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營養不良的飲食治療

幼兒營養不良的飲食治療

營養缺乏是營養素攝入不足、吸收不良、代謝障礙、需要量增加或消耗過多等導致營養素缺乏所引起的一類疾病。 嬰幼兒時期, 生長發育較快, 對營養素的需要比成人相對要高;另一方面, 器官發育尚不成熟, 抗病能力弱, 易患腹瀉、消化不良等疾病, 造成營養素吸收不良或丟失。 因此, 嬰幼兒如果不注意合理營養, 極易發生營養缺乏病。
一、蛋白質—熱營養不良
1、發病原因 蛋白質—熱能營養不良, 可分為消瘦型與水腫型, 前者是由於飲食中長期缺乏熱量、蛋白質和其他營養素的結果,

Advertisiment
後者主要是飲食中缺乏蛋白質所引起的。 大多數患者介於兩者之間。 兒小蛋白質熱量營養不良主要發生在3歲以下的嬰幼兒。
蛋白質和熱量攝入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類:①營養素攝入足, 一些貧困地區可能由於缺乏足夠的優質蛋白而使孩子發生營養不良;②餵養不當, 如喂了過多的高蛋白、高脂肪及高糖類食物, 可使小兒出現消化不良, 反復不愈就使小兒腸胃消化吸收功能減弱。 此外, 父母沒有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 孩子吃東西挑挑揀揀, 使其攝入的營養素比例不當;③患有消化系統疾病。 消化道的先天畸形, 如唇裂、齶裂或先天性肥大性幽門梗阻等;消化不健全, 如腸吸收不良綜合征等;蛋白質合成障礙,
Advertisiment
如肝臟疾病所引起的血漿蛋白低下;消化道感染性疾病, 如痢疾、腹瀉、腸寄生蟲等;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 如反復發作性肺炎、結核、甲亢等都可引發蛋白質、熱能營養不良。
2、臨床表現 主要表現是消瘦、體重增長緩慢或下降, 皮下脂肪減少或消失, 生長發育停滯。 肌肉萎縮, 毛髮乾枯, 皮膚蒼白, 貧血貌;有的皮膚乾燥有皺紋, 容易受細菌感染;運動發育遲緩, 精神呆滯, 對周圍事物不感興趣, 抵抗力低下, 容易生病, 嚴重者會出現營養不良性水腫。
3、飲食原則
(1)水腫型患兒應重點而逐步糾正蛋白質不足, 乾瘦型患兒應首先提供充足的熱量, 糾正脫水、電解質失調、感染、維生素及礦物質缺乏等合併症, 同時, 逐步糾正蛋白質不足。
Advertisiment

(2)小嬰兒應鼓勵母乳餵養, 及時合理的供給輔食。
(3)已吃飯的孩子根據營養不良的程度給予相應的對策。 對於輕度營養不良的孩子, 由於他們的生理功能與正常孩子比較接近, 可以在原有膳食基礎上慢慢的添加一些營養素, 逐漸改變飲食結構, 通常經過1-2周的調整, 逐漸增加營養素的供給量, 孩子恢復到正常體重後, 就可將各種營養素的供給量逐漸降至正常量。

輕度營養不良幼兒的營養素供給

當孩子為中度營養不良時, 消化能力變得薄弱, 因此, 調整飲食的時間要比輕度營養不良長, 增加營養食物的速度也應該比較慢, 在消化功能逐漸恢復, 食欲好轉後, 就可以增加一些高蛋白質的食物。 同時, 治療時應該控制孩子的食鹽和水的攝入量,

Advertisiment
以防止出現水腫。

中度營養不良幼兒的營養素供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