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嬰幼兒期意外傷的護理大全

嬰幼兒期意外傷的護理大全

寶寶是天生的探險家, 對周遭一切的事物充滿了好奇, 而在探索的過程中, 家長稍不留意, 就可能發生意外。 該怎麼處理這些傷口才是正確的?寶寶出現傷口, 到底該不該就醫呢?哪些才是真正需要的?爸爸媽咪不用慌, 這一連串的疑惑, 就讓專家來為您解答!

嬰幼兒、學步期寶寶常見傷口大公開

不會走路的嬰幼兒, 因其活動性低, 所出現的傷口多半是父母照顧不周所致。 像是新生兒的肚臍未清理乾淨所引起的肉芽腫, 嚴重時則可能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另外家長若沒有讓寶寶的小屁屁保持乾爽,

Advertisiment
就可能出現尿布疹。

寶寶到了學步期以後, 家長就需時時跟隨著他的腳步。 寶寶在會走以後, 便能靠著行動去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因此一不小心, 意外狀況就會發生。 學步期的寶寶, 什麼傷口都可能出現, 以下便針對幾項常見的傷口種類作介紹:

★撞傷

孩子跑跑跳跳的過程, 很容易跌倒, 形成擦傷或刮傷, 這是皮膚與粗糙表面磨擦所造成的表淺傷口, 傷口雖會緩慢地滲血, 但深層組織仍是完整的。 這類的表淺傷口, 只要按照一般傷口程式處理就可以了。

★燒燙傷

當媽咪在炒菜時, 學步期的幼兒總喜歡跑到廚房四處觸摸, 一不小心就會被燙到。 輕微燙傷時只有紅腫, 但嚴重時會起水泡, 更嚴重的燙傷會導致深層組織的壞死。

Advertisiment
所以, 當家中寶貝不慎受到燒燙傷, 最好盡速就醫治療。 燙傷的傷口是乾淨的, 不需清潔與止血, 但可立即沖冷水, 以減少孩子的痛苦。 如果有水泡, 但不至於造成不便(如長在腳上, 影響行動), 便不需搓破它, 只要讓水泡自己吸收掉就好;若不慎破掉, 可以先用生理食鹽水沖洗後, 再擦上燙傷藥膏。

★撞傷

小孩喜歡爬上爬下, 因而容易出現跌落撞傷的意外。 假如孩子撞傷後, 雖有瘀青, 但是活動力並未受到影響, 就代表骨頭沒問題。 孩子跌落後, 家長應先檢查他撞到的是什麼。 要知道孩子腦部有沒有受創, 可觀察他的活力, 以及有無嘔吐的現象, 會吐就表示腦壓過高。

孩子如果有瘀青, 前24小時可采冰敷,

Advertisiment
一天敷數次, 一次10分鐘左右, 若是在眼睛周圍, 則使用冷毛巾敷著就好, 才不會因為太冰而引起不適。 24小時後要改為熱敷, 敷多久則視狀況而定, 有時可以連敷三天, 一天三次, 一次10~15分鐘, 如果是不方便熱敷的部位, 可采泡溫水的方式代替。

有些家長看到孩子瘀青, 就想盡辦法要把它揉開, 其實若是剛撞傷就去揉, 反而會使皮下出血。 媽咪如果真的要揉, 可在熱敷之後稍微揉一下。 孩子撞傷後的紅腫若三天都未消退, 就要懷疑是否為骨折, 宜就醫做進一步的檢查。

★裂傷、割傷

皮膚層有一定的厚度, 下面有脂肪層, 如果看到脂肪層, 就表示傷口較深, 這時應請醫師處理。 另外倘若家長無法判斷傷口裡面有無殘留異物, 也必須就醫,

Advertisiment
否則可能會引起感染。

★咬傷

家中如有飼養小動物, 孩子很可能在與寵物玩樂的過程中被意外咬傷。 咬傷屬於髒的傷口, 很容易被細菌感染, 因此清洗消毒格外重要。

一般傷口處理步驟

1.清潔

髒的傷口一定要清洗乾淨, 但如果傷口很乾淨(如燙傷、撞傷)就不用強調清洗的步驟。

家長可用生理食鹽水或煮過的溫開水, 清洗寶寶的傷口。

2.止血

將紗布按壓在傷口上10分鐘, 多數都能達到止血之效, 倘若血液是跟著心跳的頻率噴射而出, 就表示已傷到動脈, 必須立即就醫, 但在送醫過程要持續壓迫止血。

3.消毒

止血後擦上優碘消毒。 許多家長誤以為雙氧水可以用來消毒, 實際上, 雙氧水的功用在於幫助清洗較深的傷口,

Advertisiment
如懷疑傷口裡面有沙子、碎屑, 才滴上雙氧水, 利用泡泡把髒東西沖出來。 建議媽咪, 較髒的傷口用清水沖洗即可, 沒有必要用到雙氧水。

4.包紮

較髒、較深、有分泌物的傷口, 宜先用生理食鹽水沖洗並包紮後送醫請醫師處理, 乾淨的傷口則不需要包起來。

Look!傷口癒合4階段

傷口癒合是一連串複雜的過程, 受傷的前兩、三天, 傷口摸起來是平平的, 到第三天之後會比較腫, 此屬正常現象, 家長不要誤以為孩子的傷口有惡化的情形。 接著會慢慢消退, 待第七、八天左右, 因傷口開始結疤, 摸起來還是會硬硬地。 如果傷口只在表皮層, 並不會留下疤痕, 倘若受傷的面積大或是較深, 就可能會留下明顯的疤痕。 爸爸媽咪如果擔心疤痕會影響孩子的外觀, 應在受傷後兩周內處理好傷口,否則到了一個程度,傷口就會真正地纖維化,在身上留下疤。

傷口從出現到結疤可分為四階段,分述於下:

Step1發炎期:

外傷所造成的出血、組織壞死等,會引起發炎反應,因此受傷部位易有紅腫熱痛等

現象。

Step2增生期:

皮膚及血管細胞增生,形成大量微血管,使傷口顯現紅色。

Step3表皮形成期:

通常在受傷後的數小時,就會開始形成新的皮膚表層。乾淨且縫合過的傷口,24至

48小時就能完成表皮的形成,開放的傷口約需7~10天。

Step4組織重組期:

受傷後2~3周,局部的組織變得更堅固,微血管漸減少,外觀漸趨正常。六個月後組織應已穩定,如有疤痕也變得柔軟。

應在受傷後兩周內處理好傷口,否則到了一個程度,傷口就會真正地纖維化,在身上留下疤。

傷口從出現到結疤可分為四階段,分述於下:

Step1發炎期:

外傷所造成的出血、組織壞死等,會引起發炎反應,因此受傷部位易有紅腫熱痛等

現象。

Step2增生期:

皮膚及血管細胞增生,形成大量微血管,使傷口顯現紅色。

Step3表皮形成期:

通常在受傷後的數小時,就會開始形成新的皮膚表層。乾淨且縫合過的傷口,24至

48小時就能完成表皮的形成,開放的傷口約需7~10天。

Step4組織重組期:

受傷後2~3周,局部的組織變得更堅固,微血管漸減少,外觀漸趨正常。六個月後組織應已穩定,如有疤痕也變得柔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