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嬰幼兒心理行為與親子關系——劉瑩

2011.06.21    NO.254

以前可能有這樣的教育觀念, 認為孩子就是一張白紙, 我們可以往上面畫最新最美的圖畫。 實際上, 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 每一個孩子出生時候都是獨特的, 都會有與生俱來的一些獨一無二的特質。

一、怎樣認識嬰幼兒心理學習和特點

二、嬰幼兒學習有哪些注意事項?

三、早期教育跟家庭教育中什么最重要?

四、家長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有哪些注意事項?

五、早期教育對親子關系的影響

劉瑩: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碩士, 國家認證二級心理咨詢師。 翻譯著作《斯波克教子寶典》。 近年來專注于心靈成長與教育智慧的潛修與實踐,

Advertisiment
并致力于從事家庭教育咨詢及心理輔導等相關工作。

一、怎樣認識嬰幼兒心理學習和特點

劉瑩:嬰幼兒的劃分, 現在有很多種, 但是一般來講1歲以前都叫嬰幼兒, 或者叫乳兒, 2-3歲孩子叫幼兒, 4-6歲孩子叫學前兒童。

關于怎么認識嬰幼兒心理變化, 我想講講自己三個體會。

1. 孩子生來不是一張白紙

以前可能有這樣的教育觀念, 認為孩子就是一張白紙, 我們可以往上面畫最新最美的圖畫。 實際上, 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 每一個孩子出生時候都是獨特的, 都會有與生俱來的一些獨一無二的特質。 所以孩子的心理發展, 身心健康成長過程也是非常復雜多樣的, 不可以拿很教條、很封閉的觀念去套用,

Advertisiment
這是我們認識嬰幼兒心理的一個基礎。 既要看到嬰幼兒心理的這種共性, 也要看到他們之間的個性、復雜多樣性, 這也是《斯波克教子寶典》的作者斯波克老先生經常強調的。

2. 孩子的成長發展既有階段性, 又有不平衡性

孩子的成長發展, 無論生理也好, 心理也好, 都是既有階段性, 又有不平衡性。 孩子不同成長階段, 他會的東西不一樣, 媽媽們對此都會有體會。 比如說最簡單的嬰兒期“三翻、六坐、七滾、八爬、周走”等等, 都有一套規律, 想把這套規律打破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孩子發展又有不平衡性。 有的孩子可能在某一個月齡, 某一個年齡段, 他的發展成長會非常快, 過一段時間好像孩子又沒有什么進步、沒有什么發展了。

Advertisiment
或者有的時候會看到一個孩子在某些方面, 比如說運動能力會比語言能力更強, 會有不平衡性, 這也是非常正常的。

我們在看待孩子或引導教育孩子的時候, 要注意到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 就是過度的拔苗助長, 要避免這一點。 因為現在很多年輕父母都是望子成龍, 不管時代怎么樣變化, 我們與上一代有多少區別, 但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和觀念, 至今有增無減。 而且這個時代有些父母急功近利的心態也是很明顯的, 一定要尊重孩子成長的自然規律, 不要過度拔苗助長。

3. 孩子的成長和發展是內外因作用的結果

孩子的成長和發展應該是內因跟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也就是親子之間相互影響的一個結果。

Advertisiment
一本書中提到, 不同的孩子出生的時候會有不同的氣質類型, 可能會遺傳父母身上一些特質, 也會有自己與生俱來的一些特質。

國際上有一種分類, 把人分成四種類型, 根據行為模式, 還有性格特點, 按一個緯度劃分出來DISC四種模式, 爸爸有四種模式, 媽媽也有四種模式, 孩子也有四種模式, 他們一家三口之間又會有不同的排列組合。 不同類型的媽媽組合不同類型的爸爸, 然后有一個不同類型的孩子。 這中間的親子關系, 他們之間的互動模式就會千變萬化, 有各種各樣的類型。

有的時候不能單方面的期望說, 我在孩子身上花了時間, 花了精力, 就一定能收到跟別人同樣的效果, 那是不一定的。 有的孩子可能比較好帶,

Advertisiment
比較聽話, 父母對他的培養教育比較容易看到效果。 而有些孩子可能比較有個性, 比較有自己的主見, 父母教育起來可能比較費力。 這是一個親子之間相互影響的過程。

二、嬰幼兒學習有哪些注意事項?

1. 嬰幼兒學習的誤區

孩子的學習越來越成為全社會都關注的問題。

我在一個面向0到6歲嬰幼兒父母的網站做咨詢的時候, 遇到兩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家長提出的問題讓我特別吃驚, 其中一個題目是“我的寶寶為什么注意力不集中”。 還有一個問題是“我的寶寶不愛學習怎么辦”。 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 你可能會想, 問題里提到的寶寶應該是上了學的, 至少是學前的孩子。 但是再去仔細看問題內容的時候, 就讓人哭笑不得了。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那個寶寶是三個月,“孩子不愛學習”的那個寶寶是九個月。

什么表現呢?三個月的那個寶寶,他剛出生的時候,媽媽就在他的床頭掛了一個音樂動鈴,轉起來可能有音樂很好聽,剛開始孩子很興奮,手舞足蹈,三個月之后每次再讓寶寶看的時候,寶寶要么眼睛看別處,要么不耐煩,不高興,家長就認為這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關于那個九個月的寶寶,從六個月開始家長就教寶寶認字,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可愛學習了。我不知道他認字是什么方式,也許用圖片,用卡片,到九個月寶寶不愛認字了,就哭鬧。

其實,這兩個媽媽都沒有了解嬰幼兒學習的特點,什么是嬰幼兒學習的內容,他們不太清楚。她們好像認為孩子認字就應該是越早越好,認為認字是孩子學習的第一個要素。實際上也不是這樣的。

其實,孩子的學習跟大人的學習是不一樣的,就語言學習來講,大人要學會一門語言的話,我們可能要看語法書,要背單詞,要背句型。孩子學語言完全是浸泡式學習,把整個全身感官融入到周圍生活當中去聽、去看、去模仿,去開口說,也不怕說錯,這樣就在短短一年半時間內學會一門非常復雜的語言。

2.孩子的學習是一種調動所有感官的學習

孩子的學習是一種調動所有感官的學習,而不是用頭腦思維的學習,而且他更多是用直覺把握的能力去學。就像是《童年秘密》里面講的,孩子是用吸收性心智學習周圍的世界。

我們了解孩子這個學習特點之后,要選擇合適的方法,保持合適心態去引導孩子學習。而不要在孩子還沒有真正開始學習,或者系統的那種學術學習之前,就讓他先對學習產生誤解,或者厭倦了學習。

現在這種例子也還是挺多的,很多幼兒園里會把小學課程提前到幼兒園來教,幼兒的教育小學化,也是挺嚴重的一個問題。造成很多孩子對學習有誤解,好像只有坐在那兒,拿著書本念書、認字、背東西那才是學習。

在《斯波克教子寶典》這本書當中,他更多的是從孩子的情感社會性這個角度出發,去談學習方式,他認為孩子是通過對父母的依戀,或者對父母的模仿來學習如何生活,如何做人的。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特點。

四、家長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有哪些注意事項?

1. 父母的自我教育特別重要

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在《一生的學習》這本書中寫到,父母也好,老師也好,你自己是什么樣的,那么你傳授給孩子的就是什么。實際上這跟斯波克書里面的觀念也是一致的。父母自我教育是特別重要的一件事。

首先要了解自己,認識自己。

同時也要了解孩子,去學習,至少要學一些關于孩子身心發育的基本常識。

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就是從日常生活當中,和孩子沖突當中入手,在你憤怒的時候,焦慮的時候,這個時候是你認識自己一個最好的機會。比如說我會看了很多媽媽提問題,一個是講孩子愛發脾氣,一個是講媽媽自己特別愛發脾氣怎么控制。有些媽媽可能就會覺得這個孩子是不是天生就是這種壞脾氣,性格就不好,將來是個壞孩子,改不了怎么辦,她會這么去想問題。有些媽媽就會覺察到是不是我自己在疲勞的時候,在我心煩的時候,我會更多的去拒絕孩子,我會對孩子發脾氣。過后我又會后悔,怎么改變我自己,這是兩個特別不同的角度。同樣是孩子情緒,媽媽情緒出現困擾了,一個角度是去改變孩子,另一個角度先來改變自己,后來這種角度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

要想教育好孩子,還是首先從父母的自我教育入手,這是一個角度。

2.父母的心態和觀念會直接影響對孩子的教育觀念和教育心態

第二個角度,父母自身的人生觀,包括成功觀,這些觀念和父母的心態是直接決定了父母的教育觀念和教育心態,這不是孤立的,父母自身如何看待二十多年也好,三十多年也好,他的人生經歷,怎么樣看待他的得失成敗,直接影響到將以什么樣的觀念引導和教育孩子。

我記得論壇上有一個爸爸非常典型,他給女兒定了一個教育計劃,他是2002年時候第一次貼出他的教育計劃,那時候他的女兒剛剛出生,他的目標已經非常明確。他就認為一定要讓他的孩子小學先跳級,用四年時間讀完六年小學課程,讓他初高中是六年,大學一定要考北大、清華,考不上要再考。讀完清華、北大必須要出國留學,已經設計好這條路,一定要這么走。所有教育措施都要圍繞這個教育目標來進行,最后貼這樣一個目標計劃出來。這種做法受到了很多媽媽批判和反駁,但是他一方面很平和的在聽大家的意見,聽大家的討論,另一方面又堅定不移的要堅持他的教育計劃。絕對不改,他認為很多父母會放棄自己的教育責任,給孩子太多的自由。如果不上北大、清華還叫上學嗎?居然是這樣的觀點。

2004年這位父親又上來貼一個計劃,把他的計劃執行情況跟大家匯報了,他的女兒本來計劃五歲上學,但實際上四歲半多一點就上學了。上學后在一年級孩子中的成績中等偏下一點,他說沒問題,我的孩子一定到三年級之后就會上來。而且他說也吸取了網上媽媽們的建議,不光是注重孩子的智力發展,她的學業發展,也會關注她的情商培養。這位爸爸說,他的女兒走到哪里,都是大家的開心果,心理很健康,大家都很喜歡她。

從他的描述當中也能看得出來他們的親子關系很好,跟女兒很親。但是他就是毫不動搖自己的觀點,一定要讓女兒讀清華北大,他制定這個目標是有原因的。因為曾經差幾分和清華失之交臂,從此以后,他覺得他的人生就失去目標了,可能上了一個普通大學,然后畢業之后去做了海員,他又覺得這個職業選擇也是一個失敗的選擇。他把他自己人生當中成敗得失,得出一個結論之后,他會從中吸取教訓,再教育自己的孩子。

至于他的人生觀、成功觀對不對?這就是見仁見智的。我覺得父母自己對于人生的思考,對于成功的思考直接影響他的教育觀念和教育心態。

3.父母要意識到自己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的局限性

每個父母都習慣為自己的孩子選擇他們的人生,但是在這個選擇的時候,我覺得要注意兩個問題,你要知道自己的局限,你的經驗和教訓未必能夠指導得了孩子,你未必是孩子人生當中的明燈,自己先要想好。

父母選擇孩子的教育目標,一個是定向,一個是定調。

定向不是選一個具體的路,定向是希望孩子能夠強健體魄,豐富自己的頭腦,讓自己心靈不斷的完善,不斷的成長。不管你做什么都是這樣,你要身心健康,要讓自己人生不斷完善,不斷有更高的追求,這是一個定向。

定調,就是不管這個孩子做什么,他在做的過程當中是成功,還是失敗,這種人生的基調應該是積極向上的,不管你的遭遇了什么,成功也好,失敗也好,都是人生的一個經驗,都是寶貴財富。有了這種基調之后,不怕失敗,敢于堅持,敢于不放棄,堅持努力,這種行為對孩子來說一生都會受益的。

否則像有些孩子,比如在學校學習中,他可能成績暫時落后,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父母會有這樣的誤區,一旦孩子學習成績不好,覺得自己臉上沒光,認為孩子不夠聰明,很笨,會把自己內心很多恐懼投射到孩子身上,給言語挖苦也好,給臉色看也好,有很多的精神虐待,把這個孩子改變的路給堵死了。孩子會從父母的評價當中來認識自己,尤其是小一點的孩子,比如在小學階段,他會更多的是從父母的評價當中來認識自己。如果你給他這個前進的方向,描述得這么灰暗,就是不用功,給他很多負面標簽貼上去,孩子就會認為自己就是這樣了,反而不努力了。所以說父母的教育心態是特別重要一件事情。

4. 培養認知技能要符合孩子的成長規律

要知道早期教育重點是什么,一定要把幾方面教育平衡好。

一是認知技能培養,而且培養認知技能時候要符合孩子成長規律養,不能幾個月的孩子讓他去認字,不要在孩子不太會建立抽象邏輯概念的時候讓他做算術。現在的研究結果可能不是很充分,但是有些人提出這樣做的后果,很可能對孩子將來有很負面的影響。認知技能的發展一定要適度,適可而止。

二是要從家庭開始培養孩子愛自己的父母,愛自己的親人,推而廣之愛自己的朋友,愛老師,甚至不相干的人,為人提供幫助,提供服務。

三是注重孩子做事的興趣和積極主動性,我特別反對在孩子還沒有真正開始學習,沒有開始系統的學校學習的時候,就先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誤解和恐懼,導致孩子一旦上學就不愛學習了,坐不下來了。

可以想象,一個從來沒有寫過作業的孩子,上了學之后給他留一點作業去寫,他覺得特別興奮,特別有意思。如果從幼兒園開始就天天要寫作業,寫一個小時,這個孩子肯定會覺得太無聊了,會覺得沒有興趣了。

現在有一個挺突出的現象,就是“厭學”,原來都是說大學生厭學,現在初中、小學生厭學也很普遍。以前是所謂的差等生、學習不好的孩子厭學,現在成績好的學生也厭學,這是一個挺嚴重的問題。

我覺得,只要孩子有學習的積極性,有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成績暫時落后一點,這沒什么可怕的,包括學業上遇到一定挫折和失敗也不是那么可怕的一件事情。

五、早期教育對親子關系有何影響?

1. 和諧的親子關系要善于給孩子正向的期待

之前提到了一點,父母的教育觀念、教育心態決定了他用什么樣的方法教育孩子,他的這些方法又會對孩子產生不同的影響。這種影響的直接結果就是親子關系的不同。民主型、權威型的父母跟孩子關系相對來說會比較融洽一點,粗暴型的肯定是非打即罵。所以說,父母早期教育的方式,他的觀念、心態、方法都直接會影響親子關系。要提倡對孩子無條件的愛,無條件的接納,我的孩子是什么樣子?就是什么樣子,讓他做最好的自己。

俞敏洪有一句話,說得特別好,蝸牛只要堅持不懈的爬到山頂,它跟雄鷹看到的風景是一樣的。關鍵要給孩子信心,要給孩子正向的期待,給孩子無條件的愛,讓孩子相信自己。這樣的親子關系才會有一個良好的基礎。

2.親子關系不是一體化程度越高越好

和諧的親子關系是彼此信任,彼此關心,但不是親子關系過于黏糊在一起。夫妻之間彼此信任、尊重和關心,擴展到孩子和父母尊重、信任和關心,但是這種關心又不是毫無界限的,過于親密的親子關系,親子一體化的程度過高,實際上也不是一件好事。這可能會造成媽媽和孩子彼此之間依戀過深,卻沒有承擔自己應該負的那一部分責任,互相責任會有穿插。主要表現在媽媽可能會對孩子干預過多,包辦代替的事會很多,這對孩子成長不是一件好事。

也有心理專家認為,我們不一定要做一個完美的媽媽,不一定要做一個最好的媽媽,應該做一個不好不壞,正合適的媽媽。

六、親子關系的重要性?

1. 家長不要將自己的不滿投射到孩子身上

親子關系是非常重要的,有很多心理學的研究,認為親子關系是一個人一生當中所有社會關系的一個基礎,尤其是對于親密關系而言,這里所謂的親密關系指的夫妻關系。

一個人的父母之間如何相處,孩子是看在眼里的,父母跟孩子互動、溝通的模式也會直接影響到他去跟別人互動溝通,等將來長大成家之后,他對自己配偶的要求也是跟父母的交往模式,跟父母與他的交往模式是密切相關的,親子關系會影響人的一輩子。

很多心理咨詢師會有這樣的體會,有的父母會因為孩子的學習問題來咨詢,剛開始的時候,都是在講孩子如何不愛學習,家長特別著急。講到最后,就說出到夫妻問題,實際上他們的夫妻生活不和諧,家庭生活不和諧,自己在工作上、事業上不太滿意,跟領導相處不好,跟同事相處不好,所有這些不滿就會投射到自己孩子身上去。

我遇到過一個特別典型的例子,這位媽媽的女兒上初三,快中考了,媽媽說孩子學習狀態特別不好,特別想幫她,但是不知道怎么幫她,結果咨詢師沒有從她孩子的問題入手,先幫這位媽媽來認識自己。因為咨詢師發現,這位媽媽的很多情緒跟她女兒的情緒非常相似,都很焦慮,內心都有很多的不滿,對自己不滿意,對周圍人不滿意,經過分析答案漸漸清晰。原來這位媽媽當初是不太想要這個女兒的,原因是當時她跟丈夫的關系不是很穩定,對婚姻沒有信心,本來想把孩子拿掉。后來由于家長堅持,還是要了。原來,這位媽媽從內心就不接受這個女兒,從小對這個女兒忽略、疏遠,等到女兒遇到困難的時候,媽媽很拒絕幫女兒,不想看到這樣的女兒,所以對她全部都是指責、批判,把女兒搞得對自己一點信心都沒有,非常焦慮,甚至要產生強迫癥那樣的情況。

這位媽媽慢慢發現,原來自己對女兒不是像她自己想象的那么好,不是無條件在愛女兒,實際上對她不夠好。再往前追溯到這位母親的父母和家庭,她有一個弟弟,她媽媽所有精力都在弟弟身上,對她是忽略,是冷淡的,她的爸爸更看重是她的學習成績,用她的學習成績取悅她的爸爸,擔心父母不愛自己了。這位媽媽將她的這套思維模式,無形當中投射到自己跟孩子身上,對孩子了造成傷害。

2.親子關系不和諧通常是哪些原因導致?

a. 受童年生長環境影響

親子關系不和諧一般與父母原生家庭的童年生長環境有關。尤其是那種控制欲望特別強的媽媽,從小被自己的媽媽控制,長大之后就很想控制自己的孩子。不光是控制自己的孩子,還要控制自己的老公,反正家里事情都要說了算。實際上,這種控制,這種愛會讓人挺難受,挺不舒服的。如果是夫妻之間的話,可能會造成男方逃離,造成一些婚姻的問題。如果在孩子身上,孩子又不得不接受,到嬰幼兒時期還好,完全是崇拜自己的父母,依戀自己的父母,你說什么都是對的,可能會好。但是形成了這個習慣之后,如果孩子到了青春期,叛逆期到來的時候,他覺得不舒服,那種反彈力量特別大,反抗力量特別大。所以,有控制別人欲望的家長,一定要注意。

b. 家長過于望子成龍

家長們都希望自己孩子好,但是不要過分。所謂不要過分,就是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孩子,不要隨便拿自己的孩子跟別的孩子比,特別是別把自己的孩子缺點跟別人孩子優點去比。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欣賞他就好,給他正面的期待。斯波克的書里面也講到,跟青春期孩子溝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說教,不要說話時間太長,不要有控制欲望。

作為一個母親來說,有的時候你看到孩子可能會走彎路,或者可能會失敗,就特別想攔住他。這時孩子就會覺得你多余,我試試怎么不行?孩子可能是這樣的看法。遇到這樣情況,我也會沖突,我內心就會糾結,我說還是不說,到時候還是會說,說了之后我態度會比較好,我告訴孩子我的話只是供你參考,你要允許媽媽嘮叨五分鐘。

所以說,培養良好的親子關系,首先要認識自己自身的局限,然后有意識的去覺察和克服自身局限,不能覺得自己做什么都對,父母肯定要謙虛一點,心態要開放一點。

有些父母打著愛孩子的旗號,靈魂深處藏著自己的一種恐懼,怕自己丟面子,怕自己在朋友當中抬不起頭來,比的不是孩子,比的是自己。由此可見,父母的自我覺察和反思特別重要,要認清自己內心深處的真相:愛孩子還是愛自己。

關于翻譯《斯波克教子寶典》

1.為什么會翻譯《斯波克教子寶典》?

劉瑩:多年以前我做過老師,后來在育兒網站做了多年主編工作,2008年辭職考入北師大,我的專業是教育學,但是輔修了心理學,考了心理咨詢師。

畢業前夕,剛好有一個機會接觸到斯波克老先生晚年的這部著作,有緣把它翻譯給中國年輕父母,我覺得這是自己的榮幸。

2.翻譯這本書有哪些心得?

劉瑩:整個翻譯過程,也是自己學習、感悟和獲益的一個過程。我發現斯波克的經驗也好,智慧也好,讓我深有共鳴,他所介紹的經驗和方法,不是一種教條,而是從他自己做六十多年醫生的經歷,自己做孩子,自己做兄長照顧弟弟妹妹,以及自己做父母的生活當中總結提煉出來的人生智慧,他始終相信每一位父母也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總結出自己的教子智慧。書中涉及的話題對于當今中國年輕父母也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非常值得參考。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那個寶寶是三個月,“孩子不愛學習”的那個寶寶是九個月。

什么表現呢?三個月的那個寶寶,他剛出生的時候,媽媽就在他的床頭掛了一個音樂動鈴,轉起來可能有音樂很好聽,剛開始孩子很興奮,手舞足蹈,三個月之后每次再讓寶寶看的時候,寶寶要么眼睛看別處,要么不耐煩,不高興,家長就認為這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關于那個九個月的寶寶,從六個月開始家長就教寶寶認字,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可愛學習了。我不知道他認字是什么方式,也許用圖片,用卡片,到九個月寶寶不愛認字了,就哭鬧。

其實,這兩個媽媽都沒有了解嬰幼兒學習的特點,什么是嬰幼兒學習的內容,他們不太清楚。她們好像認為孩子認字就應該是越早越好,認為認字是孩子學習的第一個要素。實際上也不是這樣的。

其實,孩子的學習跟大人的學習是不一樣的,就語言學習來講,大人要學會一門語言的話,我們可能要看語法書,要背單詞,要背句型。孩子學語言完全是浸泡式學習,把整個全身感官融入到周圍生活當中去聽、去看、去模仿,去開口說,也不怕說錯,這樣就在短短一年半時間內學會一門非常復雜的語言。

2.孩子的學習是一種調動所有感官的學習

孩子的學習是一種調動所有感官的學習,而不是用頭腦思維的學習,而且他更多是用直覺把握的能力去學。就像是《童年秘密》里面講的,孩子是用吸收性心智學習周圍的世界。

我們了解孩子這個學習特點之后,要選擇合適的方法,保持合適心態去引導孩子學習。而不要在孩子還沒有真正開始學習,或者系統的那種學術學習之前,就讓他先對學習產生誤解,或者厭倦了學習。

現在這種例子也還是挺多的,很多幼兒園里會把小學課程提前到幼兒園來教,幼兒的教育小學化,也是挺嚴重的一個問題。造成很多孩子對學習有誤解,好像只有坐在那兒,拿著書本念書、認字、背東西那才是學習。

在《斯波克教子寶典》這本書當中,他更多的是從孩子的情感社會性這個角度出發,去談學習方式,他認為孩子是通過對父母的依戀,或者對父母的模仿來學習如何生活,如何做人的。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特點。

四、家長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有哪些注意事項?

1. 父母的自我教育特別重要

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在《一生的學習》這本書中寫到,父母也好,老師也好,你自己是什么樣的,那么你傳授給孩子的就是什么。實際上這跟斯波克書里面的觀念也是一致的。父母自我教育是特別重要的一件事。

首先要了解自己,認識自己。

同時也要了解孩子,去學習,至少要學一些關于孩子身心發育的基本常識。

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就是從日常生活當中,和孩子沖突當中入手,在你憤怒的時候,焦慮的時候,這個時候是你認識自己一個最好的機會。比如說我會看了很多媽媽提問題,一個是講孩子愛發脾氣,一個是講媽媽自己特別愛發脾氣怎么控制。有些媽媽可能就會覺得這個孩子是不是天生就是這種壞脾氣,性格就不好,將來是個壞孩子,改不了怎么辦,她會這么去想問題。有些媽媽就會覺察到是不是我自己在疲勞的時候,在我心煩的時候,我會更多的去拒絕孩子,我會對孩子發脾氣。過后我又會后悔,怎么改變我自己,這是兩個特別不同的角度。同樣是孩子情緒,媽媽情緒出現困擾了,一個角度是去改變孩子,另一個角度先來改變自己,后來這種角度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

要想教育好孩子,還是首先從父母的自我教育入手,這是一個角度。

2.父母的心態和觀念會直接影響對孩子的教育觀念和教育心態

第二個角度,父母自身的人生觀,包括成功觀,這些觀念和父母的心態是直接決定了父母的教育觀念和教育心態,這不是孤立的,父母自身如何看待二十多年也好,三十多年也好,他的人生經歷,怎么樣看待他的得失成敗,直接影響到將以什么樣的觀念引導和教育孩子。

我記得論壇上有一個爸爸非常典型,他給女兒定了一個教育計劃,他是2002年時候第一次貼出他的教育計劃,那時候他的女兒剛剛出生,他的目標已經非常明確。他就認為一定要讓他的孩子小學先跳級,用四年時間讀完六年小學課程,讓他初高中是六年,大學一定要考北大、清華,考不上要再考。讀完清華、北大必須要出國留學,已經設計好這條路,一定要這么走。所有教育措施都要圍繞這個教育目標來進行,最后貼這樣一個目標計劃出來。這種做法受到了很多媽媽批判和反駁,但是他一方面很平和的在聽大家的意見,聽大家的討論,另一方面又堅定不移的要堅持他的教育計劃。絕對不改,他認為很多父母會放棄自己的教育責任,給孩子太多的自由。如果不上北大、清華還叫上學嗎?居然是這樣的觀點。

2004年這位父親又上來貼一個計劃,把他的計劃執行情況跟大家匯報了,他的女兒本來計劃五歲上學,但實際上四歲半多一點就上學了。上學后在一年級孩子中的成績中等偏下一點,他說沒問題,我的孩子一定到三年級之后就會上來。而且他說也吸取了網上媽媽們的建議,不光是注重孩子的智力發展,她的學業發展,也會關注她的情商培養。這位爸爸說,他的女兒走到哪里,都是大家的開心果,心理很健康,大家都很喜歡她。

從他的描述當中也能看得出來他們的親子關系很好,跟女兒很親。但是他就是毫不動搖自己的觀點,一定要讓女兒讀清華北大,他制定這個目標是有原因的。因為曾經差幾分和清華失之交臂,從此以后,他覺得他的人生就失去目標了,可能上了一個普通大學,然后畢業之后去做了海員,他又覺得這個職業選擇也是一個失敗的選擇。他把他自己人生當中成敗得失,得出一個結論之后,他會從中吸取教訓,再教育自己的孩子。

至于他的人生觀、成功觀對不對?這就是見仁見智的。我覺得父母自己對于人生的思考,對于成功的思考直接影響他的教育觀念和教育心態。

3.父母要意識到自己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的局限性

每個父母都習慣為自己的孩子選擇他們的人生,但是在這個選擇的時候,我覺得要注意兩個問題,你要知道自己的局限,你的經驗和教訓未必能夠指導得了孩子,你未必是孩子人生當中的明燈,自己先要想好。

父母選擇孩子的教育目標,一個是定向,一個是定調。

定向不是選一個具體的路,定向是希望孩子能夠強健體魄,豐富自己的頭腦,讓自己心靈不斷的完善,不斷的成長。不管你做什么都是這樣,你要身心健康,要讓自己人生不斷完善,不斷有更高的追求,這是一個定向。

定調,就是不管這個孩子做什么,他在做的過程當中是成功,還是失敗,這種人生的基調應該是積極向上的,不管你的遭遇了什么,成功也好,失敗也好,都是人生的一個經驗,都是寶貴財富。有了這種基調之后,不怕失敗,敢于堅持,敢于不放棄,堅持努力,這種行為對孩子來說一生都會受益的。

否則像有些孩子,比如在學校學習中,他可能成績暫時落后,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父母會有這樣的誤區,一旦孩子學習成績不好,覺得自己臉上沒光,認為孩子不夠聰明,很笨,會把自己內心很多恐懼投射到孩子身上,給言語挖苦也好,給臉色看也好,有很多的精神虐待,把這個孩子改變的路給堵死了。孩子會從父母的評價當中來認識自己,尤其是小一點的孩子,比如在小學階段,他會更多的是從父母的評價當中來認識自己。如果你給他這個前進的方向,描述得這么灰暗,就是不用功,給他很多負面標簽貼上去,孩子就會認為自己就是這樣了,反而不努力了。所以說父母的教育心態是特別重要一件事情。

4. 培養認知技能要符合孩子的成長規律

要知道早期教育重點是什么,一定要把幾方面教育平衡好。

一是認知技能培養,而且培養認知技能時候要符合孩子成長規律養,不能幾個月的孩子讓他去認字,不要在孩子不太會建立抽象邏輯概念的時候讓他做算術。現在的研究結果可能不是很充分,但是有些人提出這樣做的后果,很可能對孩子將來有很負面的影響。認知技能的發展一定要適度,適可而止。

二是要從家庭開始培養孩子愛自己的父母,愛自己的親人,推而廣之愛自己的朋友,愛老師,甚至不相干的人,為人提供幫助,提供服務。

三是注重孩子做事的興趣和積極主動性,我特別反對在孩子還沒有真正開始學習,沒有開始系統的學校學習的時候,就先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誤解和恐懼,導致孩子一旦上學就不愛學習了,坐不下來了。

可以想象,一個從來沒有寫過作業的孩子,上了學之后給他留一點作業去寫,他覺得特別興奮,特別有意思。如果從幼兒園開始就天天要寫作業,寫一個小時,這個孩子肯定會覺得太無聊了,會覺得沒有興趣了。

現在有一個挺突出的現象,就是“厭學”,原來都是說大學生厭學,現在初中、小學生厭學也很普遍。以前是所謂的差等生、學習不好的孩子厭學,現在成績好的學生也厭學,這是一個挺嚴重的問題。

我覺得,只要孩子有學習的積極性,有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成績暫時落后一點,這沒什么可怕的,包括學業上遇到一定挫折和失敗也不是那么可怕的一件事情。

五、早期教育對親子關系有何影響?

1. 和諧的親子關系要善于給孩子正向的期待

之前提到了一點,父母的教育觀念、教育心態決定了他用什么樣的方法教育孩子,他的這些方法又會對孩子產生不同的影響。這種影響的直接結果就是親子關系的不同。民主型、權威型的父母跟孩子關系相對來說會比較融洽一點,粗暴型的肯定是非打即罵。所以說,父母早期教育的方式,他的觀念、心態、方法都直接會影響親子關系。要提倡對孩子無條件的愛,無條件的接納,我的孩子是什么樣子?就是什么樣子,讓他做最好的自己。

俞敏洪有一句話,說得特別好,蝸牛只要堅持不懈的爬到山頂,它跟雄鷹看到的風景是一樣的。關鍵要給孩子信心,要給孩子正向的期待,給孩子無條件的愛,讓孩子相信自己。這樣的親子關系才會有一個良好的基礎。

2.親子關系不是一體化程度越高越好

和諧的親子關系是彼此信任,彼此關心,但不是親子關系過于黏糊在一起。夫妻之間彼此信任、尊重和關心,擴展到孩子和父母尊重、信任和關心,但是這種關心又不是毫無界限的,過于親密的親子關系,親子一體化的程度過高,實際上也不是一件好事。這可能會造成媽媽和孩子彼此之間依戀過深,卻沒有承擔自己應該負的那一部分責任,互相責任會有穿插。主要表現在媽媽可能會對孩子干預過多,包辦代替的事會很多,這對孩子成長不是一件好事。

也有心理專家認為,我們不一定要做一個完美的媽媽,不一定要做一個最好的媽媽,應該做一個不好不壞,正合適的媽媽。

六、親子關系的重要性?

1. 家長不要將自己的不滿投射到孩子身上

親子關系是非常重要的,有很多心理學的研究,認為親子關系是一個人一生當中所有社會關系的一個基礎,尤其是對于親密關系而言,這里所謂的親密關系指的夫妻關系。

一個人的父母之間如何相處,孩子是看在眼里的,父母跟孩子互動、溝通的模式也會直接影響到他去跟別人互動溝通,等將來長大成家之后,他對自己配偶的要求也是跟父母的交往模式,跟父母與他的交往模式是密切相關的,親子關系會影響人的一輩子。

很多心理咨詢師會有這樣的體會,有的父母會因為孩子的學習問題來咨詢,剛開始的時候,都是在講孩子如何不愛學習,家長特別著急。講到最后,就說出到夫妻問題,實際上他們的夫妻生活不和諧,家庭生活不和諧,自己在工作上、事業上不太滿意,跟領導相處不好,跟同事相處不好,所有這些不滿就會投射到自己孩子身上去。

我遇到過一個特別典型的例子,這位媽媽的女兒上初三,快中考了,媽媽說孩子學習狀態特別不好,特別想幫她,但是不知道怎么幫她,結果咨詢師沒有從她孩子的問題入手,先幫這位媽媽來認識自己。因為咨詢師發現,這位媽媽的很多情緒跟她女兒的情緒非常相似,都很焦慮,內心都有很多的不滿,對自己不滿意,對周圍人不滿意,經過分析答案漸漸清晰。原來這位媽媽當初是不太想要這個女兒的,原因是當時她跟丈夫的關系不是很穩定,對婚姻沒有信心,本來想把孩子拿掉。后來由于家長堅持,還是要了。原來,這位媽媽從內心就不接受這個女兒,從小對這個女兒忽略、疏遠,等到女兒遇到困難的時候,媽媽很拒絕幫女兒,不想看到這樣的女兒,所以對她全部都是指責、批判,把女兒搞得對自己一點信心都沒有,非常焦慮,甚至要產生強迫癥那樣的情況。

這位媽媽慢慢發現,原來自己對女兒不是像她自己想象的那么好,不是無條件在愛女兒,實際上對她不夠好。再往前追溯到這位母親的父母和家庭,她有一個弟弟,她媽媽所有精力都在弟弟身上,對她是忽略,是冷淡的,她的爸爸更看重是她的學習成績,用她的學習成績取悅她的爸爸,擔心父母不愛自己了。這位媽媽將她的這套思維模式,無形當中投射到自己跟孩子身上,對孩子了造成傷害。

2.親子關系不和諧通常是哪些原因導致?

a. 受童年生長環境影響

親子關系不和諧一般與父母原生家庭的童年生長環境有關。尤其是那種控制欲望特別強的媽媽,從小被自己的媽媽控制,長大之后就很想控制自己的孩子。不光是控制自己的孩子,還要控制自己的老公,反正家里事情都要說了算。實際上,這種控制,這種愛會讓人挺難受,挺不舒服的。如果是夫妻之間的話,可能會造成男方逃離,造成一些婚姻的問題。如果在孩子身上,孩子又不得不接受,到嬰幼兒時期還好,完全是崇拜自己的父母,依戀自己的父母,你說什么都是對的,可能會好。但是形成了這個習慣之后,如果孩子到了青春期,叛逆期到來的時候,他覺得不舒服,那種反彈力量特別大,反抗力量特別大。所以,有控制別人欲望的家長,一定要注意。

b. 家長過于望子成龍

家長們都希望自己孩子好,但是不要過分。所謂不要過分,就是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孩子,不要隨便拿自己的孩子跟別的孩子比,特別是別把自己的孩子缺點跟別人孩子優點去比。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欣賞他就好,給他正面的期待。斯波克的書里面也講到,跟青春期孩子溝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說教,不要說話時間太長,不要有控制欲望。

作為一個母親來說,有的時候你看到孩子可能會走彎路,或者可能會失敗,就特別想攔住他。這時孩子就會覺得你多余,我試試怎么不行?孩子可能是這樣的看法。遇到這樣情況,我也會沖突,我內心就會糾結,我說還是不說,到時候還是會說,說了之后我態度會比較好,我告訴孩子我的話只是供你參考,你要允許媽媽嘮叨五分鐘。

所以說,培養良好的親子關系,首先要認識自己自身的局限,然后有意識的去覺察和克服自身局限,不能覺得自己做什么都對,父母肯定要謙虛一點,心態要開放一點。

有些父母打著愛孩子的旗號,靈魂深處藏著自己的一種恐懼,怕自己丟面子,怕自己在朋友當中抬不起頭來,比的不是孩子,比的是自己。由此可見,父母的自我覺察和反思特別重要,要認清自己內心深處的真相:愛孩子還是愛自己。

關于翻譯《斯波克教子寶典》

1.為什么會翻譯《斯波克教子寶典》?

劉瑩:多年以前我做過老師,后來在育兒網站做了多年主編工作,2008年辭職考入北師大,我的專業是教育學,但是輔修了心理學,考了心理咨詢師。

畢業前夕,剛好有一個機會接觸到斯波克老先生晚年的這部著作,有緣把它翻譯給中國年輕父母,我覺得這是自己的榮幸。

2.翻譯這本書有哪些心得?

劉瑩:整個翻譯過程,也是自己學習、感悟和獲益的一個過程。我發現斯波克的經驗也好,智慧也好,讓我深有共鳴,他所介紹的經驗和方法,不是一種教條,而是從他自己做六十多年醫生的經歷,自己做孩子,自己做兄長照顧弟弟妹妹,以及自己做父母的生活當中總結提煉出來的人生智慧,他始終相信每一位父母也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總結出自己的教子智慧。書中涉及的話題對于當今中國年輕父母也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非常值得參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