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嬰兒哭不停是顱內出血 醫生建議可注射維生素K1預防

據《新聞晚報》報導, 純母乳餵養的1月大男嬰, 突然出現煩躁、易怒甚至抽搐, 送醫後發現顱內出血, 判斷為晚發性維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 滬上新生兒科醫生解釋道, 產科在新生兒出生時會常規注射維生素K1, 早髮型與經典型的新生兒維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很少見。 為避免晚發性新生兒維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 半個月至2個月純母乳餵養嬰兒可通過每日加頓配方奶或在1月大時注射一次維生素K1。
一名外地純母乳餵養的42天大的男寶寶, 平日吃喝拉撒睡玩都正常, 有一天突然出現煩躁、易激怒, 哭鬧難以安撫,

Advertisiment
家長也沒重視。 2天后孩子突然出現肢體抽搐被緊急送到醫院, 頭顱CT提示一個右側顳頂枕葉的腦實質血腫, 出血範圍大, 同時伴有腦室內出血, 經治療後嬰兒脫險, 但其腦實質損害已不可逆。 經一系列檢查, 孩子被診斷為晚發性維生素K缺乏出血症。
對此, 市兒童醫院新生兒科副主任龔小慧主任醫師解釋說, 產科在新生兒出生時會常規注射維生素K1, 現在早髮型(出生24小時內)與經典型(出生後1-7天)的新生兒維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已很少見。 國內流行病調查資料顯示, 未經預防給藥的新生兒中, 維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的發病率為千分之4.6, 其中晚髮型維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發病率為千分之0.8, 發病率不高, 在兒童醫院兒童重症監護病房、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
Advertisiment
每年大概會有5至6例嚴重病例因顱內出血入院。
龔小慧介紹, 母乳的綜合營養比牛奶和配方奶都好, 但惟獨維生素K含量僅為牛奶的1/4, 大部分晚發性維生素K缺乏出血症發生在純母乳餵養嬰兒中。 大齡嬰兒和成人通過飲食攝入維生素K, 也可通過微生態腸道菌群合成。 但對半個月到2個月大小嬰兒來說, 從母體帶來的維生素K存量漸少, 自身還無法合成維生素K, 加上純母乳餵養中維生素K的含量低, 所以有可能發病, 但屬小概率事件。
龔小慧解釋, 維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可發生在任何部位, 但最嚴重的是顱內出血, 也會與皮膚、胃腸和黏膜下出血等同時存在。 出血前幾乎無先兆, 孩子只是出現反應不好、精神不好、哭鬧異常表現,
Advertisiment
如果不及時治療, 大多會留有神經系統後遺症如發育遲緩、運動功能障礙、腦癱或癲癇。
龔小慧表示, “臨床中發現, 只要生後半個月到2個月間每天添加一頓配方奶就能預防出血。 但任何事都有利有弊, 小嬰兒吃牛奶, 可能食物蛋白過敏的風險會增高。 如果家長堅持純母乳餵養, 不妨在孩子生後1個月打1次維生素K1, 等到2個多月後其自身就可合成維生素K。 ”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