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嬰兒用品採購入門課從"識數"開始

“OMG!我要崩潰了!奶粉、奶瓶、紙尿褲、果泥、嬰兒車啥都標明‘分段’, 我搞不清啊!誰來告訴我?”糊塗媽媽周敏麗(@糖心兔兔仔)臨時上崗, 第一次出門採購寶寶用品昏了頭, 於是在微博上發出求救資訊。

這個媽媽的智商真讓人“捉急”!有網友調侃說。 其實, 生活中不乏這樣的新手糊塗父母, 採購嬰兒必需品也是個技術活。 熱心的媽媽們一起給糊塗媽媽上了一堂入門課——認清各類產品的適用年齡。

0-6個月

不同年齡的寶寶要用不同的奶瓶。 0-6個月寶寶以玻璃奶瓶為佳, 安全、耐熱, 不易刮傷、不易藏污垢、好清洗, 但是不方便孩子捧著喝奶,

Advertisiment
所以適合在家裡或醫院使用, 並由大人餵食。 寶寶滿7個月以後可以自己拿著奶瓶喝, 最好是選擇安全耐摔的矽膠奶瓶。 圓形奶瓶適合0—3個月的寶寶用;弧形、環形適合4個月以上的寶寶。 帶柄小奶瓶適合1歲左右的寶寶。

100天

再使用洗護品

寶寶用的洗髮沐浴、潤膚產品不要忽略產品上寫的一個數位——pH值。 嬰幼兒的皮膚平均pH值約為5.5, 因此pH5.5的弱酸性洗護品不僅能清潔皮膚, 還能促進嬰兒皮脂膜形成, 對寶寶的皮膚刺激達到最小。

初生嬰兒不用洗護品,洗澡只需用清水即可, 除非沾到難以清潔的脂溶性汙跡, 則要用嬰兒專用沐浴用品進行清潔。 因為剛出生的寶寶皮膚有保濕功能, 頻繁使用清潔用品會破壞自身皮膚的功能,

Advertisiment
所以最好在出生後100天再使用洗護品。

6個月

前不能用傘車

推車、傘車, 傻傻分不清, 對於很多新手父母來說, 這兩種車沒有什麼不同。 實際上, 嬰兒推車和傘車適合不同年齡的寶寶適用。 推車適合嬰兒用, 因為空間也比較大, 可以躺著也可以坐著, 但笨重累贅不夠輕便。 傘車適合稍大點寶寶用, 不能平躺, 因此6個月以前的寶寶不適用, 如果將小寶寶放在傘車裡, 他坐不住, 也容易滑落。 傘車可以折疊成傘狀, 有些還可直接將傘車背起, 非常輕巧方便, 適合出行。

2歲

以後不穿紙尿褲

嬰兒成長迅速, 體型變化快, 紙尿褲“合身”很重要。 紙尿褲的尺寸是根據孩子的體重來劃分的, 紙尿褲品牌中最普遍的劃分方式為NB(初生-5公斤)、S(5-8公斤)、M(7-11公斤)、L(10-14公斤)、XL(12-16公斤以上)等尺寸,

Advertisiment
不少品牌還增加了XXL碼。 當寶寶主動說:想尿尿、想便便的時候, 紙尿褲就可以不用了。 一般建議2歲以後白天可以不穿紙尿褲, 晚上或者外出及天冷時再使用, 這時就可按照需要少屯貨了。

N段

看數字選奶粉

在選擇奶粉時, 應以具體的年齡段劃分為主要依據。 配方奶粉常見的分段:1段(0-6個月)、2段(6-12個月)、3段(1-3歲)。 可這種分段形式也並非絕對的, 例如日本奶粉常見分段是1段(0-9個月)、2段(9-24個月)。 分段數字一般會標示在奶粉包裝的正面, 一眼就能看清;數位下面會用較小的字體標示出該分段對應的具體年齡段。

奶粉包裝上的沖調說明, 可以快速抓取到2組數字:溫度和沖調比例。 不同品牌的配方奶粉沖調溫度各不同,

Advertisiment
上可至70°C、下可至37°C, 在文字說明中出現“N°C”(N代表任何數字), 就要特別注意了。

4個月

以後添加輔食

配方奶粉是根據嬰幼兒年齡進行連續性分段的, 但輔食分段的適用年齡是可重疊的, 如4-6個月嬰兒只能添加1段米粉(或其他輔食), 6-8個月可食用1段或2段輔食, 8個月以上可食用1、2、3段的輔食。

市面上的輔食產品主要有米粉、麵條、果泥、肉泥、果汁等, 一般都分成3段。 1段(輔食添加初期或以上)、2段(6個月或以上)、3段(8個月或以上)。 各段產品主要區別於選材和細膩程度。

最早在寶寶4個月齡時可開始添加輔食, 最晚不超過6個月齡。 一般情況下, 母乳餵養的寶寶可以6個月左右開始添加;而奶粉餵養或混合餵養的寶寶可適量提前, 但不能早於4個月的月齡,

Advertisiment
避免消化不良導致腹瀉。

0-3歲

要換三種鞋

每個年齡階段都要配合合適類別的鞋子。

15個月前:選擇鞋底特薄及軟身的室內步行鞋, 保持足底抓地感覺, 培養寶寶平衡力, 同時可以保護寶寶的小腳丫。

15-24個月:柔軟及鞋底薄身的學步鞋, 如網布材料鞋面的鞋子容易曲折, 有利於寶寶培養正確的步態, 控制腳形。

2歲以上:選擇鞋身較堅硬的幼兒穩步鞋。 這時候寶寶走路比較平穩, 跑跳活動增加, 鞋子需有特別堅硬後跟杯, 進一步控制後足外翻;鞋底亦要容易曲折, 有助起步。 鞋子的防滑效果、透氣性也要俱佳。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