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嬰兒期注意哪些的心理衛生

心理學上把一至三歲的孩子叫嬰兒。 嬰兒開始懂事了, 自我意識也開始發展了, 心理衛生的問題也就更複雜, 更多了。 值得高度重視的有如下幾點:

1.斷奶的心理衛生問題。

斷奶對孩子來說是件大家, 弄不好會對他幼小的心靈造成重大的精神刺激。 比如, 有的媽媽為了斷奶與孩子暫時隔離;有的突然斷一次未斷成, 又突然斷一次, 接二連三地給孩子不良情緒的刺激;還有的往乳☆禁☆頭上塗辣椒面。 這都對孩子心理健康不利, 容易造成孩子情緒不穩, 大哭大鬧, 或者夜驚、拒食, 甚至為以後患神經症埋下種子。

Advertisiment
因此, 母親為孩子斷奶要有計劃, 慢慢來, 不要搞“突然襲擊”。 在斷奶之前的二、三個月裡, 就應哄著孩子吃蛋糕、稀粥等食物, 而且這類食物的量要漸漸增加, 使斷奶達到“水到渠成”。

2.耐心細緻地對孩子進行大小便的控制訓練。

對孩子大小便自我控制訓練不宜過早, 一般認為從孩子兩歲半開始訓練為宜。 在訓練的過程中, 要耐心, 要和藹, 不要埋怨, 不要斥責。 有人研究, 通過嚴厲斥責, 甚至打罵來訓練孩子大小便自我控制, 不但訓練過程長, 學會控制慢, 而且容易造成心理創傷。

3.不要嚇唬孩子。

人們常看到成人以嚇唬該子來逗孩子, 這是不利於兒童心理衛生的。 行為主義心理學派的創始人華生曾做過實驗, 當孩子正在玩弄小貓的時候,

Advertisiment
突然驚嚇他一下;又當他與小貓玩的時候, 再突然驚嚇他一下。 以後他見貓就怕, 甚至見到帶毛的東西都怕, 而且終生在心理上留下痕跡。 比如成人說:“大老貓來了”’“大狗來咬XX了!”, 並做出害怕的表情, 嚇得孩子聽話了, 老實了, 感到很好玩。 可孩子是不是也覺得好玩呢?不!他是真的害怕, 甚至受到驚嚇。 懼怕對孩子的個性形成和發展都是有影響的。 據研究, 孩子先天性的懼怕很少, 怕這怕那大都是後天學來的。 例如;從來沒見過貓的乳嬰兒並不怕貓, 如果他一抱貓被貓貓抓一下, 或是大人說貓咬, 孩子就漸漸怕貓, 而且, 以後還會通過“泛化”, 見帶毛的動物就怕, 甚至連毛皮衣服都怕。 又如, 孩子不小心手破了, 流點血,
Advertisiment
父母如大驚失色, 這不僅會加重孩子懼怕和疼痛, 而且孩子長大成人也往往痛閾低, 連打針都怕痛。 孩子總是喜歡模仿父母的行為和舉止, 父母如果怕狗、怕蛇、怕雷、怕黑暗等, 孩子也往往跟著怕。 如果孩子從小這也伯, 那也怕, 謹小慎微, 膽小怕事, 就會造成人格缺陷, 影響心理發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