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餵奶後應如何護理

一、嬰兒餵奶後應如何護理

二、 寶寶吐奶應如何護理

三、寶寶嗆奶應急預案

嬰兒餵奶後應如何護理

嬰兒在吃奶的時候,難免吸入一些空氣,這些空氣積聚在胃裡,使胃擴張而感到不舒服,以致出現睡眠不安、哭鬧,稍微動一下,常常出現溢奶,那麼餵奶後究竟該如何護理呢?

1、餵奶後應將嬰兒輕輕地豎抱,頭靠在母親的肩上,然後從下往上地拍背部,使吸入胃的空氣噯出。

2、餵奶後有無氣體噯出,不同的嬰兒反應也不一樣。 有些嬰兒吸入的空氣比較少,經上述處理後10分鐘,仍然不噯氣,那麼就讓他躺下,寶寶的臉必須轉向右側,身體也側向右側,頭枕得稍高一些,這樣可以使奶經胃的幽門進入十二指腸,即使再有回奶,也不至於將奶吸入到氣管或肺,可以避免窒息的發生。

Advertisiment

3、餵奶後要儘量少搬動或逗引嬰兒。

寶寶吐奶應如何護理

1、採用合適的餵奶姿勢。

Advertisiment
儘量抱起寶寶餵奶,讓寶寶的身體處於45度左右的傾斜狀態,胃裡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腸,這樣會比躺著餵奶減少發生吐奶的機會。

2、餵奶完畢一定要讓寶寶打個嗝。 把寶寶豎直抱起靠在肩上,輕拍寶寶後背,讓他通過打嗝排出吸奶時一起吸入胃裡的空氣,再把寶寶放到床上,這樣就不容易吐奶了。

3、吃奶後不宜馬上讓寶寶仰臥,而是應當側臥一會兒,然後再改為仰臥。

4、餵奶量不宜過多,間隔不宜過密。

5、注意病理性吐奶:寶寶吐奶之後,如果沒有其他異常,一般不必在意,以後慢慢會好,不會影響寶寶和生長發育。 寶寶吐的奶可能呈豆腐渣狀,那是奶與胃酸起作用的結果,也是正常的,不必擔心。 一般寶寶十個月以後,就會減少吐奶的現象了。

Advertisiment
但如果寶寶嘔吐頻繁,且吐出呈黃綠色,咖啡色液體,或伴有發燒,腹瀉等症狀,就應該及時去醫院檢查了。

6、當寶寶吐奶的時候,通常他自己會調整自己的呼吸和吞咽動作,新媽媽們這個時候要密切關注寶寶的呼吸狀況和膚色,一般情況下不會發生奶水進入氣管的現象。 需要提醒新媽媽的是,當寶寶調整好自己的呼吸,不再吐奶之後,媽媽們不要立即再給寶寶餵奶了,因為引起吐奶的一個原因就是有可能是媽媽們給寶寶喂太多的奶了,如果是這樣的原因的話,媽媽們要延長餵奶的時間。

7、如果寶寶吐奶比較嚴重的話,媽媽們也可以借助藥物來緩解,比如吐奶嚴重的可以吃馬叮啉(多潘立酮)或維生素B6,還有一些幫助消化的藥物,6個月以上的孩子可以吃一點小中藥來調解胃腸功能減輕嘔吐。

Advertisiment

8、不需要增加輔食的量:寶寶吐奶,意味著寶寶的消化道功能發育的並不是很好,也就是說寶寶通過奶水獲得的營養本身就會減少,但是給寶寶添加輔食還不能量大了,因為寶寶消化道功能發育不好,意味著寶寶可能根本不能消化那麼多輔食。 所以這就要求新媽媽們給寶寶添加輔食的時候,必須要量少,次數多,而且要是清淡點了,這樣比較好消化,能讓寶寶把吃下去的輔食都吸收了。

9、媽媽在餵奶的時候,不要讓寶寶吸奶過快,因為如果過快的話,寶寶很容易把空氣也順便吸進去了。 媽媽可以採用剪刀式的餵奶方法,將母乳的乳腺導管壓住幾個,奶流速度就慢了,這樣寶寶就不會吃的太急。

Advertisiment

寶寶嗆奶應急預案

輕微嗆奶

輕微的嗆奶,寶寶自己會調適呼吸及吞咽動作,不會吸入氣管,只要密切觀察寶寶的呼吸狀況及面色即可。

嚴重嗆奶

若平躺時發生嘔吐,應迅速將寶寶的臉側向一邊,以免吐出物向後流入咽喉及氣管。

然後把手帕纏在手指上,伸入口腔中,將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快速清理出來,以保持呼吸道順暢,然後用小棉花棒清理鼻孔。

寶寶憋氣不呼吸或臉色變暗時,表示吐出物可能已進入氣管了,讓其俯臥在床上,用力拍打背部四五次,使寶寶能將奶水咳出來。

若以上方法都沒有作用,需要馬上夾或捏寶寶的腳底板,刺激寶寶,使寶寶因疼痛而哭,加大呼吸,此時最重要的是讓他吸氧氣入肺,而不是如何把異物取出。同時,及時送往醫院檢查。

然後把手帕纏在手指上,伸入口腔中,將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快速清理出來,以保持呼吸道順暢,然後用小棉花棒清理鼻孔。

寶寶憋氣不呼吸或臉色變暗時,表示吐出物可能已進入氣管了,讓其俯臥在床上,用力拍打背部四五次,使寶寶能將奶水咳出來。

若以上方法都沒有作用,需要馬上夾或捏寶寶的腳底板,刺激寶寶,使寶寶因疼痛而哭,加大呼吸,此時最重要的是讓他吸氧氣入肺,而不是如何把異物取出。同時,及時送往醫院檢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