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痙攣症怎麼辦

嬰兒痙攣症怎麼辦

嬰兒痙攣症,發生的時間段一般都是從出生後幾天一直到3歲前,在一歲多發生的例子更多,由於這種疾病的症狀是不明顯的,年輕的媽媽們很有可能認為只是寶寶肚子餓,或者需要換尿片等等原因引起的。 其實,這時就很有可能是痙攣症了。 那麼嬰兒痙攣怎麼辦?

1、父母應該要先懂得初步判斷嬰兒這種現象是不是痙攣症,到底是輕度還是嚴重性的,因為一般良性的痙攣或者輕度的痙攣,是無關緊要的,是嬰兒很正常的非隨意運動,一般過3個月左右就會自動恢復,不需要通過任何的藥物治療。

Advertisiment

2、家長必須要注意保持室內安靜,空氣新鮮,溫濕度適宜,儘量減少刺激。

3、6月內嬰兒痙攣症的飲食給予母乳餵養或牛奶餵養,以後可逐漸添加輔食,要注意合理飲食,切不可太飽,以免成為誘發癲癇發作的因素。

4、家長要把要把患兒的情況及時的反應給醫生,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儘快選擇抗癲癇藥物,不擅自減、加、停,定期門診複查,癲癇治療需長期堅持,切不可自行停止治療。

Advertisiment

5、嬰兒痙攣症的飲食清淡富於營養,注意膳食平衡。 忌辛辣刺激食物。 以免造成病情反復的情況,比如說,海鮮、雞肉、狗肉等。 與此同時,也不要禁食刺激性的食物。 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 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含有大量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 多吃提高免疫力的食物,以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6、在嬰兒痙攣症的飲食為嬰兒添加輔助食物時,不要喂嬰兒那些無益或危險的食品。 有些食品不能提供孩子適宜的營養並且有可能引導孩子養成不健康的飲食習慣。 如煎炸的食品、加香料的飲料、巧克力等。

Advertisiment
另外,有些可能引起哽噎的食物,即使在有人看管的情況下,也不應給嬰兒吃。 這些食物包括生而硬的水果或蔬菜,如葡萄、櫻桃或槳果、花生米、黑桃仁、油炸土豆片及小塊硬糖等。

7、如果嬰兒痙攣的次數多且時間長,父母就不應該僅僅靠自己的判斷治療了,及時的帶寶寶到醫院診斷治療,因為寶寶還這麼小,是不適合隨便用藥的,而且大人分量的藥物是不合適嬰兒的。 根據一些臨床例子,更嚴重時就需要接受手術了。

8、治療開始的時間越早,病兒腦損害的程度就可能越輕。 為了防止嬰兒痙攣症的復發和轉變成癲癇大發作或精神運動性發作,即使在發作完全停止以後,藥物劑量仍不要減少,而應繼續服藥2—4年,然後在醫生的指導下慎重地、逐漸地減藥直至停藥。

Advertisiment

9、此外,家長要特別重視的是,在孩子開始服藥時,應每2—3周去醫院隨訪一次,以後每3—6個月複查一次。 同時應密切注意藥物的毒性表現,定期帶孩子到醫院檢查肝腎功能和血常規,一旦發現異常,及時採取進一步的措施。

嬰兒痙攣症的症狀

嬰兒痙攣症多在1歲以內發病,3~7個月發病人數最高,男孩較女孩發病率高。 本病病因包括先天發育障礙、代謝異常、各種產傷、出生後外傷及神經系統感染,約50%的小兒找不到病因。

嬰兒痙攣症發作時表現為全身大肌肉突然強烈抽搐,頭及軀體向前傾,上肢前伸、彎曲向內,下肢彎曲到腹部,兩眼斜視或上翻,伴有意識障礙。 一次發作時間短,1~2秒鐘緩解,但可再次抽搐,形成一連串發作,少則2~3次,多達幾十次甚至更多。

Advertisiment
發作前患兒往往伴有一聲喊叫或不自主發笑,面色蒼白或發紅,發作後極度疲倦、嗜睡。 發作次數每日1~10次不等,白天比夜晚易發作,下午較上午易發作,有的小兒在剛入睡或醒後不久容易發作,有時突然的聲響也可引起發作。

病後患兒智力及體力發育顯著落後,表情呆滯、淡漠,不會笑,不認人,不會注視,豎頭、站、行走均受影響,語言發育落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