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嬰幼兒期,學知識不如學習慣

習慣養成對孩子重不重要呢?

在當今社會, 許多爸爸媽媽往往對於孩子學業過於重視, 卻忽略了習慣的培養。 然而, 擁有好的習慣, 對孩子來說是終身受益無窮。

1978年, 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 有人問其中一位白髮蒼蒼的科學家:“你在哪所大學、哪所實驗室裡學到了你認為最重要的東西呢?”這位白髮蒼蒼的科學家說:“是在幼稚園。 ”大家很好奇, 接著問:“在幼稚園裡學到了什麼呢?”科學家說:“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 飯前要洗手, 午飯後要休息;做了錯事要表示歉意;學習要多思考,

Advertisiment
要仔細觀察大自然。 從根本上說, 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 ”與會的其他學者紛紛表示贊同。

這位科學家出人意料的回答, 直接說明了良好習慣對人一生發展的決定性影響。 所謂習慣, 它是行為的自動化, 不需要特別的意志努力, 不需要別人的監控, 而是自動自發地按一定規則去行動。 習慣一旦養成, 就會成為支配人生的一種力量。 當然學習習慣也是如此。

良好學習習慣對幼兒發展的意義

國內外的研究資料表明, 對於絕大多數孩子來說, 學習的好壞, 20%與智力因素相關, 80%與非智力因素相關。 而在信心、意志、習慣、興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 學習習慣又佔有重要位置。

學習習慣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學習情景下自動的去進行某些活動的特殊傾向。

Advertisiment
也就是說到了一定時候, 孩子會自動地學習。 如有的孩子晚上入睡前有閱讀的習慣, 上床之後就會拿起一本書閱讀起來, 這就是一種學習習慣。 古今中外有所建樹者, 無一不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究其原因, 不外乎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於建立穩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動力定型”。 當學習的“動力定型”一旦建立, 就可以通過生物鐘、通過條件反射自動提醒孩子自覺地去學習, 下意識會隨時隨地支配自己按照平時習慣的套路做那些與學習相關的事, 使之在不知不覺中, 事情做得輕輕鬆松, 有條有理。 比如早晨起床後會自覺地為上學做好一切準備;晚上睡前會主動閱讀圖書,
Advertisiment
這些動作幾乎連想都不用想, 是習慣也是自動化。

學齡前的孩子需要養成哪些學習習慣

研究發現, 學齡前是形成良好行為的關鍵期, 包括對其一生發展有著重要影響的學習習慣。 對於學齡前孩子來說, 良好的學習習慣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喜歡學習, 對學習活動感興趣。 這種興趣是孩子進行學習的源動力, 家長要注意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

·能集中注意力專注地從事某一項活動, 形成專心致志、講求效益的良好學習習慣。 幼兒期養成良好的注意力, 對其一生的發展都有著重要影響, 但幼兒的天性就是好動、好玩、很難專心致志地去做某一件事情。 因此, 要注意對孩子進行“集中注意力”的訓練。

·養成認真觀察思考的學習習慣。

Advertisiment
認真思考的學習習慣, 有利於提高學習效率, 有利於培養人的能力, 尤其有利於增強人的創新能力。

·養成好奇好問的習慣。 在日常生活中, 孩子對許多事總愛刨根問底, 這是好奇、求知的表現, 說明孩子愛動腦子, 作為家長要保有孩子的好奇之心。

·養成愛閱讀的習慣。 閱讀是孩子獲取知識的最好途徑, 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將使孩子終生受益。 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是有跡可循的, 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從每天堅持10分鐘開始, 時間久了閱讀的習慣就養成了。

如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和父母的觀念、行為息息相關, 父母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培養, 做到觀念上重視,

Advertisiment
行為上支持, 方法上講究技巧。

重視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成人對幼稚教育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到幼兒是否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幼兒的習慣養成需要家長足夠的重視且加以養成。 但是當前很多家長在認識上存在明顯的誤區, 如有的家長注重對孩子智力因素的開發, 而忽視非智力因素, 以為智力可以代替一切;也有的家長對孩子缺乏理智的愛, 對孩子過度溺愛, 百依百順, 壓根談不上好習慣的培養;還有的家長教育意識淡薄, 對孩子放任自流, 讓其順氣自然;或是“過度教育”, 對孩子的教養態度和方式都超過一定的度。 所有這些都是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大敵, 作為家長首先要更新觀念, 認識到健全的個性需要良好的行為習慣作為支撐點, 同樣好的學習習慣也需要家長在觀念上加以重視。

行動上給予支持、示範

為使孩子養成專心致志的學習習慣,有條件的父母應給孩子準備一張書桌,或者相當於書桌的適合孩子學習的專用的地方,決不能讓孩子今天趴在床上應付,明天又在椅子上湊合。其次,營造學習的氛圍,每天到了這個時間,全家人都要安靜下來,不要大聲談話、看電視等,父母注意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的環境。當然,在這段時間裡也不做令孩子分心的事,如看電視、打撲克、搓麻將等,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也不要一會兒詢問孩子白天發生的事,一會兒批評孩子不聽話,一會給孩子端水果、倒杯水等等。

小貼士:最好的陪伴是父母也能坐在孩子旁邊讀書、看報。這樣除了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還能給孩子樹立一個愛學習的榜樣。

尊重幼兒的學習特點

要使幼兒成為主動的學習者,父母要尊重幼兒的興趣和需求。要善於將幼兒的興趣和需求作為教育的生長點,支持和促進幼兒的學習活動。盡可能把期望幼兒學習的內容轉化為幼兒的興趣和需求,由此引起並引導幼兒的學習活動。如適當給平淡的事情添上一些神秘的色彩,比如在和孩子一起看書時採用一些啟發性的語句,像“這是怎麼回事呀?”“讓我們來猜猜看”,來引發幼兒對學習的好奇心。

堅持“加法”原則

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的要求要由低到高,逐步積累,逐漸定型,採用“加法”的原則,則更有利於孩子接受,也更有利於好習慣的養成。

注意力訓練過程中,剛開始孩子可能只能堅持5分鐘,那麼可以採用逐漸延長時間的方式給孩子不斷加碼,讓孩子逐漸適應。再如,孩子在觀察秋季的變化時,剛開始孩子可能只注意到了溫度的變化,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多觀察發現周圍環境的變化,讓孩子觀察得更加全面。

小貼士:在良好學習習慣在形成過程中常會出現反復的情況,因此家長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不斷堅持,不斷強化,逐漸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同樣好的學習習慣也需要家長在觀念上加以重視。

行動上給予支持、示範

為使孩子養成專心致志的學習習慣,有條件的父母應給孩子準備一張書桌,或者相當於書桌的適合孩子學習的專用的地方,決不能讓孩子今天趴在床上應付,明天又在椅子上湊合。其次,營造學習的氛圍,每天到了這個時間,全家人都要安靜下來,不要大聲談話、看電視等,父母注意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的環境。當然,在這段時間裡也不做令孩子分心的事,如看電視、打撲克、搓麻將等,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也不要一會兒詢問孩子白天發生的事,一會兒批評孩子不聽話,一會給孩子端水果、倒杯水等等。

小貼士:最好的陪伴是父母也能坐在孩子旁邊讀書、看報。這樣除了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還能給孩子樹立一個愛學習的榜樣。

尊重幼兒的學習特點

要使幼兒成為主動的學習者,父母要尊重幼兒的興趣和需求。要善於將幼兒的興趣和需求作為教育的生長點,支持和促進幼兒的學習活動。盡可能把期望幼兒學習的內容轉化為幼兒的興趣和需求,由此引起並引導幼兒的學習活動。如適當給平淡的事情添上一些神秘的色彩,比如在和孩子一起看書時採用一些啟發性的語句,像“這是怎麼回事呀?”“讓我們來猜猜看”,來引發幼兒對學習的好奇心。

堅持“加法”原則

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的要求要由低到高,逐步積累,逐漸定型,採用“加法”的原則,則更有利於孩子接受,也更有利於好習慣的養成。

注意力訓練過程中,剛開始孩子可能只能堅持5分鐘,那麼可以採用逐漸延長時間的方式給孩子不斷加碼,讓孩子逐漸適應。再如,孩子在觀察秋季的變化時,剛開始孩子可能只注意到了溫度的變化,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多觀察發現周圍環境的變化,讓孩子觀察得更加全面。

小貼士:在良好學習習慣在形成過程中常會出現反復的情況,因此家長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不斷堅持,不斷強化,逐漸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