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嬰兒時期的孩子存在哪些心理問題

我們會把母體子宮內的小生命稱為“胎兒”;當這個胎兒健康的降臨人間後, 在出生的第1個月內稱為“新生兒”;寶寶從出生後1歲以內稱為“嬰兒時期”;據專家介紹嬰兒也有心理活動。 可能許多人都會對此提出一些疑問, “新生兒什麼都不知道, 怎麼會有心理活動呢?”但經過研究證實, 新生兒的心理活動確實存在。

育兒專家介紹:嬰兒時期的孩子的有些表現是父母們難以控制的, 例如說嬰兒不知道為什麼就會拼命的哭鬧, 不停地動, 其實家長可能就會想這麼小的孩子會不會有什麼心理問題呢?嬰兒的心理活動其實是與成人不同的,

Advertisiment
他們的心理是非常複雜的, 同時也是非常有意思的話題, 對於嬰幼兒來說我們作為家長或是看護人員不去判斷孩子有心裡病或者心裡症狀, 不過要知道嬰兒的心理活動是很豐富的。 他們也可能會有這樣那樣的一些簡單心理問題。

新生兒由於從母體裡剛來到人間, 所以會對環境變化所產生的某些行為, 這一般稱為“適應反應”。 當一種新的刺激抵達聽、視及其他感覺系統時, 這個時候新生兒就會變得較為警覺, 就會發現他此時頭可向刺激方向轉動, 同時還會並伴心率加快等生理方面的改變。 嬰兒一般在出生後1個月只有兩種反應:一種反應就是獲得滿足與舒適感後的愉快情緒;而另一種就是饑餓或是寒冷、尿布潮濕等所引起的不愉快情緒。

Advertisiment
成長到3個月的新生兒即可有欲求和喜悅或是厭惡、憤怒、驚恐、煩悶等6種情緒反應。

嬰兒時期的心理問題主要有:由於嬰兒的營養攝入不足或不平衡造成嬰幼兒的大腦和心理發育障礙, 還有不良的進食習慣和睡眠習慣還有大小便習慣、言語障礙、負性情感(如忌妒、恐懼、分離焦慮)以及某些不良的行為問題(如吮吸手指或衣物、咬指甲、拔毛髮等)。

嬰兒的這些心理問題的存在, 顯然會影響嬰幼兒的智力和心理能力的發育。 同時營養不足和睡眠障礙, 就會妨礙和影響他們神經系統的發育成熟, 而嬰幼兒期恰恰是人的大腦發育和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

Advertisiment
如果幼兒言語發展受阻, 也會延緩心理發展。 負性的情感表現, 也有可能會造成日後的性格缺陷。

育兒專家指出:孩子的心理問題都是逐漸積累的, 家長們需要在日常生活當中隨時把握孩子一些不好的苗頭, 積極地加以處理。 還有一些特殊的情況, 比如驚嚇、分離這些對於孩子會有嚴重的影響, 應該盡可能的避免。 家長平時應該做的是讓寶寶更快樂、更積極、更有秩序、有規律的生活, 這可以作為基本的尺度。

因此, 父母可以根據新生兒的心理特點, 更好地與寶寶溝通, 更好地培養寶寶健康的心理狀態, 並融洽親子關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