬰兒神經系統發育受阻。

孕期常見的口腔疾病齲病

孕早期的嘔吐反應會使唾液量減少, 唾液中的酸度增加。 另外孕婦大量攝入糖類, 細菌代謝產酸腐蝕牙面, 導致齲病發生。 導致齲病的細菌, 如變形鏈球菌可以通過母親傳給胎兒, 增加孩子的患齲率。

妊娠期牙齦炎

婦女在妊娠期間, 由於女性激素水準升高, 原有的牙齦慢性炎症加重, 常表現為牙齦腫脹、出血、口臭, 嚴重時牙齒出現鬆動、疼痛、牙齒移位, 分娩後病損可自行減輕或消退。

牙周炎

牙周支援組織(包括牙齦、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質)的感染性炎症稱為牙周炎。 牙周炎是成人失牙的首位原因。 有研究表明:母體牙周炎與早產及低體重兒有密切關係,

Advertisiment
而且牙周炎越嚴重, 胎兒出生體重越低, 妊娠時間越短。

妊娠期齦瘤

懷孕3個月後, 孕婦在高孕酮值和細菌等局部刺激共同作用下會導致血管發生良性病變, 稱為妊娠性齦瘤。 臨床表現為2顆相鄰牙齒間的牙齦乳☆禁☆頭腫脹, 顏色暗紅, 牙齦表面光滑, 咀嚼時易出血。 嚴重影響孕婦生活品質, 孕期切除易復發。

孕期如何正確進行口腔護理?孕前專業口腔保健指導

育齡婦女在懷孕前6個月進行一次全面的口腔檢查, 及時處理口腔問題, 消除隱患。 牙齒缺失時應及早鑲牙, 以恢復咀嚼功能, 促進營養吸收, 有利於孕婦健康及胎兒的生長發育。

合理飲食, 均衡營養

妊娠期間, 不僅雌激素的水準升高可使牙齦出血,

Advertisiment
母體缺乏維生素, 也易導致牙齦質地鬆軟, 探診出血, 使牙周狀況惡化, 且孕期母體鈣、磷和維生素A、D、C失調可造成胎兒乳牙釉質發育不全。

防止感染, 慎用藥物

妊娠期間, 母體應預防牙周致病菌, 及風疹、梅毒等的感染, 並慎用四環素類藥物。

定期口腔檢查

每隔1-2個月到醫院進行一次口腔檢查, 做到早發現, 早治療。 孕早期及孕晚期治療口腔疾病, 容易誘發流產和早產;孕期治療口腔疾病的最佳時機是孕中期(懷孕4-6個月)。

綜上所述, 各位備孕媽媽或者孕媽媽, 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口腔清潔衛生, 保持一個健康的口腔環境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