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孕媽媽注意:不可忽視的孕期之癢

妊娠時患上陰☆禁☆道炎, 這個常見的疾病往往令准媽媽大驚失色, 處於既想治療又不敢治療的兩難處境。 一方面, 害怕治療後藥物“毒害”胎寶寶;另一方面, 又害怕不治療, 陰☆禁☆道炎本身對胎寶寶生長發育設置了“障礙”。 孕期之癢, 難言之癢, 怎麼辦? 懷孕後, 陰☆禁☆道炎有可能造成羊膜感染、早期破水、引起早產。 為了孕育健康的寶寶, 准媽媽一旦有以下三大症狀時, 應配合醫生進行積極的治療。

外☆禁☆陰陰☆禁☆道假絲酵母菌病 准媽媽需要警惕酵母菌引起的陰☆禁☆道炎。 很多女性朋友都稱之為“黴菌性陰☆禁☆道炎”。 約2/3的准媽媽都可能患上外☆禁☆陰陰☆禁☆道假絲酵母菌病,

Advertisiment
這主要是因為婦女懷孕後陰☆禁☆道充血、分泌旺盛、上皮潤軟、外☆禁☆陰濕潤, 可促進黴菌生長。

早發現——自我症狀觀察

准媽媽如果出現以下幾項症狀, 就要注意是否得了外☆禁☆陰陰☆禁☆道假絲酵母菌病: ● 外☆禁☆陰、陰☆禁☆道瘙癢、灼燒感, 坐臥不寧, 小便時也有灼痛發生。 ● 白帶增多, 陰☆禁☆道排出凝乳狀或豆渣樣分泌物。 ● 外☆禁☆陰周圍常發紅、水腫, 陰☆禁☆唇及陰☆禁☆蒂附近黏膜增厚, 互相接觸的皮膚表面潮紅糜爛。 ● 個別可引起微小的白色膿皰, 嚴重時發生潰瘍、外☆禁☆陰疼痛及局部淋巴結腫大。


不可忽視的孕期之癢

早治療——選擇性用藥, 正規治療

如果出現了以上這些症狀, 那麼就很有可能得了外☆禁☆陰陰☆禁☆道假絲酵母菌病。 妊娠中晚期得了外☆禁☆陰陰☆禁☆道假絲酵母菌病的准媽媽必須及時就診治療,

Advertisiment
以免導致一系列妊娠併發症, 如早產、胎膜早破、絨毛膜羊膜炎等。 患有外☆禁☆陰陰☆禁☆道假絲酵母菌病的孕婦, 特別是在妊娠後3個月患病又未經陰☆禁☆道抗真菌治療, 新生兒發生鵝口瘡和真菌性皮炎的機率明顯增加, 並引起餵食困難和新生兒皮炎。 所以, 一旦准媽媽得了外☆禁☆陰陰☆禁☆道假絲酵母菌病, 一定要及時治療。 在孕期, 切忌不能隨便在藥房按照非孕期的時候買藥服藥, 因為, 有些治療外☆禁☆陰陰☆禁☆道假絲酵母菌病的藥物是OTC產品, 就是非處方用藥。 而孕期治療外☆禁☆陰陰☆禁☆道假絲酵母菌病的藥物是有選擇的。 一定要去正規的婦產科就診, 合理安全用藥, 所用藥物對孕婦和胎兒均無害。
Advertisiment

●藥物選擇上 咪唑類藥物要優於制黴菌素(米可定)類藥物, 目前被認為是首選藥物。 這類藥物包括克黴唑(凱妮汀), 氟康唑等, 其中, 以克黴唑(凱妮汀)最為安全、有效。 短期應用稀釋的蘇打水清洗外☆禁☆陰, 對治療有一定的輔助療效。

●在用藥途徑上 治療以陰☆禁☆道局部用藥為妥, 不宜服用藥物, 口服用藥有胎兒致畸的危險。 當確診為外☆禁☆陰陰☆禁☆道假絲酵母菌病後, 可於每晚睡前用清水清洗外☆禁☆陰後, 動作輕柔地將克黴唑栓劑置入陰☆禁☆道內。

●療程上 由於孕期體內激素造成對陰☆禁☆道內環境的影響, 因此, 妊娠期治療真菌感染的時間要長於非妊娠期。 女性在非妊娠期, 一般用克黴唑治療一次症狀就能緩解。 對於孕婦來說, 在用藥的第四天, 需重複用藥一次鞏固治療。

Advertisiment

早預防——生活細節提醒

對於准媽媽而言, 注意生活細節對於預防外☆禁☆陰陰☆禁☆道假絲酵母菌病的發生, 很有幫助。

可行: ● 獨清洗內褲 菌可以在皮膚表面、胃腸道、指甲內等地方大量繁殖。 如果家人或自己患有足癬、灰指甲等, 就容易造成真菌交叉感染。 因此, 准媽媽不要怕麻煩, 內衣褲一定要單獨清洗, 並且儘量放在陽光下面自然曬乾。

● 清洗洗衣機 乎每個洗衣桶內都可能暗藏真菌!在不用洗衣機的時候, 不妨用60℃左右的熱水清洗洗衣桶, 另外, 打開洗衣機的面板, 讓洗衣桶保持相對乾燥。 這些對減少洗衣機裡真菌的滋生有幫助。

● 穿著全棉內褲 身化纖內褲會使陰☆禁☆道局部的溫度及濕度增高, 這可是真菌生長的“沃土”。

Advertisiment
還是選用乾爽透氣的棉質內褲比較合適。 准媽媽的外褲也要選用寬鬆透氣的棉麻材質, 才能減少真菌滋生。

TIPS:過度清潔不可取 有些准媽媽因妊娠期陰☆禁☆道分泌物較多, 有粘膩不適感, 而頻繁使用女性護理液清洗外☆禁☆陰, 並用消毒衛生護墊, 來保持一方乾燥。 但是, 往往事與願違, 過度清潔造成了陰☆禁☆道內酸堿環境的失衡和菌群失衡, 使准媽媽更易患上外☆禁☆陰陰☆禁☆道假絲酵母菌病。 最簡單的也是也合適的清潔外☆禁☆陰的方法就是用流動的清水清洗外☆禁☆陰, 再換上潔淨的全棉內褲, 就可以了。

TIPS:高發人群——妊娠期糖尿病的准媽媽或妊娠合併糖尿病的准媽媽 有糖尿病的准媽媽因機體抵抗力降低, 陰☆禁☆道內糖原增多, 酸度增高時, 導致真菌大量繁殖,更易感染外☆禁☆陰陰☆禁☆道假絲酵母菌病。根據這樣的發病原理,有時候,反復發作的外☆禁☆陰陰☆禁☆道假絲酵母菌病就是患有糖尿病的預報。因此,當有反外☆禁☆陰陰☆禁☆道假絲酵母菌病發作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做檢查,以便早期發現妊娠期糖尿病。只有合理得控制血糖,才能避免糖尿病對孕婦和胎兒的傷害。 注意:重視外☆禁☆陰陰☆禁☆道假絲酵母菌病和妊娠期糖尿病的關係。 妊娠期,除了以上所說的非常容易在准媽媽中發生的外☆禁☆陰陰☆禁☆道假絲酵母菌病(俗稱黴菌性陰☆禁☆道炎)之外,准媽媽還非常容易發生細菌性陰☆禁☆道病和滴蟲性陰☆禁☆道炎。這兩種疾病和外☆禁☆陰陰☆禁☆道假絲酵母菌病共同的特點都會引起准媽媽外☆禁☆陰瘙癢,白帶增多,但又各不相同。由於這兩種陰☆禁☆道疾病和妊娠不良結局有關,所以准媽媽一旦發現自己患有陰☆禁☆道炎,就需要積極治療。 在臨床上,經常可以見到一些女性朋友只要陰☆禁☆道瘙癢,白帶增多,就自己去藥房買克黴唑栓劑用,治療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由於引起陰☆禁☆道炎的原因不同,也就是致病菌不同,所以,選用治療的藥物也大不同。對於准媽媽來說,在孕期常會遭遇來自私密☆禁☆處的難言之癢的困擾,只有查出病原,對症治療,才能在保證母兒安全的情況下,藥到病除。

細菌性陰☆禁☆道病

細菌性陰☆禁☆道病,是很常見的疾病,而對準媽媽來說,懷孕後陰☆禁☆道內的酸堿環境和陰☆禁☆道內菌群比例發生改變,如果稍不注意自身衛生就會患病。但細菌性陰☆禁☆道病在症狀上往往沒有嚴重的瘙癢症狀,帶給准媽媽的“癢到心痛”的感覺並不顯著,粗心的准媽媽常常會忽略疾病的存在。 TIPS:對胎寶寶和准媽媽的危害——“隱形殺手” 細菌性陰☆禁☆道病或滴蟲陰☆禁☆道炎如果在孕前沒有得到徹底治療,懷孕後寄居在陰☆禁☆道內的細菌和滴蟲大量繁殖。隨著准媽媽的腹部日趨形成規模,細菌和滴蟲的數量也與日俱增,進而通過宮頸粘膜,上行感染至胎膜,導致胎膜早破,繼而發生宮內感染,使胎寶寶發生早產,新生兒感染,直接威脅這胎兒的發育和健康。對於准媽媽而言,分娩後容易發生產褥感染、子宮內膜炎等,產生腹痛發熱等盆腔感染症狀。 注意:重視細菌性陰☆禁☆道病和滴蟲陰☆禁☆道炎在孕前的治療。

早發現——自我症狀觀察:

准媽媽如果出現以下幾項症狀,就要注意是否得了細菌性陰☆禁☆道病: ● 分泌物增多,呈灰白色,均勻一致,稀薄,無粘稠感。 ● 如果准媽媽進行性☆禁☆生☆禁☆活後,分泌物有魚腥臭味。 ● 輕度外☆禁☆陰瘙癢或燒灼感。

早治療——安全用藥,正規治療

如果出現了以上這些症狀,那麼就很有可能得了細菌性陰☆禁☆道病。一旦准媽媽在孕期才發現自己患了細菌性陰☆禁☆道病,一定要及時治療,才能積極阻止疾病帶來的危害。 在孕期,如果出現外☆禁☆陰瘙癢,在用藥前一定要請醫生幫助做一次白帶常規檢查。外☆禁☆陰陰☆禁☆道假絲酵母菌病和細菌性陰☆禁☆道病所用的治療藥物完全不同。實驗室檢查能幫助醫生找出產生陰☆禁☆道炎的源頭,從而對症下藥。 ●藥物選擇上 可以選用克林黴素片或膠囊。 在動物實驗中顯示克林黴素對胎兒生長發育無影響。 ●用藥途徑上 口服克林黴素片或膠囊有效。 ●療程上 每日服用克林黴素300毫克,一天2次,7天為一療程。療程結束後,可再複查白帶。如檢查結果仍然提示有細菌性陰☆禁☆道病,需要再次口服克林黴素治療。


不可忽視的孕期之癢

滴蟲陰☆禁☆道炎 滴蟲陰☆禁☆道炎是由陰☆禁☆道毛滴蟲感染而引起的一種常見的陰☆禁☆道炎症。25%-50%的女性在感染初期沒有症狀,其中1/3在6個月內出現症狀。如果沒有徹底治療,滴蟲會長期寄生於泌尿生殖系統內,在機體免疫功能下降的時候反復發病。在妊娠期,由於陰☆禁☆道防禦能力下降,滴蟲陰☆禁☆道炎更易和細菌一起形成混合感染,使症狀加重。60%的滴蟲陰☆禁☆道炎同時合併有細菌性陰☆禁☆道病。

早發現——自我症狀觀察

准媽媽如果出現以下幾項症狀,就要注意是否得了滴蟲陰☆禁☆道炎: ● 分泌物增多,呈稀薄膿性、黃綠色、泡沫狀。 ● 分泌物有臭味。 ● 陰☆禁☆道口和外☆禁☆陰瘙癢,伴有灼熱、疼痛和性☆禁☆交痛。 ● 伴有尿道口感染時,出現尿頻、尿痛,甚至血尿。

早治療——夫妻同治,有效治療

由於滴蟲陰☆禁☆道炎在孕期可造成胎膜早破和早產,當准媽媽被確診為患有滴蟲陰☆禁☆道炎的時候,和其他類型的陰☆禁☆道炎一樣也需要積極治療。在非孕期,對於滴蟲的治療包括口服用藥和局部用藥。但是,對滴蟲治療非常有效的甲硝唑在孕期口服用藥是否安全存在爭議。因此,一般建議可在孕3月以後可以使用甲硝唑栓劑放入陰☆禁☆道內局部使用治療滴蟲陰☆禁☆道炎。在美國,對於有症狀的准媽媽給與口服甲硝唑治療後,隨訪胎兒情況,發現沒有增加畸形兒的出生。但在國內,妊娠期是禁用甲硝唑口服的。 另外,在滴蟲陰☆禁☆道炎的治療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夫妻同治。滴蟲陰☆禁☆道炎最主要的傳播途徑就是性☆禁☆交傳播,通過性☆禁☆交男性能夠非常容易將滴蟲傳染給女性。而男性可以在感染滴蟲後沒有任何症狀,造成女性反復感染。所以,當准媽媽在“殺蟲”的時候,准爸爸也要服藥“殺蟲”,在治療期間禁止同房,才能“斬草除根”。 為避免重複感染,內褲和洗滌用的毛巾、浴巾要煮沸5-10分鐘,以消滅病原體。

重視分泌物中的健康信號

經過以上妊娠期最常見三種陰☆禁☆道炎的介紹,准媽媽們不僅要關心胎寶寶的發育,也要從此重視每天分泌物中帶來自己健康狀態的信號。當然,預防陰☆禁☆道炎的發生比患上陰☆禁☆道炎求醫治療更重要。所以,在准媽媽在孕育寶寶的同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這對預防任何類型的陰☆禁☆道炎都有效: ● 做孕前檢查,如果發現陰☆禁☆道炎,在孕前徹底治療。 ● 在孕期不要使用公共浴池、浴盆、浴巾、游泳池、坐廁等,減少間接傳染。出門在外,要自備毛巾、衣物和個人清潔用品。 ● 保持更換衣物乾爽,穿著全棉寬鬆透氣的內褲和外褲。養成洗淋浴的習慣,用清水清洗外☆禁☆陰。 ● 如果發現自己患有陰☆禁☆道炎,一定要夫妻同治,才能避免再次感染。 希望准媽媽們能夠有效預防妊娠期陰☆禁☆道炎的發生,一旦發生也能積極面對,配合醫生的治療,從此和妊娠期難言之癢說拜拜。

導致真菌大量繁殖,更易感染外☆禁☆陰陰☆禁☆道假絲酵母菌病。根據這樣的發病原理,有時候,反復發作的外☆禁☆陰陰☆禁☆道假絲酵母菌病就是患有糖尿病的預報。因此,當有反外☆禁☆陰陰☆禁☆道假絲酵母菌病發作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做檢查,以便早期發現妊娠期糖尿病。只有合理得控制血糖,才能避免糖尿病對孕婦和胎兒的傷害。 注意:重視外☆禁☆陰陰☆禁☆道假絲酵母菌病和妊娠期糖尿病的關係。 妊娠期,除了以上所說的非常容易在准媽媽中發生的外☆禁☆陰陰☆禁☆道假絲酵母菌病(俗稱黴菌性陰☆禁☆道炎)之外,准媽媽還非常容易發生細菌性陰☆禁☆道病和滴蟲性陰☆禁☆道炎。這兩種疾病和外☆禁☆陰陰☆禁☆道假絲酵母菌病共同的特點都會引起准媽媽外☆禁☆陰瘙癢,白帶增多,但又各不相同。由於這兩種陰☆禁☆道疾病和妊娠不良結局有關,所以准媽媽一旦發現自己患有陰☆禁☆道炎,就需要積極治療。 在臨床上,經常可以見到一些女性朋友只要陰☆禁☆道瘙癢,白帶增多,就自己去藥房買克黴唑栓劑用,治療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由於引起陰☆禁☆道炎的原因不同,也就是致病菌不同,所以,選用治療的藥物也大不同。對於准媽媽來說,在孕期常會遭遇來自私密☆禁☆處的難言之癢的困擾,只有查出病原,對症治療,才能在保證母兒安全的情況下,藥到病除。

細菌性陰☆禁☆道病

細菌性陰☆禁☆道病,是很常見的疾病,而對準媽媽來說,懷孕後陰☆禁☆道內的酸堿環境和陰☆禁☆道內菌群比例發生改變,如果稍不注意自身衛生就會患病。但細菌性陰☆禁☆道病在症狀上往往沒有嚴重的瘙癢症狀,帶給准媽媽的“癢到心痛”的感覺並不顯著,粗心的准媽媽常常會忽略疾病的存在。 TIPS:對胎寶寶和准媽媽的危害——“隱形殺手” 細菌性陰☆禁☆道病或滴蟲陰☆禁☆道炎如果在孕前沒有得到徹底治療,懷孕後寄居在陰☆禁☆道內的細菌和滴蟲大量繁殖。隨著准媽媽的腹部日趨形成規模,細菌和滴蟲的數量也與日俱增,進而通過宮頸粘膜,上行感染至胎膜,導致胎膜早破,繼而發生宮內感染,使胎寶寶發生早產,新生兒感染,直接威脅這胎兒的發育和健康。對於准媽媽而言,分娩後容易發生產褥感染、子宮內膜炎等,產生腹痛發熱等盆腔感染症狀。 注意:重視細菌性陰☆禁☆道病和滴蟲陰☆禁☆道炎在孕前的治療。

早發現——自我症狀觀察:

准媽媽如果出現以下幾項症狀,就要注意是否得了細菌性陰☆禁☆道病: ● 分泌物增多,呈灰白色,均勻一致,稀薄,無粘稠感。 ● 如果准媽媽進行性☆禁☆生☆禁☆活後,分泌物有魚腥臭味。 ● 輕度外☆禁☆陰瘙癢或燒灼感。

早治療——安全用藥,正規治療

如果出現了以上這些症狀,那麼就很有可能得了細菌性陰☆禁☆道病。一旦准媽媽在孕期才發現自己患了細菌性陰☆禁☆道病,一定要及時治療,才能積極阻止疾病帶來的危害。 在孕期,如果出現外☆禁☆陰瘙癢,在用藥前一定要請醫生幫助做一次白帶常規檢查。外☆禁☆陰陰☆禁☆道假絲酵母菌病和細菌性陰☆禁☆道病所用的治療藥物完全不同。實驗室檢查能幫助醫生找出產生陰☆禁☆道炎的源頭,從而對症下藥。 ●藥物選擇上 可以選用克林黴素片或膠囊。 在動物實驗中顯示克林黴素對胎兒生長發育無影響。 ●用藥途徑上 口服克林黴素片或膠囊有效。 ●療程上 每日服用克林黴素300毫克,一天2次,7天為一療程。療程結束後,可再複查白帶。如檢查結果仍然提示有細菌性陰☆禁☆道病,需要再次口服克林黴素治療。


不可忽視的孕期之癢

滴蟲陰☆禁☆道炎 滴蟲陰☆禁☆道炎是由陰☆禁☆道毛滴蟲感染而引起的一種常見的陰☆禁☆道炎症。25%-50%的女性在感染初期沒有症狀,其中1/3在6個月內出現症狀。如果沒有徹底治療,滴蟲會長期寄生於泌尿生殖系統內,在機體免疫功能下降的時候反復發病。在妊娠期,由於陰☆禁☆道防禦能力下降,滴蟲陰☆禁☆道炎更易和細菌一起形成混合感染,使症狀加重。60%的滴蟲陰☆禁☆道炎同時合併有細菌性陰☆禁☆道病。

早發現——自我症狀觀察

准媽媽如果出現以下幾項症狀,就要注意是否得了滴蟲陰☆禁☆道炎: ● 分泌物增多,呈稀薄膿性、黃綠色、泡沫狀。 ● 分泌物有臭味。 ● 陰☆禁☆道口和外☆禁☆陰瘙癢,伴有灼熱、疼痛和性☆禁☆交痛。 ● 伴有尿道口感染時,出現尿頻、尿痛,甚至血尿。

早治療——夫妻同治,有效治療

由於滴蟲陰☆禁☆道炎在孕期可造成胎膜早破和早產,當准媽媽被確診為患有滴蟲陰☆禁☆道炎的時候,和其他類型的陰☆禁☆道炎一樣也需要積極治療。在非孕期,對於滴蟲的治療包括口服用藥和局部用藥。但是,對滴蟲治療非常有效的甲硝唑在孕期口服用藥是否安全存在爭議。因此,一般建議可在孕3月以後可以使用甲硝唑栓劑放入陰☆禁☆道內局部使用治療滴蟲陰☆禁☆道炎。在美國,對於有症狀的准媽媽給與口服甲硝唑治療後,隨訪胎兒情況,發現沒有增加畸形兒的出生。但在國內,妊娠期是禁用甲硝唑口服的。 另外,在滴蟲陰☆禁☆道炎的治療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夫妻同治。滴蟲陰☆禁☆道炎最主要的傳播途徑就是性☆禁☆交傳播,通過性☆禁☆交男性能夠非常容易將滴蟲傳染給女性。而男性可以在感染滴蟲後沒有任何症狀,造成女性反復感染。所以,當准媽媽在“殺蟲”的時候,准爸爸也要服藥“殺蟲”,在治療期間禁止同房,才能“斬草除根”。 為避免重複感染,內褲和洗滌用的毛巾、浴巾要煮沸5-10分鐘,以消滅病原體。

重視分泌物中的健康信號

經過以上妊娠期最常見三種陰☆禁☆道炎的介紹,准媽媽們不僅要關心胎寶寶的發育,也要從此重視每天分泌物中帶來自己健康狀態的信號。當然,預防陰☆禁☆道炎的發生比患上陰☆禁☆道炎求醫治療更重要。所以,在准媽媽在孕育寶寶的同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這對預防任何類型的陰☆禁☆道炎都有效: ● 做孕前檢查,如果發現陰☆禁☆道炎,在孕前徹底治療。 ● 在孕期不要使用公共浴池、浴盆、浴巾、游泳池、坐廁等,減少間接傳染。出門在外,要自備毛巾、衣物和個人清潔用品。 ● 保持更換衣物乾爽,穿著全棉寬鬆透氣的內褲和外褲。養成洗淋浴的習慣,用清水清洗外☆禁☆陰。 ● 如果發現自己患有陰☆禁☆道炎,一定要夫妻同治,才能避免再次感染。 希望准媽媽們能夠有效預防妊娠期陰☆禁☆道炎的發生,一旦發生也能積極面對,配合醫生的治療,從此和妊娠期難言之癢說拜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