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第一次產檢項目有哪些?

孕婦在懷孕後進行第一次產檢的時候, 一般醫院會給媽媽們辦理“孕婦健康手冊”。 方便日後醫師為每位准媽媽做各項產檢時, 可以依據手冊內記載的檢查項目分別進行並做記錄。

第一次產檢的檢查項目主要包括:

1. 量體重和血壓。

2. 進行問診:醫師通常會問准媽媽未懷孕前的體重數, 以作為日後准媽媽孕期體重增加的參考依據。 整個孕期中理想的體重增加值為10~12.5千克。

3. 聽寶寶心跳:醫師運用多普勒胎心儀來聽寶寶的心跳。

4.驗尿:主要是驗准媽媽的糖尿及蛋白尿兩項數值, 以判斷准媽媽本身是否已有糖尿病或耐糖不佳、分泌胰島素的代謝性疾病、腎臟功能健全與否(代謝蛋白質問題)、子癇前症、妊娠糖尿病等各項疾病。

Advertisiment

5.身體各部位檢查:醫師會針對准媽媽的甲狀腺、乳☆禁☆房、骨盆腔來做檢查。 由於骨盆腔是以內診方式進行檢查, 為避免過於刺激子宮, 所以, 醫師會讓准媽媽平躺在診斷臺上, 以手來觸摸准媽媽腹部上方是否有腫塊。 若是摸到腫塊, 就要懷疑是否為卵巢腫瘤或子宮肌瘤, 但大部分以良性腫瘤居多。

6.抽血:准媽媽做抽血檢驗, 主要是驗准媽媽的血型、血紅蛋白(檢視准媽媽貧血程度)、肝功、腎功及梅毒、乙肝、愛滋病等, 好為未來做防範。

7.檢查子宮大小:准媽媽從孕期第6周開始, 子宮開始逐漸變大;到了孕期第12周時,

Advertisiment
子宮底會在恥骨聯合的上方;到孕期第20周時, 會跨過骨盆腔到肚臍位。 因此, 從孕期20周到35周, 醫師為准媽媽從恥骨聯合的地方到子宮底所量出的釐米數, 可大致等於為胎兒周數。 此周數也可作為胎兒正常發育與否的依據, 通常會以±3釐米來做一推斷, 即小於3釐米, 代表胎兒較小;大於3釐米, 代表胎兒較大。

以上就是孕婦第一次產檢的檢查項目的介紹, 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幫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