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嬰幼兒細菌性腹瀉的護理方案解析

寶寶檔案

昵稱:珊珊 年齡:15個月 性別:女

餵養情況:每天早晚各1餐配方奶, 200mL左右, 早中晚各吃一頓固體食物, 一般早上為餛飩、粥、包子或麵包;中餐和晚餐為麵條或軟飯加一些菜。 兩餐間吃些水果。

Day 1媽媽說 起床後寶寶精神不濟, 腹瀉時伴發燒

腹瀉的當天, 早上起床後就發現寶寶的精神不大好, 吃過早飯後就拉了一次稀稀、黏黃的便便, 給寶寶量了下體溫, 耳溫38.5℃。 由於寶寶胃口很差, 暫停了一切輔食, 只給寶寶喝配方奶。 同時, 按照說明書寫的, 將退燒藥和治療腹瀉的藥(蒙脫石散、猴耳環消炎顆粒、乳酸菌素片)分別給寶寶服下;上午和下午分別煮一次胡蘿蔔水給寶寶喝。

Advertisiment
沒事的時候, 我就逆時針給寶寶揉肚子按摩。 這一天, 寶寶大約拉了十多次, 但每次的量不是很多。

專家解析 導致腹瀉伴發燒的可能因素很多, 注意補充電解質, 可口服補液

寶寶出現腹瀉時, 有必要暫停部分輔食, 如蛋黃、果泥等, 在喂配方奶的同時可輔以白米粥及米湯類食物。 營養供給短期減少, 可在腹瀉好轉後追加, 對寶寶生長發育不會有太大影響。 孩子腹瀉並發熱, 耳溫達到38.5℃, 且孩子精神狀態不好, 可使用退燒藥, (肛溫39.0℃及腋溫或耳溫38.5℃以上, 均可使用退熱藥, 如布洛芬或對乙醯氨基酚類藥物)。

同時要加強口服補液鹽(一般藥店有售), 根據患兒口渴情況按需求口服。

Advertisiment
因為寶寶腹瀉並發熱很容易出現脫水, 故需要加強口服補液。

若孩子腹瀉伴發燒, 可能因細菌、病毒感染, 或混合感染導致。 在不明具體原因的情況下, 給孩子服用蒙脫石散和乳酸菌素片是可以的。 因為前者具有保護胃腸道黏液膜、吸附腸道毒素的作用;後者能補充乳酸菌, 有利於消化吸收。 猴耳環消炎顆粒是一類中成藥, 主要起到抗病毒作用, 不建議家長自行給腹瀉患兒服用。

Day 2媽媽說 寶寶沒完全退燒, 腹瀉次數少了些

第二天起床的時候, 寶寶的耳溫是37.5℃, 精神狀態還好, 沒有再給寶寶吃退燒藥, 但繼續按說明書的要求, 給寶寶服了止瀉藥。 腹瀉次數比前一天少了些, 但便便還是很稀、有黏液;一整天都聽到寶寶肚子咕嚕咕嚕響。

Advertisiment
在飲食上, 除了喝配方奶外, 給寶寶加了幾塊餅乾。 另外, 由於寶寶拉的次數比較多, 肛門周圍的皮膚有些破潰了, 寶寶每次便後, 我就給他擦洗一下, 同時塗上護臀膏。

到晚上時, 寶寶的體溫又升到38℃了, 想著要是明天還不好的話, 就要帶寶寶去醫院了。

專家解析:此階段不建議配方奶加餅乾的餵養方式;皮膚破潰建議使用氯鋅油或紅黴素軟膏

在寶寶體溫未完全正常, 又還在腹瀉的情況下, 媽媽給孩子進食餅乾是不太妥當的, 因為餅乾屬發酵食品, 易造成消化不良。 這個階段宜給予米湯及白米稀飯等更容易消化, 並且有利於促進胃腸黏膜修復的食物。

孩子因腹瀉而導致肛周皮膚破潰, 最好使用氯鋅油或紅黴素軟膏。

Advertisiment
氯鋅油有收斂作用, 能促進破潰皮膚修復, 防止接觸性☆禁☆感染;紅黴素軟膏有局部保護和消炎作用。

護臀膏一般為油性藥膏, 主要起到保護皮膚不受污漬損害的作用, 不建議用於破潰處皮膚, 否則不利於炎性滲出的吸收及創面癒合, 還有可能導致外源性☆禁☆感染。

孩子體溫反復, 說明有腸道感染, 若兩三天居家觀察無緩解的情況, 需要就醫通過大便化驗來確診。

Day 3媽媽說 發燒和腹瀉依舊, 看了醫生, 原來是細菌感染

寶寶晚上睡得不是很安穩, 早上起來, 體溫還有37.8℃。 喝過配方奶後, 又拉了兩次。 心裡實在不放心, 就帶寶寶去醫院了, 化驗了大便, 原來是腸道細菌感染, 要配合抗生素治療。 醫生讓我們回憶下, 寶寶腹瀉前,

Advertisiment
吃過些什麼。 想起前一天下午吃了上午吃剩的蘋果, 不知道有沒有關係。

之後根據醫囑服藥, 再加上細心的護理, 儘量少吃多餐, 除了配方奶外, 也給寶寶添了爛菜粥、軟爛的蔬菜麵條等;繼續加強臀部護理, 以防皮膚破潰加劇。 大約3天后, 寶寶就痊癒了, 燒全退了, 也不腹瀉了, 食欲也恢復了。

專家解析 細菌感染性腹瀉主要為“病從口入”, 使用抗生素治療時要嚴格遵循醫囑

細菌感染性腹瀉主要由於進食不潔食物, 或餵養工具受污染等原因引起, 與帶養人的衛生意識及是否注意手衛生等有很大關係。 對於細菌性腹瀉, 使用抗生素時, 應嚴格遵循醫囑, 用足量但也不可過量。

有一部分細菌感染性腹瀉, 如致病性大腸桿菌感染引起的腹瀉, 可暫不使用抗生素,可以通過補充益生菌調整腸道內環境、蒙脫石散保護腸道黏膜,補充鋅劑促進腸黏膜自身免疫屏障功能恢復,口服補液及合理飲食,促進腹瀉治癒。

不過腹瀉究竟是哪種細菌感染引起的,居家很難判斷,需要醫生根據大便常規的結果初步判斷傾向於哪一類細菌感染而做出治療方案。

專家提醒:細菌性腹瀉3大注意事項

細菌性腹瀉有哪些外在表現

細菌性腸道感染是夏季腹瀉的常見原因,常常會有發熱的表現,且一般為中高熱,體溫超過38.0℃;大便性狀改變,常為黏液便或膿血便。感染程度較重時會出現精神差,甚至抽搐的現象。

所以,若孩子腹瀉時,沒有發熱、精神狀況好、小便正常的情況下可以先在家觀察;若孩子腹瀉時伴有發熱及精神欠佳、小便少、哭吵等症狀時,必須就醫。

細菌性腹瀉,在日常護理時,有哪些注意事項

細菌性腹瀉後,在日常護理中主要是注意飲食衛生(不要進食隔夜食物),餐具消毒、注意手衛生等,另要加強補液(特別強調口服補液)及飲食調整,減少輔食添加數量,添加營養易消化的食物。如果伴有紅臀,要注意肛周皮膚的護理,保持肛周皮膚乾淨。

疾病恢復後,飲食的恢復方面,有哪些注意事項

1 儘量為孩子準備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如菜粥、麵條湯等;

2 停止進食油膩及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魚、肉等,在腹瀉康復後,清淡飲食保持一周左右;

3 進食量的恢復要循序漸進,切不可孩子腹瀉康復後,就立即將孩子的進食量恢復到以前,要給腸胃一個逐漸修復和適應的過程,少量多餐,用一周左右的時間慢慢恢復到以前的水準。 

可暫不使用抗生素,可以通過補充益生菌調整腸道內環境、蒙脫石散保護腸道黏膜,補充鋅劑促進腸黏膜自身免疫屏障功能恢復,口服補液及合理飲食,促進腹瀉治癒。

不過腹瀉究竟是哪種細菌感染引起的,居家很難判斷,需要醫生根據大便常規的結果初步判斷傾向於哪一類細菌感染而做出治療方案。

專家提醒:細菌性腹瀉3大注意事項

細菌性腹瀉有哪些外在表現

細菌性腸道感染是夏季腹瀉的常見原因,常常會有發熱的表現,且一般為中高熱,體溫超過38.0℃;大便性狀改變,常為黏液便或膿血便。感染程度較重時會出現精神差,甚至抽搐的現象。

所以,若孩子腹瀉時,沒有發熱、精神狀況好、小便正常的情況下可以先在家觀察;若孩子腹瀉時伴有發熱及精神欠佳、小便少、哭吵等症狀時,必須就醫。

細菌性腹瀉,在日常護理時,有哪些注意事項

細菌性腹瀉後,在日常護理中主要是注意飲食衛生(不要進食隔夜食物),餐具消毒、注意手衛生等,另要加強補液(特別強調口服補液)及飲食調整,減少輔食添加數量,添加營養易消化的食物。如果伴有紅臀,要注意肛周皮膚的護理,保持肛周皮膚乾淨。

疾病恢復後,飲食的恢復方面,有哪些注意事項

1 儘量為孩子準備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如菜粥、麵條湯等;

2 停止進食油膩及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魚、肉等,在腹瀉康復後,清淡飲食保持一周左右;

3 進食量的恢復要循序漸進,切不可孩子腹瀉康復後,就立即將孩子的進食量恢復到以前,要給腸胃一個逐漸修復和適應的過程,少量多餐,用一周左右的時間慢慢恢復到以前的水準。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