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嬰兒濕疹的好發因素與防治

嬰兒濕疹好發于小嬰兒, 多發生於生後1-3個月, 1歲半以後大多逐漸自愈, 部分患兒延至兒童期, 其中一部分發展為特應性皮炎。 反復發作的皮膚損害、痛癢和繼發感染將嚴重損害嬰兒的生活品質。

提到夏天, 人們往往會想起蟬鳴樹影、點點流螢這樣的美好意象。 然而在兒科醫生眼中, 夏天卻是嬰兒濕疹的高發季節, 嬰兒因瘙癢而發出的哭鬧聲往往構成了夏日門診的“背景音”。

嬰兒濕疹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與變態反應有密切關係的皮膚病。 其好發于小嬰兒, 多發生於生後1-3個月, 1歲半以後大多逐漸自愈,

Advertisiment
部分患兒延至兒童期, 其中一部分發展為特應性皮炎。 反復發作的皮膚損害、痛癢和繼發感染將嚴重損害嬰兒的生活品質。

嬰兒濕疹發生率和媽媽有關

嬰兒期免疫系統的成熟可視為從Th2優勢免疫應答逐漸向Th1優勢轉變的過程, 早期(宮內或嬰兒早期)過敏原反復刺激可延遲嬰兒Th1的發育, 導致Th2呈持續優勢狀態, 易發生過敏。 資料統計顯示, 母親“受教育程度”與嬰兒濕疹的發生呈顯著相關。

所謂“受教育程度”即母親對嬰兒濕疹知識的瞭解。 受科普程度越高, 濕疹的發生率越低。 這個過程中, 醫生的建議(患者教育工作)非常重要。 兒婦醫生應該為年輕媽媽普及一些基本的防治知識, 例如如何防止孕期抗生素的使用、孕期過敏原的暴露等,

Advertisiment
生後如何合理地護理、餵養嬰兒, 從而降低濕疹的發生率。

哪些外界因素傷害了寶寶?

雖然孕期基礎已經打下不可重來, 但是出生後的外界因素是可以避免的, 而諸多因素可以導致嬰兒濕疹發病率的上升。

食入性變應原在嬰兒濕疹的發病和進展中的作用已經得到肯定:生後4個月內添加不同種類的輔食, 濕疹發生的危險性較未添加者高1.6倍, 且慢性復發性濕疹的危險性增高。 故生後應提倡母乳餵養, 堅持純母乳餵養達4-6個月, 不能母乳餵養者應添加水解蛋白配方奶粉, 4個月內不添加任何種類輔食。

吸入性變應原的作用尚不明確, 但有研究顯示, 嬰兒濕疹患兒中粉塵、花粉等空氣變應原的接觸率低。

Advertisiment
經常低劑量地接觸粉塵、花粉等空氣變應原有可能會誘導免疫耐受, 從而降低嬰兒濕疹的發病率。

護膚品及洗滌用品的選擇可能與嬰兒濕疹的發病有關, 在嬰兒家庭的日常護理中應該給予關注, 以避免因其刺激誘發或加重嬰兒濕疹。

另外, 嬰兒濕疹患兒接種疫苗後出現皮疹反應比率增加, 可能和疫苗接種後改變機體細胞因數的分泌狀態, 影響Th1/Th2平衡狀態有關。 因此, 嬰兒接種疫苗後出現皮疹等不良反應時應注意觀察, 看是否有加重或誘發嬰兒濕疹的可能, 並做好預防。

如何對嬰兒濕疹進行防治

因嬰兒濕疹多數是由食物過敏引起, 防治濕疹一方面是要減少過敏原暴露, 另一方面還要刺激免疫系統產生耐受,

Advertisiment
於是近年來益生菌作為一種新型免疫調節劑引發了人們更多的關注。

益生菌可令IL-4細胞因數分泌細胞水準顯著降低, IFNγ/IL-4比值升高, 改變濕疹患兒Th1/Th2平衡狀態。 研究顯示, 母親懷孕後期和(或)產後預防性服用益生菌, 嬰幼兒濕疹發生率可降低近78%。

嬰兒濕疹患兒體內梭狀桿菌含量明顯增高, 雙歧桿菌含量明顯減低, 而正常兒童腸道菌群以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為主, 所以應選用主要含該兩種菌種的益生菌製劑, 如培菲康散劑(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 除菌種的選用(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糞腸球菌)較為合適之外, 散劑的形式也方便嬰兒的服用, 防止患兒吞咽時發生氣道阻塞, 同時兼顧了嬰兒的健康與安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