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嬰兒期心理發育規律

嬰兒期心理發育規律

嬰兒期心理發育規律嬰兒期是人生的最早階段, 人類各種心理活動包括感知覺、注意、記憶、學習、想像、思維、言語、情感、意志行動、自我意識以及個性心理特徵等, 都是在出生後這個早期階段發生的。 每一種心理過程的發展都有其獨特的特點和具體的發展進程及其規律。 目前, 對胎兒心理發育的研究已開始成為心理研究的重要內容。

(一)感知覺的發育

1、視覺:新生兒的眼對光反應敏感, 最佳視焦距為19釐米, 喜歡顏色鮮豔的物體和人臉的外形, 能兩眼追隨移動的紅球, 4個月時已能對近的和遠的目標聚焦,

Advertisiment
眼的調節能力有了很大的進步。 12-20周時開始看自己的手, 能固定視物, 看75釐米遠的物體。 3-4個月時已能辨別彩色與非彩色。

2、聽覺:胎兒後期聽覺相當靈敏, 出生後不僅能聽到聲音, 對聲音頻率也很敏感, 能區別不同的語音。 小嬰兒一般能傾聽和諧的音樂, 3-4個月時開始能區分成人發出的聲音, 聽見母親的聲音就高興。

3、嗅覺、味覺、觸覺嗅覺在出生後幾天就已經發育的很好了, 哺乳時, 新生兒聞到乳香味就會積極的尋找乳☆禁☆頭。 3-4個月能區別愉快與不愉快的氣味。 7-8個月已開始分辯出芳香的刺激, 嬰兒靈敏的嗅覺可以保護自己免受有害物質的傷害。 味覺在出生時就已很敏銳, 對甜味表示愉快, 對酸味表示痛苦。

Advertisiment
觸覺是嬰兒認識世界的主要手段, 在其認知活動和依戀關係形成的過程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4、知覺:知覺是對感覺的加工過程。 知覺的發生較晚, 約生後4-5個月時才出現明顯的知覺活動。

(二)運動的發育小兒的心理發展離不開動作和活動, 它與腦的形態及功能的發育密切相關。 運動的發育規律

1、頭尾規律, 即動作的發育自上而下, 如先能抬頭, 然後坐、直立、走路;

2、由近到遠, 即離軀幹近的肌肉動作先發育, 然後是遠端的肌肉活動, 如先能抬肩, 然後手取物;

3、從泛化到集中, 由不協調到協調;

4、正面動作先於反面動作, 先學會手抓東西, 以後才會放下手中的東西;先學會向前走, 以後才會倒退走。

(三)語言的發育語言的發育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Advertisiment

1、語言的感知階段;

2、發音階段;

3、語言——動作階段;

4、學說話階段。

(四)心理活動的發展包括注意、記憶、思維、想像、情緒、情感、意志、性格、氣質的發育。

1、母嬰依戀:嬰兒在和母親的最親近、最密切的感情交流中, 逐漸建立了一種特殊的感情連接, 即對母親產生依戀關係。 這種依戀關係一般在嬰兒6-7個月時形成。 母嬰依戀的建立, 有助於嬰兒形成積極、健康的情緒情感, 養成自信、勇敢、敢於探索的人格個性, 並促進嬰兒智力發育。

2、父嬰交往:近年來, 父嬰交往逐漸為心理學家所關注。 有研究表明, 父嬰交往具有與母嬰交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首先, 父親是嬰兒重要的遊戲夥伴, 在與父親的遊戲中, 嬰兒感到更大的興奮、快樂與滿足。

Advertisiment
同時, 父親對嬰兒積極個性品質的形成、認知發展、性別角色的正常發展以及培養和提高社交能力等諸多方面的影響遠遠超過了人們以前的認識和估計。 因此, 父親在兒童的心理健康發展中是不可缺少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