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嬰幼兒輕度秋瀉的食療妙方

每年入秋時節, 嬰幼兒患秋季腹瀉就會明顯增多, 特別是6個月至3歲的嬰幼兒發病率最高。 那麼, 應該怎樣預防呢?

入秋以後多健脾, 疲勞尤要防著涼

從中醫角度來看, 預防小兒秋季腹瀉, 首先要防止著涼, 尤其要防止疲勞後著涼。 秋季本來就容易受到濕濁寒邪的“突襲”, 而疲勞會使身體免疫力下降, 加之小兒因消化系統發育還不成熟, 特別是腹壁及腸道缺乏脂肪“保暖層”, 如果著涼就會引起腸蠕動增加, 導致便次增加和腸道水分吸收減少, 大便稀溏, 病毒也容易乘虛而入, 造成秋季腹瀉。 所以媽媽們此時尤要防止小兒腹部受涼,

Advertisiment
一旦發現寶寶腹瀉, 可先外貼丁桂兒臍貼, 其中的丁香散寒、溫中、消食;肉桂祛寒、止瀉;蓽茇, 止脘腹疼痛、防泄, 溫中散寒, 安全又方便。

此外, 建議家長在此季節日常飲食上, 可有意識地給嬰幼兒搭配餵養些健脾養胃的食物, 如用山藥、山楂、薏米等來煲湯或煮粥, 也有利於預防秋季腹瀉。

輪狀病毒易傳染, 防病關鍵勤洗手

輪狀病毒也是引起秋季腹瀉的一個原因。 輪狀病毒可傳染, 成人一旦接觸到輪狀病毒, 又在不衛生的情況下給寶寶喂東西吃, 病毒就會進入寶寶體內。 另外, 寶寶接觸患病的孩子或空氣中有病毒, 也會被傳染。 因此, 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 勤洗手是避免感染輪狀病毒的關鍵。

Advertisiment

感染輪狀病毒通常起病急, 體溫升高在38℃~40℃, 同時有感冒症狀, 有的還伴有咳嗽、嘔吐, 很容易被誤認為感冒。 孩子當天通常就有腹瀉, 大便像米湯或蛋花湯一樣, 有少量黏液。 如果患兒排泄物中水的分量大, 尿量明顯減少, 要馬上到醫院就診, 防止脫水;如果腹瀉, 還伴有嘔吐、發熱, 也要及時到醫院就診;而如果患兒排泄物中水的分量不大, 孩子手腳不軟, 精神尚可, 可在家中為寶寶做好飲食餵養和口服補液。

腹瀉輕症在家養, 飲食補液有妙方

對於症狀較輕, 在家調養的患兒, 以下食療法對小兒腹瀉很有幫助:

炒米面 將小米麵放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黃, 食用時將適量炒米面加開水調成糊狀, 用紅糖調味, 稍涼後服下, 每日2~3次, 有吸附腸腔內腐敗物質的作用。

Advertisiment

煮蘋果 將蘋果連皮帶核切成小塊, 加水煮沸3~5分鐘, 溫後食用, 每次30~50克, 每日2~3次, 有良好止瀉作用。

胡蘿蔔粥 將500克胡蘿蔔製成泥, 再加水煮成1000毫升粥。 胡蘿蔔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 可增強機體抵抗力, 並促進腸道上皮細胞的修復。

此外, 給患兒及時補液, 可有效預防脫水, 方法是:用150~180毫升的清水或米湯, 四個手指頭抓一小撮糖(選擇嬰兒專用糖或一般的葡萄糖, 對腸胃代謝不會產生額外負擔), 三個手指頭抓一小撮鹽, 搖勻即可。 喂時要少量多次地喂, 每2~3分鐘喂一次, 每次用匙喂10~20毫升, 這樣積少成多, 約4~6小時即能糾正脫水。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