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胎教常識>正文

孕28周,你的胎位正常嗎

2011-02-19 1121

在妊娠28周前, 由于胎兒小, 羊水多, 胎兒在子宮內有比較大的活動范圍, 胎位易于變動, 約有半數以上的胎兒是臀位或橫位。 及時發現異常胎位, 采用一定的輔助手法, 尚不難加以轉位。 而妊娠32周以后, 胎兒長大, 與子宮壁貼近, 羊水相對減少, 胎位相對比較恒定, 如果直到這時才進行產前檢查, 萬一胎位不正, 就很難糾正了。

正常的胎位是什么樣的?

胎位, 通俗地說就是胎兒在子宮內的位置。 由于胎兒是生活在羊水中的, 而且胎兒的頭部比身體重, 所以胎兒多是頭下臀上的姿勢。 正常的胎位應該是胎頭俯曲、枕骨在前,

Advertisiment
分娩時頭部最先伸入骨盆, 即醫學上所說的“頭先露”, 這種胎位是最容易分娩的。

什么是胎位不正?

除了上面所說的正常的胎位即胎頭枕前位之外, 其他的如臀位、橫位等, 都屬于胎位不正。

除了正常的, 寶寶在子宮里的位置還有很多種呢?

細數胎位不正的幾種情況

臀位

寶寶的頭和臀顛倒過來, 臀在下頭在上, 是臀先露, 這種胎位就是臀位。 臀位還分為單臀位、混合臀位、不完全臀位等。

單臀位(直腿臀位)

寶寶雙腿髖關節彎曲, 雙膝關節向上伸直, 臀部朝下。 分娩時臀部先娩出, 可經陰☆禁☆道自然分娩的幾率很高。 這是胎位不正中最為常見的情況。

完全臀位(混合臀位)

寶寶雙腿髖關節和雙膝都彎曲, 好像盤腿而坐,

Advertisiment
臀部及腳朝下。 分娩時寶寶的臀部和雙腳先出來。 這也情況在胎位不正中也較多見。

膝位

寶寶雙腿或一腿跪下的姿勢, 分娩時膝關節屈曲, 膝部先娩出, 可以是雙膝一起娩出, 也可以是單膝先娩出。 這種情況不多見。

足位

寶寶是雙腿或單腿站立的姿勢, 先露部為雙足或單足。 這種情況比較少見。

橫位

寶寶的長軸和媽媽的長軸互相垂直, 寶寶橫臥于媽媽骨盆的入口上, 分娩時先出來的是寶寶的肩膀或手, 這種情況就是橫位, 322~1200個媽媽中會有一個橫位。 橫位是對媽媽和寶寶最不利的胎位, 不能經陰☆禁☆道分娩, 而且如果處理不及時, 還容易造成子宮破裂, 威脅媽媽的生命呢。

頭位

如果胎頭的枕部不是朝向恥骨聯合, 而是朝向媽媽骨盆的左側或右側或朝向臀骶部,

Advertisiment
就變成了橫枕位或枕后位, 這會給分娩造成困難。 如果胎頭不是俯屈姿勢而是仰伸姿勢(顏面位), 那就會使胎頭徑線增大, 造成難產。 頭位不正有枕后位、顏面拉、額位。

先露部為前頂先露, 就是枕后位。

先露部為額頭, 即額位。

先露部為面部時稱為顏面拉。

胎位不正的原因

大約3%~5%的寶寶直到分娩時也沒能轉回頭位。 胎位不正與胎兒妊娠周數大小、骨盆腔大小與形狀、子宮內胎盤大小與著床的位置、經產婦腹肌松弛、多胞胎妊娠、羊水不正常、臍帶太短、是否有子宮內腫瘤(如子宮肌瘤等)或子宮先天性發育異常(例如雙角子宮或子宮內膈膜)等因素有關。 但在大多數情況下, 原因并不明確。

Advertisiment

正確的胎位是怎么形成的?

子宮的機能是促成寶寶選擇的原因之一

孕中期大約50%的寶寶是臀位, 但大部分到中、晚期都會固定成“頭位”的標準姿勢, 胎兒對這個標準胎位的超強感知能力, 目前原因還不清楚。 現在可以知道的是, 子宮的機能是促進寶寶選擇正確胎位的原因之一。 孕期, 隨著孕周的增加子宮的形狀也在慢慢地發生變化, 從孕中期開始, 原來狹長的橢圓形子宮, 在子宮口的周圍慢慢開始變窄、收縮, 呈倒梨形, 同時原來頭部和身體比例相當的胎寶寶, 也變得身體比頭大了, 為了適應子宮形狀的變化, 胎寶寶就不斷地調整自己的體位以保證在媽媽的肚子里舒服地生活。

胎位不正的危害

一般的胎位不正經過調整體操,

Advertisiment
一般會轉回正常的位置的, 但如果是“坐胎”的胎位不正, 孕媽咪就要注意了, 這種情況可能會引起胎兒的生產困難、增大生產過程中媽媽發生產傷的幾率, 另外也存在胎兒可能是畸形兒、子宮有肌瘤或本身有畸形的情況;所以一旦發現胎位不正, 尤其是“坐胎”, 就一定要與醫師討論最佳的生產方式。

胎位不正怎么辦?

萬一胎位不正的情況發生在你的身上, 也不要驚慌、煩惱, 這里告訴你一些知識和方法, 了解了這些, 或許你的擔心就會減輕很多。

先來了解一下胎位不正發生的時間吧?

胎位不正時間表

胎位不正的發生幾率, 在妊娠的不同孕周數, 并不相同, 甚至差異還很大。

妊娠3~4個月 胎兒很小, 浮游在羊水中, 方位隨時在變,這時候還不存在“胎位不正”。

妊娠5個月左右 幾乎有將近一半的寶寶胎位不正

妊娠6~7個月胎位不正的寶寶降到四分之一左右

妊娠8個月 約有10%的寶寶是“胎位不正”

妊娠9個月 “胎位不正”的寶寶變成了5%

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胎位不正”的情況隨著妊娠周數的增加而逐漸減少。所以在妊娠初期,聽到醫生告訴你寶寶胎位不正時大可不必驚慌喲。

胎位不正的糾正時間

妊娠28周以前,由于羊水相對較多,胎寶寶又比較小,在子宮內活動范圍較大,所以位置不容易固定。妊娠32周以后,寶寶生長迅速,羊水相對減少,此時胎寶寶的姿勢和位置相對固定。所以在孕32周以后,如果寶寶還是“胎位不正”就基本上等于確定了,當然也不排除極少數胎寶寶來個“意外之舉”。所以胎位不正最合適的糾正時間為孕30~32周之間。

胎位不正的糾正操

孕30周以后,如果寶寶仍然為臀位的話(這種是胎位不正中最常見的),孕媽咪就可以通過做糾正操來幫助寶寶轉回到正確的位置了。

胸膝位

孕媽咪穿上寬松的衣服,排空膀胱,雙膝著地,胸部輕輕地貼在地上,盡量抬高臀部。雙手伸直或折疊置于臉下均可。每日2次,每次保持15分鐘,連做1周后請醫生復查。

仰臥位

這種方法也叫“搭橋法”,仰臥,臀部抬高30厘米,臀部下方可墊個靠墊。每次保持10~15分鐘。

側俯位

做過糾正操后,可以躺下來休息30分鐘。休息時可采用側臥,上面的腿向前,膝蓋輕輕彎曲,這樣可以讓胎寶寶背部朝上。

注意:如有不適要立即停止

孕媽咪在做胎位不正糾正操時一定不要過于勉強,以自己的身體感覺為準,如有不適,請立即停止。

提示:這樣的方法也可以試一下喲

和胎寶寶說話

“寶寶,頭要向下喲,來個前滾翻吧。”經常跟胎寶寶說類似于這樣的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孕媽咪可以一邊撫摸腹部,一邊跟胎寶寶說話。這處方法并沒有科學根據,但和胎寶寶說話,可以使自己精神放松,也可以有效果的。

36周以后仍然胎位不正怎么辦?

到孕36周時,寶寶已經基本成熟,在子宮里的空間已經十分有限,活動上很受限制,此時如果仍然胎位不正的話,孕媽咪一定要提前跟醫生溝通你的生產方式,因為臨產時能夠轉到正確胎位的寶寶畢竟只是極少數。

關于胎位不正的Q&A

Q1我的寶寶胎動特別厲害,是否容易胎位不正呢?

A不會的。胎位不正和胎動是否頻繁沒有必然的關系,有的寶寶好動,有的寶寶好靜,這跟寶寶本身的性格有關。發生胎位不正的因素與寶寶的胎動沒有關系,即使是好動的寶寶在孕晚期也大部分是正常的胎位,而胎動不厲害的寶寶也有胎位不正的可能。

Q2有人說做胎位不正糾正操容易發生臍帶繞頸,是這樣嗎?

A臍帶繞頸在臨床上是很常見的,這與做不做胎位不正糾正操沒有關系。其實,臍帶繞頸沒有那么可怕,與臀位相比危險性要小得多。如果你的產檢醫生讓你做臀位操,那你就放心地做吧,應該不會有問題的。

Q3胎位不正的孕媽咪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事情?

A日常中胎位不正最常見的是臀位,如果是胎兒的腳在下面或者膝蓋在下面的話,可能會出現腳或膝蓋蹬到胎膜的情況,從而引起子宮收縮,導致胎膜早破引起早產,但孕媽咪也不必過于擔心,這種情況很少發生。如果感到異常,建議盡早去醫院檢查。

Q4不知道胎位已經轉回正常,還在做糾正操,寶寶會不會再轉回去呀?

A這個幾率很小。轉回到正常胎位的寶寶就跟其他正常胎位的寶寶一樣,再次轉回臀位的幾率不大。因為這個時候,寶寶的活動范圍受限,所以極少再次發生胎位不正。如果不放心可到醫院檢查,如確實已轉為正常,可用腹帶等輕輕固定。

Q5什么時間去醫院確定胎位比較合適?

A妊娠28周以前,由于胎兒小,羊水又多,胎兒在子宮內有比較大的活動范圍,胎位易于變動,此時約有半數以上的胎兒是臀位或橫位,如果能及時發現異常胎位,采用一定的輔助手法,讓寶寶轉回到正常胎位并不難,但妊娠32周以后就才發現再來糾正就有些困難了。

Q6懷孕30周胎位不正,并且臍帶繞頸一周,一定要剖宮產嗎?

A不一定的。寶寶的胎位還會變的,到生產前還有轉過來的呢。而且這期間也可以做胎位糾正操,也可以幫助寶寶轉回頭位。寶寶臍帶繞頸一周也不必擔心,這個是很常見的,平時活動時多注意就可以了。孕媽咪要定時數胎動,有條件的可以買個胎心儀。

前輩媽媽經驗談

做了一個星期胸膝位操,寶寶從橫位轉回來了

靜靜(懷孕8個月)

在30周B超檢查時,發現寶寶變成橫位了。這對堅持順產的我來說,是個很大的打擊。醫生教了我一個胸膝位的姿勢,每天早晚排空小便后保持10分鐘,堅持一個星期。這個姿勢對一個7個多月的孕婦來說,還是有點難度的,我一直保持健身習慣,都會覺得10分鐘后起來渾身僵硬。整整做了一個星期,咨詢了下醫生,醫生建議等下次產檢做B超看情況再決定。接下來產檢時,發現寶寶已經轉過去了,很開心。

做了糾正操,但是寶寶沒有轉過來

梅梅(寶寶13個月)

懷孕28周的時候產檢醫生說寶寶胎位不正,是臀位,并讓我做臀位糾正操。我有些猶豫,因為聽一些媽媽說做胎位不正糾正操容易臍帶繞頸,醫生說這個關系不大,我就開始做了。做了一個星期后,產檢后發現還是臀位,就又做了一個星期。到了35周產檢時,醫生說寶寶還沒有轉回來,讓我考慮生產方式。出于安全考慮,我在孕38周時選擇了剖宮產。

37周時寶寶奇跡般地轉回了頭位

Filly(寶寶3個月)

從大排畸B超開始每次產檢寶寶都以最傳統的姿勢(頭位)呆在我的肚子里,所以我堅持每天晚飯后散步半小時,就是為了用最自然的方式迎接小生命的來臨。可是當33周拿到生長測量的B超單后,我頓時傻眼了,一向“乖巧”的胎寶寶居然轉成臀位了,我連忙問產科醫生,得到的答案是消極的。接下去的日子我還是依然保持飯后散步的習慣,直到37周再次做B超時,寶寶居然奇跡般地調整姿勢了,又轉成了頭位,這令我興奮不已。不過最終因為羊水混濁,我還是被切西瓜了。

方位隨時在變,這時候還不存在“胎位不正”。

妊娠5個月左右 幾乎有將近一半的寶寶胎位不正

妊娠6~7個月胎位不正的寶寶降到四分之一左右

妊娠8個月 約有10%的寶寶是“胎位不正”

妊娠9個月 “胎位不正”的寶寶變成了5%

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胎位不正”的情況隨著妊娠周數的增加而逐漸減少。所以在妊娠初期,聽到醫生告訴你寶寶胎位不正時大可不必驚慌喲。

胎位不正的糾正時間

妊娠28周以前,由于羊水相對較多,胎寶寶又比較小,在子宮內活動范圍較大,所以位置不容易固定。妊娠32周以后,寶寶生長迅速,羊水相對減少,此時胎寶寶的姿勢和位置相對固定。所以在孕32周以后,如果寶寶還是“胎位不正”就基本上等于確定了,當然也不排除極少數胎寶寶來個“意外之舉”。所以胎位不正最合適的糾正時間為孕30~32周之間。

胎位不正的糾正操

孕30周以后,如果寶寶仍然為臀位的話(這種是胎位不正中最常見的),孕媽咪就可以通過做糾正操來幫助寶寶轉回到正確的位置了。

胸膝位

孕媽咪穿上寬松的衣服,排空膀胱,雙膝著地,胸部輕輕地貼在地上,盡量抬高臀部。雙手伸直或折疊置于臉下均可。每日2次,每次保持15分鐘,連做1周后請醫生復查。

仰臥位

這種方法也叫“搭橋法”,仰臥,臀部抬高30厘米,臀部下方可墊個靠墊。每次保持10~15分鐘。

側俯位

做過糾正操后,可以躺下來休息30分鐘。休息時可采用側臥,上面的腿向前,膝蓋輕輕彎曲,這樣可以讓胎寶寶背部朝上。

注意:如有不適要立即停止

孕媽咪在做胎位不正糾正操時一定不要過于勉強,以自己的身體感覺為準,如有不適,請立即停止。

提示:這樣的方法也可以試一下喲

和胎寶寶說話

“寶寶,頭要向下喲,來個前滾翻吧。”經常跟胎寶寶說類似于這樣的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孕媽咪可以一邊撫摸腹部,一邊跟胎寶寶說話。這處方法并沒有科學根據,但和胎寶寶說話,可以使自己精神放松,也可以有效果的。

36周以后仍然胎位不正怎么辦?

到孕36周時,寶寶已經基本成熟,在子宮里的空間已經十分有限,活動上很受限制,此時如果仍然胎位不正的話,孕媽咪一定要提前跟醫生溝通你的生產方式,因為臨產時能夠轉到正確胎位的寶寶畢竟只是極少數。

關于胎位不正的Q&A

Q1我的寶寶胎動特別厲害,是否容易胎位不正呢?

A不會的。胎位不正和胎動是否頻繁沒有必然的關系,有的寶寶好動,有的寶寶好靜,這跟寶寶本身的性格有關。發生胎位不正的因素與寶寶的胎動沒有關系,即使是好動的寶寶在孕晚期也大部分是正常的胎位,而胎動不厲害的寶寶也有胎位不正的可能。

Q2有人說做胎位不正糾正操容易發生臍帶繞頸,是這樣嗎?

A臍帶繞頸在臨床上是很常見的,這與做不做胎位不正糾正操沒有關系。其實,臍帶繞頸沒有那么可怕,與臀位相比危險性要小得多。如果你的產檢醫生讓你做臀位操,那你就放心地做吧,應該不會有問題的。

Q3胎位不正的孕媽咪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事情?

A日常中胎位不正最常見的是臀位,如果是胎兒的腳在下面或者膝蓋在下面的話,可能會出現腳或膝蓋蹬到胎膜的情況,從而引起子宮收縮,導致胎膜早破引起早產,但孕媽咪也不必過于擔心,這種情況很少發生。如果感到異常,建議盡早去醫院檢查。

Q4不知道胎位已經轉回正常,還在做糾正操,寶寶會不會再轉回去呀?

A這個幾率很小。轉回到正常胎位的寶寶就跟其他正常胎位的寶寶一樣,再次轉回臀位的幾率不大。因為這個時候,寶寶的活動范圍受限,所以極少再次發生胎位不正。如果不放心可到醫院檢查,如確實已轉為正常,可用腹帶等輕輕固定。

Q5什么時間去醫院確定胎位比較合適?

A妊娠28周以前,由于胎兒小,羊水又多,胎兒在子宮內有比較大的活動范圍,胎位易于變動,此時約有半數以上的胎兒是臀位或橫位,如果能及時發現異常胎位,采用一定的輔助手法,讓寶寶轉回到正常胎位并不難,但妊娠32周以后就才發現再來糾正就有些困難了。

Q6懷孕30周胎位不正,并且臍帶繞頸一周,一定要剖宮產嗎?

A不一定的。寶寶的胎位還會變的,到生產前還有轉過來的呢。而且這期間也可以做胎位糾正操,也可以幫助寶寶轉回頭位。寶寶臍帶繞頸一周也不必擔心,這個是很常見的,平時活動時多注意就可以了。孕媽咪要定時數胎動,有條件的可以買個胎心儀。

前輩媽媽經驗談

做了一個星期胸膝位操,寶寶從橫位轉回來了

靜靜(懷孕8個月)

在30周B超檢查時,發現寶寶變成橫位了。這對堅持順產的我來說,是個很大的打擊。醫生教了我一個胸膝位的姿勢,每天早晚排空小便后保持10分鐘,堅持一個星期。這個姿勢對一個7個多月的孕婦來說,還是有點難度的,我一直保持健身習慣,都會覺得10分鐘后起來渾身僵硬。整整做了一個星期,咨詢了下醫生,醫生建議等下次產檢做B超看情況再決定。接下來產檢時,發現寶寶已經轉過去了,很開心。

做了糾正操,但是寶寶沒有轉過來

梅梅(寶寶13個月)

懷孕28周的時候產檢醫生說寶寶胎位不正,是臀位,并讓我做臀位糾正操。我有些猶豫,因為聽一些媽媽說做胎位不正糾正操容易臍帶繞頸,醫生說這個關系不大,我就開始做了。做了一個星期后,產檢后發現還是臀位,就又做了一個星期。到了35周產檢時,醫生說寶寶還沒有轉回來,讓我考慮生產方式。出于安全考慮,我在孕38周時選擇了剖宮產。

37周時寶寶奇跡般地轉回了頭位

Filly(寶寶3個月)

從大排畸B超開始每次產檢寶寶都以最傳統的姿勢(頭位)呆在我的肚子里,所以我堅持每天晚飯后散步半小時,就是為了用最自然的方式迎接小生命的來臨。可是當33周拿到生長測量的B超單后,我頓時傻眼了,一向“乖巧”的胎寶寶居然轉成臀位了,我連忙問產科醫生,得到的答案是消極的。接下去的日子我還是依然保持飯后散步的習慣,直到37周再次做B超時,寶寶居然奇跡般地調整姿勢了,又轉成了頭位,這令我興奮不已。不過最終因為羊水混濁,我還是被切西瓜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