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幾歲能夠感知他人的看法

嬰兒在出生以後, 具有一種本能, 那就是認識世界和感知世界的本能。 當然在起初可能只是懵懂的, 模糊的, 但是到了差不多7個月左右的嬰兒就完全不同了。 他能夠通過成人的眼神和動作中感知一定程度的想法。 但是他們是否能夠瞭解就不得而知了。

過去的研究一直認為, 幼兒要到4、5歲的時候, 才能分辨出別人一定做什麼和別人想做什麼之間的區別。 在上世紀80年代就有一個經典的實驗來說明這一點。 這個實驗是由薩爾斯堡的一名研究認知發展的教授osefPerner設計的。

他讓一些參加實驗的孩子看一組畫面,

Advertisiment
一個小男孩走進廚房, 把一塊巧克力放入廚房裡的抽屜然後離開廚房。 隨後其他人進來把這個巧克力放到一個不能一眼就看見的託盤裡。 小男孩並不知道巧克力換了地方, 然後他要走進來拿巧克力。 實驗人員問參加實驗的孩子, 小男孩究竟是會去他應該去的託盤那裡拿巧克力, 還是去他所認為的巧克力所在地, 廚房抽屜那裡。

所有3歲左右的兒童都判斷, 小男孩會直接去託盤那裡拿巧克力, 而只有4、5歲的孩子才會判斷小男孩還是會去他的抽屜裡去找巧克力, 這意味著, 只有4、5歲的孩子才能意識到, 小男孩的行為並不是遵循著他應該怎麼做, 而是遵循著他自己想怎麼做。

而最新的實驗也與這個經典實驗類似,

Advertisiment
也是為了測試嬰兒是不是能夠意識到別人的錯誤想法並不會受到現實改變的影響。

用一些簡單的情景來進行測試。 研究人員讓一組成年人和一組7個月大的嬰兒觀看動畫片。 片中, 一個像藍精靈一樣的卡通人物, 會在桌子上放一個小球, 看著這個小球滾到牆後面, 確認了球的位置後會離開房間。 然後這個小球會繼續滾來滾去, 或者乾脆不動。 過一會兒“藍精靈”會回來, 移開牆查看小球, 而且“藍精靈”總是認為球在他最後一次看到它的地方。

研究人員發現, 當“藍精靈”回來找小球時, 嬰兒們的看法也與“藍精靈”一致, 他們也能更快地發現小球。 而當“藍精靈”沒能在它最後一次看到小球的位置找到小球時, 嬰兒也同樣顯得很迷惑,

Advertisiment
也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觀察螢幕。 恩德斯說:“結論是, 他們(嬰兒)明顯考慮‘藍精靈’的看法或觀點。 ”這說明從實驗結果看, 7個月大的嬰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心理理論, 能夠感知他人的看法, 並且在此人離開後仍能記得這種看法。

實驗也發現, 嬰兒對人的關注顯然要高於對任何事物的關注程度。 加州伯克利大學的認知心理學家AlisonGopnik認為, 現在很多實驗都發現, 嬰兒比我們想像的更“世故”, 他們對成年人想法的瞭解程度, 要遠遠高於我們所認為的。

這兩組實驗似乎是有些衝突, 但是誰對說錯誰知道呢?也都是現象加推理, 並沒有真正說得過去的證據。 兩種實驗結果我們不能只看一個, 也不用非要分出個正誤。

Advertisiment
或許這跟年齡根本沒關係。 所以這些實驗結果應該全面的瞭解。 並且當做知識學習, 直到用到的那一刻。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