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孕婦要不要用安胎藥?

中西醫術保胎, 西藥效果不錯但是不適合孕婦服用, 相比之下中藥的可變性更適合用來安胎, 中醫師根據每位元孕婦的不同配置安胎藥, 每天觀察自身的異樣, 安胎的目的才得以重現。

那麼, 什麼情況下可以保胎呢?

一是對因黃體功能缺陷、孕激素不足造成可能流產, B超圖像提示為活胎的孕婦, 可進行保胎。 這種原因引起的流產跡象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黃體酮, 也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以促使孕激素的合成。

中藥安胎是最安全的安胎法, 但必須選擇正規的中醫師開立的藥方,

Advertisiment
上面都會有詳細的成份說明, 這樣才可以安心服用。

孕婦出現早產徵兆, 該如何安胎?

1、安胎藥物滴注

由靜脈方式給安胎藥物, 以抑制早期宮縮情形, 劑量隨子宮收縮的程度調節, 此藥物對孕婦易造成呼吸較喘, 心跳較快的不適應, 通常當藥物劑量維持2天左右, 不適應症能緩解。

2、臨床檢查

入院後, 孕婦會接受抽血, 尿液常規檢查, 有的情況須要再進一步做陰☆禁☆道細菌培養, 胎兒肺部成熟度檢查或抽羊水等, 以評估胎兒及孕婦的條件是否適合繼續安胎, 若找出不利的妊娠危險因數, 可提早對症治療。

3、超音波評估

醫師對住院安胎的孕婦, 會定期以超音波評估胎兒成長情形, 視周數是否與體重吻合, 評估羊水量是否過多或過少,

Advertisiment
評估胎盤位置, 胎盤成熟度, 以瞭解胎兒成長狀況及成長環境是否適合。

4、藥物治療

常見安胎孕婦吃的藥物為軟便劑, 因長期臥床的關係, 腸蠕動減低, 孕婦會需要靠軟便劑協助排便順暢, 避免額外特別用力解便造成不適, 引起宮縮。 另外, 安胎孕婦可能的用藥為鐵劑, 以治療缺鐵性貧血, 當疑似有感染情況時, 會予抗生素治療, 在28周之後, 若安胎治療計畫不順, 擔心胎兒會有早產現象時, 醫師會建議使用胎兒促肺部成熟劑。

對於住院安胎的孕婦, 若能保持穩定的心情, 飲食正常, 擁有充分的睡眠, 站在整個醫療計畫的角度看來, 無疑是一大幫助, 因此, 須住院安胎的孕婦, 請先別太擔心目前的情況, 你可和醫護人員一起討論安胎中所遇的疑慮,

Advertisiment
一起參與安胎的治療過程, 將會使母親及寶寶得到最完善的醫療照顧。

孕婦常見的安胎中藥(相比西藥, 中藥更適合)

清熱安胎類:適用於胎熱之胎動不安, 常用的有黃芩、苧麻根。 黃芩性寒, 味苦, 有清熱瀉火安胎的功效, 主要用於氣分熱造成的胎動不安, 常配伍白術、當歸;苧麻根性寒, 味甘, 有清熱涼血、止血安胎的功效, 主要用於血分熱造成的胎動不安, 常配伍黃芩、竹茹、地黃、當歸、阿膠。

理氣安胎類:適用於氣滯之胎動不安, 常用的有紫蘇、砂仁。 紫蘇性溫, 味辛, 能行氣寬中安胎, 用於妊娠期風寒感冒及脾胃氣滯所致的胎動不安, 常配伍陳皮、砂仁;砂仁性溫, 味辛, 功能行氣和中、止嘔安胎, 用於中虛氣滯所致胎動不安,

Advertisiment
常配伍白術、蘇梗。

健脾安胎類:適用於脾氣虛弱之胎動不安, 常用藥為白術。 白術性溫, 味甘, 有補氣健脾、和中安胎的功效, 用於脾虛氣弱所致的胎動不安, 常配伍陳皮、茯苓、黨參、生薑。

補肝腎安胎類:適用於肝腎不足之胎動不安, 常用的有杜仲、續斷、桑寄生。 杜仲性溫, 味甘, 有補肝腎安胎的功效, 用於肝腎虧虛、胎元不固所致的胎動不安, 常配伍續斷、山藥;續斷性微溫, 味苦、辛, 有補肝腎、行血脈安胎的功效, 用於肝腎虛弱、沖任失調所致的胎動欲墜, 常配伍桑寄生、菟絲子、阿膠;桑寄生性平, 味苦, 有補肝腎、養血安胎的功效, 用於肝腎不足、沖任不固所致的胎漏下血、胎動不安, 常配伍艾葉、阿膠、杜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