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嬰兒脊椎發育階段詳解

伴隨著嬰兒抬頭動作的出現及不斷增強, 一般在生後3個月左右, 原先較直的脊柱產生了第一個生理性彎曲──頸部脊柱前凸, 寶寶的成長歷程向前又邁進了大大的一步。

☆寶寶抬頭了

1個月以內的嬰兒, 在俯臥時能稍微把頭抬起來轉動, 頸部的肌肉發育不夠發達, 脖子很軟, 因此抬頭時間非常短暫, 動作還很笨拙。

隨著月齡的增長, 嬰兒頭部的控制能力也越來越強, 越來越靈活。 2個月的寶寶, 在俯臥時抬頭能成45度角;若把他垂直抱起來, 頭部稍能挺直, 並能隨視線轉動90度角, 可是維持的時間還是很短。

Advertisiment

3個月的嬰兒, 隨著頸部肌肉不斷的發達, 頭部就能夠挺直了, 並且能隨視線轉動180度角。 俯臥時, 有時已經能用上肢把上身支撐起來, 且能抬頭;仰臥時, 偶爾也能把頭抬起來。 這時, 真正意義上的抬頭誕生了。

☆頸部脊柱前凸形成

嬰兒出生時, 頸部始呈稍凸向前的彎曲;嬰兒三個月開始抬頭向前看時, 即形成了永久性向前凸的頸曲, 來保持頭在軀幹上的平衡。

◆頸部脊柱前凸, 亦稱脊柱前彎, 指脊柱的矢面前方的凸彎, 在人類可見於頸椎及腰椎, 是生理現象。 與此相反, 把向後方的凸彎稱為脊柱後彎, 見於胸椎, 同樣也是生理現象。 正是這種脊柱前彎和後彎, 讓人體能夠採取均衡的姿勢。

◆新生兒的脊柱是由胸椎後凸和骶骨後凸形成的向前彎曲,

Advertisiment
這兩個彎曲可以最大限度地擴大胸腔、盆腔對臟器的容量。

幸孕網溫馨提示

1.媽媽可以在餵奶後抱起寶寶, 讓他的頭靠在媽媽的肩膀上, 此訓練可增強脖子的力量。

2.俯臥, 有助於促進寶寶抬頭, 可是一定要注意保證寶寶的呼吸順暢。

3.可用好聽的音樂或其它可以發聲而且色彩鮮豔玩具戲逗、吸引孩子, 促使他自主地抬頭尋找, 頭會越來越靈活。

脊柱的發育:寶寶出生時脊柱無彎曲, 僅呈現輕微後凸。 3個月左右抬頭動作的發育出現頸椎前凸出;6個月後能坐, 出現胸椎後凸;1歲左右開始行走, 出現腰椎前凸出。 這樣的脊柱自然彎曲, 至6-7歲才為韌帶所固定。 生理彎曲的形成與直立姿勢有關, 是人類的特徵, 有加強脊柱彈性的作用。

Advertisiment
椎間盤的繼續形成是青春後期軀幹繼續增長的主要原因。 注意兒童坐、立、走姿勢, 選擇適宜的桌椅, 對保證兒童脊柱正常形態很重要。

1~12個月強化的主動運動訓練方法

0~2個月:俯臥抬頭。 胎齡滿40周開始俯臥練習, 吃奶前1小時, 空腹覺醒時, 俯臥位用語言和玩具引導小兒抬頭。 每次訓練10分鐘, 每日訓練4~6次。 母子面對面訓練法。 小兒俯臥于母親身上, 母親可與小兒對話鼓勵小兒抬頭。 側臥對稱性姿勢。 使小兒側臥于床上, 雙上肢及雙手保持在軀幹的正中位, 此姿勢可控制異常性非對稱性姿勢及異常性的伸肌緊張。

3~4月:俯臥抬頭訓練:繼續讓小兒進行俯臥位抬頭訓練。 翻身:用玩具誘導小兒翻身, 幫助小兒翻身時可一手握住小兒的手,

Advertisiment
另一手在其肩部輕輕地向對側翻身, 每日至少練習7~8次。 平衡訓練:將小兒仰臥位放置在被單上, 兩位家長分別抓住被單兩頭進行左右搖盪。 每日2~4次。 手口協調性訓練:仰臥位, 讓小兒兩手抓雙足放至口, 練習手口眼協調性動作。 抓握訓練:將玩具放在中線的位置, 誘發小兒的上肢向前伸出、手指分開進行抓握。 每日進行7~8次。

5~6月:坐位訓練:小兒雙下肢分開、軀幹前傾, 雙上肢前方支撐坐, 也可練習靠坐。 每日練習5~6次, 每次10分鐘。 俯爬。 家長可在其前方用玩具逗引, 後方抵住小兒足底幫助向前移動。 每次5~10分鐘, 每日練習7~8次。 主動抓握訓練:小兒坐位, 將玩具放在身體前遠近不同的位置, 讓小兒練習從遠近、高低不同的地方夠取玩具。

Advertisiment
每日練習5~6次。 每次10分鐘。

7~8月:手膝位爬:用手膝位支撐的姿勢進行爬行訓練。 要求每日爬50~100米。 拾取動作訓練。 立位扶小兒的雙膝防止膝屈曲, 在小兒前面放上玩具, 讓其練習彎腰拾取。 彎腰的幅度從高到低。 從易到難。 此動作每日練習2~4次, 每次10~30個。 雙手捏取的動作:到7個月左右小兒能夠使用拇指, 此時可以給他一些小的玩具, 讓其練習使用手指, 讓小兒從大把抓握到拇指與其他手指一起使用進行捏的精細動作。

9~12月:扶站、蹲起、獨站和獨行練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