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媽媽要和孩子一起學習

女兒在小的時候很會自得其樂, 我陪著她去走路、撿石頭、看小花、觀察昆蟲、澆花、拔草……

她從小聽音樂。 她有睡覺的音樂、玩玩具時的音樂、唱的兒歌、說的故事、有聽的科學常識……她玩的花樣也很多, 玩積木、排拼圖、堆樂高, 常常還自我陶醉地陪著玩偶玩角色扮演, 興趣來了, 再畫畫圖、剪貼一下……

她忙著玩, 我也忙著玩自己有興趣的事。 我們兩個常常各忙各的, 休息時伸個懶腰, 喝杯水, 換個東西再繼續忙。 我煮飯的時候, 她就搬來組合玩具, 在我視線範圍之內繼續玩。 我看書, 她也會看書;我寫字(書法), 她也在旁邊自己畫畫……

Advertisiment

我偶爾還是會看一看她今天堆的那些積木和那些小人偶, 適時地讚美幾聲, 或參與一下她的故事情節, 或看她拼圖玩得如何?雖然各忙各的, 但是她的狀況, 一直在我的觀察中。

有一次, 我發現她靜不下來玩拼圖, 玩一下就換, 我想, 有可能是這些拼圖對她沒有吸引力了, 需要挑戰另一種拼圖了。 後來, 我發現, 她的玩具也是玩一下就換另一個, 積木變成玩具, 教具也亂丟。 雖然我寫著字, 但我知道有問題了, 是什麼問題呢?我沒有那麼快下定論, 也許今天沒有心情玩, 再觀察幾天吧!

第二天、第三天, 答案找到了:第一, 玩具太多;第二, 太久沒有新鮮的玩具。 於是, 我們一起整理, 將一些玩具、教具收起來, 再把以前收起來很久沒玩的玩具拿出來,

Advertisiment
換一批可以編出許多不同劇情的玩偶、積木、樂高。 她又興致盎然地玩了起來。

女兒從小就愛玩拼圖。 還未滿周歲, 還不會走路, 她就已經會玩一個有十種不同形狀、顏色、用來配對的拼圖。 因為她還小, 一下子又有十個形狀, 還要調整好放到模型裡去, 對她有一點困難, 所以買回來的時候, 我只撕去上半部的塑膠膜, 另一半我用透明膠布再黏起來, 只讓她玩上半部五種, 一方面新鮮, 一方面這樣有一點困難又不會太困難, 可以增加挑戰性。 很快她五種都會了, 第二天就全部拆開讓她玩, 這樣她一天可以玩上數十回。

後來逐步進階, 我也開始動腦筋將拼圖做成教具。 買回地圖的拼圖時, 因為形狀更不規則,

Advertisiment
要女兒一下子組合拼成很困難。 所以, 我把買回來的拼圖拆解後, 在底部貼上白紙, 然後一個一個縣市畫上去, 讓她看著形狀配對就好。 她很快就在一次又一次的配對中排會了地圖拼圖。 沒有多久, 我再將底部的白紙也撕去, 她就真的把地圖拼起來了。

帶這樣的孩子, 多有成就感, 也難怪我當時會發出“我是‘看’著她長大”的豪語了。 當她專心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 我不會去干擾她;當她快分心且快失去興趣時, 去陪她玩一下, 讓她的情緒提高, 讓她能夠繼續玩下去。

陪孩子要用心和眼睛去觀察她, 不一定要全程作陪, 孩子陪多了, 一旦不陪她了, 她就變得不會玩了。 給孩子多一點時間, 讓頭腦自行運轉, 培養獨立的思考。

Advertisiment

我常常喜歡拿一塊草地來比喻孩子的學習成長。 只要是正常的孩子, 生下來就具備各方面的能力, 凡眼睛看的, 耳朵聽的, 手的觸摸, 頭腦的運作, 一一化為日後能力的基礎。 就像一塊草地上的草, 正常發展下, 有陽光、水, 草地就會長得很漂亮, 草應該也都長得差不多高。 這時, 如果有工人將一片木板壓在草地上, 過了一個禮拜後再移開, 被壓在木板下的草地可能會被壓扁, 草地也變黃了。 但草的生命力很強, 只要小心呵護一段時間, 給予陽光和水, 很快就會恢復綠油油的樣子。 但如果木板壓上兩三個月, 再移開後會是什麼情景?可能已經是光禿或荒蕪一片了。

相關用戶問答