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嬰幼兒便秘護理錦囊

小兒便秘, 應該注意增加水分的攝入, 讓小兒養成喝水的習慣。 訓練小兒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每天選擇一個較固定的時間讓其排便, 最容易建立規律。  

便秘是指糞便停留於結腸的時間超過正常排出時間, 使糞便幹結、排便困難或有解不淨以及排便次數減少等。 活動少、腸蠕動緩慢、飲食過於精細、飲水少、果蔬、攝入不足、焦慮、憂傷、生活不規律以及服用鎮靜劑、鈣片、抗高血壓和利尿藥物、牛奶餵養的嬰幼兒等都可引起便秘。

長期便秘的危害有哪些

長期功能性便秘對健康會造成危害。 糞便乾燥,

Advertisiment
排便困難, 可造成肛裂出血、痔瘡、梗阻、直腸炎, 重者可引發腸胃功能紊亂甚至結腸癌。 糞便滯留消化道, 有害毒素被腸道吸收, 會出現食欲不振、腹脹、噁心、眩暈、記憶力下降等。 因排便時用力屏氣增加腹壓, 有心腦血管病者常會誘發心絞痛、心梗、腦中風等。

乖乖網便秘小錦囊

1.定進排便。 養成定時排便習慣, 這樣身體就會形成條件反射, 到時候腸蠕動加快, 便秘的發生率也就小了。

2.注意精神因素:秋季易誘發人體“精神疲軟”, 常可引起人體氣機鬱滯, 使腑氣不通, 導致便秘加重。 應避免過度的情志刺激, 保持心情舒暢。

2.多吃富含纖維素的多渣食物。 植物纖維素可增加腸蠕動, 縮短糞便在結腸內運轉時間, 如粗雜糧、豆類、綠葉蔬菜和水果,

Advertisiment
適當攝入優質蛋白和油脂, 可使胃腸蠕動有力和增加腸道潤滑作用。 應戒煙酒。

3.多飲水。 每日晨起堅持飲一兩杯溫開水, 可稀釋血液, 對潤滑腸道防止便秘亦有益。

4.適量運動。 有規律的運動能增強腸道消化和吸收功能, 促進胃腸蠕動, 利於通便。 避免久坐少動和精神高度集中, 多做深呼吸、腹部運動、走步、跑步、打太極拳等運動。

5.禁用導致便秘的藥物。 如安定片等鎮靜藥物等。

6.每天堅持自我按摩。 每天在睡覺前按順時針方向按摩腹部, 每次堅持30~50次, 可以促進腸道的蠕動, 有利於排便。

7.摩臍療法。 取坐位或立位, 右手手掌放於臍上, 左手掌放於右手背上, 在小腹部順時針方向揉動, 揉5分鐘, 然後按逆時針方向再揉5分鐘, 共做10分鐘,

Advertisiment
每日早晚各做1次, 連續2周。

8.肚臍呼吸法。 無論是站、坐、臥、行, 都應靜心默想:吸氣時收腹, 氣經臍孔進入胸腑, 呼氣時鼓腹, 氣由胸腹經臍孔而出, 只要堅持一段時間, 大便即轉為正常。

9.醫療體操法。 以腹部運動為主, 每天進行2~3次。 屈腿運動:仰臥位, 兩腿同時屈膝提起, 使大腿貼腹, 然後還原, 重複十幾次。 舉腿運動:仰臥位, 兩腿同時舉起, 然後緩慢放下, 重複十幾次。

10.意想運氣法。 當解大便解不出時, 集中注意力, 排除雜念, 舌抵上齶, 吸氣時深收, 呼氣時慢慢由口輕輕吹出, 同時意想此氣到小腹, 到達直腸, 直推腸中的大便, 這樣不斷意想呼出之氣推動大便下行, 幾分鐘後, 大便即可排出。

11.縮肛治療便秘。 通過肛門的節律性收縮運動, 刺激腸壁感覺神經末梢,

Advertisiment
使直腸運動加強。 長期堅持縮肛運動, 使之有意識地刺激直腸運動, 產生便意。

大黃治便秘不能長期用

大黃是治療便秘的首選中藥, 主要用於實熱性腸胃積滯、大便燥結等症。

現代醫學研究分析, 大黃內含有大黃酸、大黃素、大黃素甲醚、蘆薈大黃素、番瀉葉甙A等, 含有鞣質, 能刺激大腸, 增加腸的張力和蠕動, 減少水分吸收, 有瀉下作用, 特別是用於大便燥結。 它主要以刺激大腸為主, 而不影響小腸對營養的吸收, 因此成為首選和常用藥。 但若用量過多, 則有可能出現腹瀉、噁心等表現症狀, 體質較弱者如孕婦及月經期、哺乳期婦女應慎用。 對普通人來說, 大黃也不可長期使用, 可以在大便正常一段時間後逐漸減量至停止使用。

Advertisiment

便秘不能一“瀉”了之

有的患者發生便秘直接上藥鋪購買瀉藥一“瀉”了之, 其實這種做法會形成惡性循環, 是萬萬不可取的。

瀉藥的效果立竿見影, 但是瀉的方法會讓身體的缺水狀況更嚴重, 反而會加重便秘, 所以不可取;而食療雖沒瀉藥來得快, 但其對人體沒有副作用, 又能很好地解決便秘問題, 故是最好的方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