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選購嬰兒奶粉的時候很謹慎,
在沖泡時卻不大注意。
這是錯誤的做法。
來看看日常奶粉沖泡時容易犯什麼樣的錯誤。
許多爸媽對自家的寶寶呵護備至,
但一些做法稍欠妥。
比如沖奶粉給寶寶吃,
用什麼樣的水沖調,
水溫該控制在多少度,
一次沖多少毫升等都是有講究的,
不能掉以輕心。
有些媽媽卻做得很隨意,
既浪費奶粉又影響了寶寶進食,
應該及時改正。
這些錯誤做法如下:
-]-00沖調溫度很重要
用過熱的水沖調
有的爸媽以為,
幼小的寶寶抵抗力差,
我們得倍加呵護。
既然對寶寶使用的奶瓶奶嘴都要經過高溫消毒,
Advertisiment
那麼,
不能消毒的奶粉也至少應該用沸水沖調才對,
這樣才安全。
於是就把奶粉先倒入奶瓶,
接著將開水沖入。
這樣做的直接後果是奶粉結塊,
無法充分溶解,
蛋白質也被破壞了。
寶寶吃了這樣的奶,
既難以消化,
又沒法獲得需要的營養成分。
用冷水沖調
做過化學實驗的人都知道,
適當的溫度是催化劑,
能加快化學反應的速度;糖、鹽、奶粉等在溫水裡比較容易溶解,
調出來的溶液比較均勻。
在奶粉外包裝的“飲用方法”一欄裡,
生產廠商都會標上“用溫開水沖服”的字樣。
可是有些粗心的媽媽常常是不看說明的,
她們往往想當然地調製奶粉。
比如有媽媽在用飲水機裡的冷水調給自己的寶寶沖調奶粉,
Advertisiment
是她媽媽教她這樣調的。
還有一位媽媽說之所以用冷開水沖調奶粉,
是因為她的寶寶喜歡喝冷飲料。
在奶瓶裡放入過量的嬰兒奶粉
有時外出時間較長,
期間小寶寶有可能需要飲奶2~3次。
大多數爸媽比較講究,
出門會帶上能分格存放奶粉的容器,
在每一格內放入供一次飲用的奶粉,
既能保證寶寶的飲用量,
不會產生要麼不足要麼浪費的現象,
又很方便,
值得稱道。
可有的爸媽嫌出門在外,
帶的東西多了麻煩,
能精簡就精簡,
能不帶就不帶。
這種想法並沒有錯,
錯在他們的具體做法上。
這些爸媽認為,
比如參加親子活動就要展示自己和寶寶的美好形象,
各種衣服不能少帶;零食在人際交往中的作用不小,
不能少帶;裝奶粉的容器體積較大且硬很占空間,
Advertisiment
弄不好打翻了還會污染衣物,
把它省了吧!那麼,
不能少帶的奶粉放哪?對了,
就放在奶瓶裡吧!他們在奶瓶裡放入可以吃2次以上的量。
當寶寶第一次需要的時候,
他們沖調得又多又濃,
一次自然吃不完。
剩下的留待下一次飲用。
當第二次需要時,
剩奶已經冷了。
他們就往奶瓶里加點熱水,
兌成溫熱的給寶寶喝。
不應一次放入過量的-]-00
這樣做的壞處很多:一,
第一次喝的太濃,
第二第三次喝時可能過淡。
過濃,
不易吸收消化,
過淡,
營養和能量攝入不足,
都不好。
二,
喝剩的奶放置時間長了,
容易變質,
萬一寶寶喝了變質的奶引起胃腸不適或者引發高燒,
豈不因小失大?
沖多沖少太隨意
個別爸媽放奶粉的數量很隨意,
Advertisiment
沖調用水量也或多或少,
不講究調配濃度。
這種做法也是不妥當的。
嬰幼兒的適應能力較弱,
又無法準確表達自己的感受,
應該參照奶粉外包裝上印的參考資料調配比較合適,
沖一次就能吃完的量。
當然,
不同月齡寶寶之間是有個性差異的,
還應當根據自家寶寶的特點作適當調整。
-]-00需要正確的方法沖調
為了寶寶的健康,
請正確沖調奶粉
配方奶粉應該用37℃左右的溫水來沖調,
先把水溫調到適合,
再倒入奶粉攪拌均勻就可以餵食了。
每個品牌的奶粉,
一勺奶粉應該兌多少水都是不一樣的,
以奶粉罐(袋)上的說明為准。
專家建議的哺喂量,
指的是清水的量,
比如一次喂180毫升配方奶,
指的是180毫的水加入適量的奶粉,
Advertisiment
沖調出來的奶液應該比180毫升清水略多。
小編總結:嬰兒奶粉不但在選購時要注意,
在沖泡時也需要注意按照說明來沖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